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支撑供给能力研究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支撑供给能力研究

  • 字数: 30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任保平//巫强//师博//林琳|
  • 商品条码: 978752187084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长三角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与支撑供给能力 展开深入研究。开篇导论说 明课题研究意义、内容、方 法及成果分工。理论研究篇 涵盖区域、产业、制造业及 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能力研 究,分析决定因素、形成机 制,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探 讨转型路径与生态培育机制 。实践研究篇构建“智改数 转网联”支撑供给能力研究 框架,从基础设施、关键技 术创新、政策、人才等方面 展开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动 转型的路径。案例篇选取常 州数字经济园区、苏州金融 、中国移动等案例,总结经 验。最后结论指出以“智改 数转网联”形成的数字新质 生产力是推动长三角制造业 新质化改造的主要动力,并 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为长三 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 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作者简介
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数字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刘诗白经济学奖等省部级及其他奖项数10项。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与协同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1ZDA066)首席专家。
目录
导论 加快提升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支撑供给能力 0.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0.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0.3 研究的方法 0.4 课题成果的形成与分工 第1篇 理论研究篇 第1章 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制 1.1 引言 1.2 政策背景和理论机制 1.3 识别策略 1.4 基础回归与稳健性检验 1.5 机制分析 1.6 进一步分析 1.7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2章 长三角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综合评价 2.1 长三角区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 2.2 数字化转型能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3 长三角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内涵与综合评价维度 2.4 长三角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2.5 长三角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6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3章 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研究 3.1 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现状 3.2 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制约 3.3 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第4章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研究 4.1 引言 4.2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 4.3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4.4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生态培育机制 4.5 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 第5章 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研究 5.1 引言与文献综述 5.2 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理论分析 5.3 研究设计 5.4 实证结果分析 5.5 结论与启示 第2篇 实践研究篇 第6章 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撑供给能力的研究框架与现状及市场需求 6.1 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撑供给能力的研究框架 6.2 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撑供给能力的现状及市场需求 第7章 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研究 7.1 引言 7.2 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典型事实 7.3 “智改数转网联”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内涵与指标体系构建 7.4 “智改数转网联”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测算结果分析 7.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8章 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创新供给能力研究 8.1 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功能 8.2 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关键技术创新供给能力的测度与评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