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社会里的孩子们(新媒体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网络社会里的孩子们(新媒体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 字数: 22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管成云|
  • 商品条码: 978752275713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多点民族志方 法,深入农村青少年的日常 生活,从社区、家庭和学校 三个关键场域来观察新媒体 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 过程机制及其呈现出来的轨 迹特征,以此透视农村留守 青少年在新媒体影响下的劣 势积累,从而揭示了社会劳 动力再生产的机制。本书将 新媒体视为文化生产的核心 要素,深耕田野,拓展了文 化生产理论的媒介分析维度 ,为理解农民工代际再生产 问题提供了富有洞见的解释 。
作者简介
管成云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众多研究成果已在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SCI)、《新闻学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国内外优质期刊上发表,且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 “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中国新闻史学会优秀学术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青少年与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与想象力拓展 第一节 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 第二节 青少年与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 第三节 想象力的拓展:青少年与网络研究再出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法:多点民族志 第一节 民族志的分化:从单点到多点 第二节 多点民族志的理路 第三节 田野工作的开展 本章小结 第一部分 初始调查:留守的日子 第三章 社区网吧:湖北藕镇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与社会交往 第一节 网吧产业在藕镇社区的扩散 第二节 网吧里的童年:无处可去的孩子们 第三节 在一起做什么:孩子们网吧里的交往活动 第四节 交流的无奈:大人、网络与藕镇青少年 第五节 电脑椅上的“土豆”:网络依赖与社会资本的弱势积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手机:新媒体驯化的家庭政治 第一节 媒介的家户研究与驯化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藕镇青少年对手机的渴望 第三节 驯化问题的凸显:有手机之后的家庭生活 第四节 不务正业:家长的焦虑与新媒体驯化的举措 第五节 家庭政治:新媒体驯化背后的矛盾冲突 第六节 留守的青少年家庭:家长的社会流动与驯化的失守 第七节 非留守的青少年家庭:驯化的坚守与反身性实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校里的数字亚文化: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中学里的社会阶层再生产 第一节 学校里的社会阶层再生产机制 第二节 农村青少年的手机依赖与校园数字亚文化 第三节 绩效考核与农村中学的主流应试文化 第四节 校园禁手机:农村中学主流应试文化的规训 第五节 离经叛道: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数字亚文化生产 第六节 对抗与妥协:两种文化的较量 第七节 依旧如此:难以扼杀的校园数字亚文化 第八节 学校对校园数字亚文化规训策略的调整与被隐形抛弃的学生 第九节 社会阶层再生产:留守青少年从学生到“打工仔”的身份转变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追踪调查:流动的打工生活 第六章 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弟社会化的流动轨迹与城市融入的困境 第一节 离开学校:农民工子弟在城市流动的打工生活 第二节 在网络中落伍:新媒体底层实践的另类景象 第三节 社会网络的内卷化与社会资本的贫乏 第四节 农民工子弟城市融入的困境 第五节 农民工的孩子为什么成了农民工 第六节 作为“过来人”的告诫与反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打工精英:新媒体赋权与农民工城市化发展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赋权的理论内涵与概念化操作 第二节 打工精英:基于农民工家装工长的个案访谈 第三节 从流动到创业:手机新媒体、自主性与赋权 第四节 数字化生存与新媒体赋权的过程机制 第五节 新媒体对农民工城市化发展赋权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网络时代农村青少年社会化健康成长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地方政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节 农村中学:探寻新媒体赋能之路,提升学生数字化的学习能力 第三节 家长:履行监护管教之责,与学校协作培养,驯化新媒体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