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是流传于吴语地区(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以及上海地区等)的民歌,由吴地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内容极其广泛,可分为引歌、盘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历 史传说歌、儿歌、长篇叙事歌等几个大类。吴歌得以鲜活地不断传承发展,离不开民间自发的山歌演唱活动,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现代娱乐形式多样化以及歌手减少,吴歌赖以 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急剧消失。吴歌吟唱的场景已成为旧时江南,而吴歌所承载的江南民众的种种情感,也将会随着歌手的离去而被遗忘。2023年,苏州市非遗办开展了四地吴歌歌 手的口述史调查,重点采集每位歌手的人生经历、所吟唱的吴歌及其背后的故事与所凝结的情感。
王燕、吴祥、王雅芸、范旻澜、裘兆远等,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研究人员,苏州市非遗办曾获得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 单》公布的民间文学“宝卷(吴地宝卷)”和“吴歌”项目的保护单位资格。
一、太湖渔民习俗
太湖渔民历史上以船为家,漂泊不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水上政权”,但办事机构仍设在沿湖的庙宇、祠堂及借用的房屋内。1958年10月,全太湖的捕捞渔船合并成立太湖人民公社,社址设在吴县东山陆巷。1961年迁往东山渡桥,1969年又迁往东山杨湾,长期借居他地。1961年10月和1969年1月,部分大队的隶属关系进行了两次调整,沿湖无锡、常州、吴江、湖州等地的渔船,按习惯停泊港口,划归当地管辖。太湖公社保留3个常年在湖中捕鱼的大船大队和2个偏离农村的小船大队及2个湖中岛上的农业大队。1969年6月,为落实渔民的生产、生活基地设想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杨湾铜鼓山东太湖围垦;二是在白浮山潭西湖面围垦。
太湖渔业发达,历史悠久。渔民在风险特大、渔获全凭机遇的环境中生存,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渔风、渔俗。
生产习俗
渔船是渔民赖以生存的捕鱼工具和生活起居场所,渔捞则是渔民主要的谋生手段。长期生活在“三面朝水,一面朝天”的险恶环境中的渔民,为了平安和丰收,除希冀诸神保佑外,在生产中形成了种种风俗习惯。
为了适应险恶的水上环境,太湖渔民往往组成“渔帮”。渔帮是一种从生产互助出发自动形成的生产组织,既无帮规,又不依靠黑社会势力,但有重义轻财的江湖义气。同帮渔民的渔船、鱼汛、鱼场相同,一起捕鱼、一同停泊,以便互相照顾,应付突发事件。由于地域闭塞,与外界接触
少,男婚女嫁大多在本帮内联姻,形成了以婚姻为基础的血缘部落。因此,渔帮的基础比较牢固。
渔船实行“老大”负责制。太湖渔船每船配9个劳动力,分老大、看风、挡橹、下肩舱、半粒头、女工6个工种。老大是一船之主,由于老大都由经验丰富、决策果断的人担任,是在生产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因此具有绝对权威,起航、抛锚、下网、上网等都由老大做主。主桅篷出了故障,老大要在剧烈摇晃的风口中,徒手爬上15米多高的桅顶去排除;如遇风暴和突发事故,老大必须机智沉着,果断组织自救,化险为夷。因而,老大是全船安全的主心骨,举足轻重。其余各工种(渔民称之为“穴子”)也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职责范围,并在老大的统一指挥下协调操作,劳动时必打号子,俗谚称渔民“手里拿了三寸板,不是叫就是喊”。集体劳动起锚、扯篷、上网时,一人领唱众人和,节奏明快,高亢有力。二三人排网、摇舢板、取鱼时,亦要领唱与和唱,低沉有力,声音嘹亮。连一个人整缆、理网时,也自吟自和,委婉动听。这是因为劳动号子能协调动作,提神鼓劲。在黑夜中航行或操作时,舢板还靠它向大船传送安全信号。久而久之,自吟、和唱、打号子便成了渔民劳动时的习惯。
渔船成对作业。一对“姊妹船”有一位“做主人”指挥生产,相互间拍“篷语”联络:艄篷落下即通知对船下网,两艄篷落要起网。服从指挥是渔民长期在劳动中形成的共识,用他们的话说:“老头多了要翻船。”
渔业捕捞终年与风和水打交道,渔民识天全凭经验,因而触礁翻船事故时有发生。一旦遇险,在桅杆上挂饭箩或醒目的物件,也有用拖把垂直打圈呼救,发出求救信号。其他船只见后要全力相救。但在风急浪高而又辽阔的湖面上,经过的船甚少,翻船溺死者屡见不鲜。因而在渔船上忌讳与“翻”“沉”有关的行为和语言。在船上掀锅盖、揭舱板、晒鱼筐等,均不能翻放。不能在船头、船旁两人同时大小便,以避“船头土地”“左青龙、右白虎”和所谓“两人争坑道,必定有风暴”。语言上忌讳“翻”“下”等字眼。因此,东西打翻说“泼出”,翻身只说“调戗”,放下一部分帆则称“小篷”等。
七都太湖渔歌 001
一、太湖渔民习俗 003
二、访谈录 021
(一)顺风顺水到苏州 奚金官 022
(二)请来菩萨喝喜酒 徐建奎 038
(三)太湖船上故事多 王根林 056
(四)渔民生活面貌新 徐阿毛 063
阳澄湖渔歌 071
一、阳澄湖渔歌概述 073
二、访谈录 075
(一)要吃梅子带青采 高海林 076
(二)姑娘莳秧技术成 张金凤、张银凤、李雪龙 086
白洋湾山歌 108
一、白洋湾山歌概述 111
二、访谈录 113
(一)清明谷雨看山茶 曹文英 114
(二)栀子花开心里香 陈巧娥 132
(三)勤俭人家起来哉 顾凤珍 145
甪直山歌 158
一、甪直山歌概述 161
二、访谈录 165
(一)雪白小膀泥里拖 金增元 166
(二)一年到头忙勿停 朱幼之 174
(三)正本清源唱山歌 周民森 186
(四)廿年媳妇廿年婆 胡梅珍、王香妹 196
(五)神歌好唱神难请 杨发林 224
附录:吴歌经典作品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