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社会福利效应:基于效益与风险双视角的评估

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社会福利效应:基于效益与风险双视角的评估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李雪莲|译者:无
  • 商品条码: 978751368229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6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我国持续推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基于宏观经济中呈现出的“二元信贷”结构特征,本书首先聚焦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利用2007-2023年我国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从不同层面解读我国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基于资本配置效率与滋生风险隐患的双视角分析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产生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局部调整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厘清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双刃剑效应;其次,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我国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梳理了我国当前新经济新形势下影子银行与金融创新的现状,并研究了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方法。最后,本文使用基于时间和频率的溢出方法,考察了中国非金融行业之间的收益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有针对性监管影子银行风险和政策制定部门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提供建议,为相关理论工作研究提供补充性的理论贡献和经验证据。

作者简介

李雪莲,河北唐山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入选四川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金融英才,西南财经大学“十佳”女教职工,“光华百人计划”学术A类人才。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四川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省市级及地方政府课题三十余项。在《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四部。担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和新加坡《国际经济与管理》期刊编委,担任学校教材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四川省第十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六次、第十七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宏观经济学会第十七次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目录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研究贡献



第2章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影子银行

212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213金融开放

214风险溢出效应

215系统性金融风险

22文献综述

221影子银行的相关研究

222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相关研究

223金融开放的经济影响

224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研究

23理论基础

231金融发展理论

232金融监管套利理论

233金融创新理论

234金融脆弱性理论

235金融资源配置理论

236企业优序融资理论



第3章我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特征事实

31我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的原因

311信贷歧视下企业间融资能力差距显著

312金融行业利润率高企与非金融行业投资回报率低

313有效监管不足

32我国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的业务概况

321我国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

322我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指标构建

323我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总规模测算

33我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异质性特征

331不同业务模式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比

332不同所有权性质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比

333不同资产规模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比

334不同行业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比

335不同地区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比

336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比

34不同影子银行化规模下企业的财务特征差异

35本章小结



第4章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经济影响的机制分析

41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机制

分析

411信贷歧视和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金融资源再配置功能

412基于信息机制和监督机制的金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413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

42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滋生风险隐患的机制

分析

421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杠杆率

422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风险承担

423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



第5章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

影响

51金融开放下信贷歧视与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金融资源再配置

功能

511研究假设

512研究设计

513实证结果

52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信贷融资与资本配置效率

521研究假设

522研究设计

523实证结果

53本章小结



第6章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分析

——基于企业视角

61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杠杆率

611研究假设

612研究设计

613实证结果

62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风险承担

621研究假设

622研究设计

623实证结果

63本章小结



第7章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分析

——基于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视角

71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

711基于风险传染理论的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712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溢出效率频率特征

71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的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

72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分析

721模型构建

722数据选取及说明

723实证结果



73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

731金融开放对行业间风险溢入效应的影响

732金融开放对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

733金融开放对行业间风险净溢出效应的影响

734进一步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8章金融开放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分析

——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视角

81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81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进

81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

813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

814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82测度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程度

821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

822构建EVT-GARCH-CoVaR模型

823实证结果

83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

831金融开放对各行业风险值的影响

832金融开放对各行业条件风险值的影响

833金融开放对各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834进一步分析

84本章小结





第9章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91研究结论

92政策启示

9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