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六国:大分裂与大融合

十六国:大分裂与大融合

  • 出版社: 新世界
  • 作者: 张岩
  • 商品条码: 978751048225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0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十六国,以每个政权的起始与灭亡为线,用30万字还原那个生机勃勃、在无序中酝酿着秩序的十六国历史公元3世纪末期,中原大地上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宗王们的人头相继落地后,滴血的弓刀和狂暴的铁蹄又从北方席卷而来,将大一统中国撕成了两半——晋廷退守南方,建立了东晋,形成了门阀政治;胡人纵横北方,先后建立了十六个主要的割据政权,即我们通常说的十六国。百余年间,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纷纷进入中原,建立了大大小小不下二十个割据政权,战火烽起,社会动荡,能者辈出。本书以温情细腻的小说式笔法,聚焦于十六国历史,以每个政权的起始与灭亡为线,还原这段生机勃勃、在无序中酝酿着秩序的历史。
作者简介
张岩,青年历史作家,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者。曾为编辑、翻译、编剧,先后供职于山西电视台、吉林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
精彩导读
编者的话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地区,在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建立了十六个主要政权。它们彼此攻伐,却又在废墟上孕育出新的制度、语言、宗教与生活方式:胡汉通婚、均田萌芽、佛教兴盛、官制革新,都在硝烟与饥荒中悄然发生。作者以“涅槃”一词总摄此段历史:旧秩序被烈焰焚毁,新文明的种子却在灰烬中生根。既描绘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也记录市井黎庶的颠沛流离,试图回答一个宏阔命题——当不同族群被迫在同一片土地求生时,冲突与融合究竟怎样重塑了中国?为让这段常被忽略而又头绪纷杂的历史更可读、可感、可思,作者采用了故事化叙事:在充分尊重历史记载的前提下,将散落一地的史料重组成一幕幕连续的场景。石勒夜奔、冉闵屠胡、苻坚淝水折戟……每个关键节点都被还原成带温度的故事:人物有表情,战马有嘶鸣,长安与邺城的灯火在纸页间明灭。书中纪年采取中原王朝年号为主、公元纪年为辅的原则,如某年既标“永嘉五年”,又括注“311年”,一人多号、一岁多主的纷乱由此一目了然。对于“胡人”“汉化”等词汇,作者仅在史学中性意义上使用,既无民族歧视,也无价值褒贬;它们只是描述当时人群身份、文化取向与制度变迁的方便标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有观点皆基于作者个人研读所得,既非盖棺定论,亦非唯一正解。历史研究本就允许并期待不同声音,读者若对某一考据、某一判断持有异见,实属学术常态。我们呈现此书,意在提供一块引玉之砖,而非树立不可逾越之墙。倘若它能激起您对中古早期族群关系、国家建构与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思考,则编者与作者的心愿已达。十六国的烽火早已熄灭,但那些被时代巨浪抛起又摔碎的个人命运,仍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发出幽微回声。愿您在翻阅这些故事时,既看见撕裂的疼痛,也看见愈合的生机;既体会“大分裂”的残酷,也感受“大融合”的壮阔。历史从未终结,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在我们的选择与对话里延伸。小引3世纪末期,中国古代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八王的人头相继落地以后,大一统中国被撕成了两半——晋廷退守南方,建立了联合执政的贵族寡头式政体,即门阀政治;胡人纵横北方,先后建立了十六个主要的割据政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十六国。5世纪上半叶,以刘裕为首的京口寒族军功集团终结了南方的门阀政治格局;与此同时,定都平城的拓跋氏也控制住了北方的战乱局面。由此开始,东晋十六国时代落下帷幕,古老的中国进入了另外一个大分裂时代——南北朝。在我的另一本书《东晋:皇权与门阀的百年博弈》中,我介绍了东晋王朝的历史。在您即将看到的这本书里,我将着重讲述十六国的历史。之所以把东晋和十六国分开,是因为在此历史阶段,南北方的主要历史矛盾不同,南方的症结在于皇权与门阀的冲突,北方的问题在于不同族群文明的碰撞。如果对十六国的历史做一个提炼,我认为这个关键词应该是“涅槃”。动荡的十六国时代酝酿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塑造了隋唐面貌的雏形,但不同的文明互相融合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一方面表现为烽火连城的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另一方面表现为所谓风云人物的不甘与挣扎。虽然所谓的风云人物曾粉墨登场,叱咤风云,想力挽狂澜,但在时代的洪流里,他们在风浪中颠簸,最终也逃不脱悲剧性的命运。如果说动荡的十六国是一幅底色为黑的画布,那么他们就是一个个以刀剑为画笔的画家,在画布上泼洒下了自己的壮志、欲望、信念、野心、忠诚、背叛、仁慈、暴虐……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和其他相关历史记载,即使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在那个时代里的惶惑、焦灼与恐惧。没有谁是成功者,他们只是时代的祭品而已,但他们的挣扎和碰撞推进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合。第一章 动乱开启:成汉01 流民入蜀一阵清凉的晨风掠过山冈,匍匐在草丛中的几个猎人贪婪地深吸一口夹杂着泥土味的空气,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嘉陵江边的一个山坳。每天的这个时间段,大中型猎物往往会集中出巢觅食。对于猎人来说,这是击杀猎物的黄金期,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等到日上三竿,那些诱人而狡猾的猎物就会如同落入大海的雨滴,难觅踪影。忽然,山坳里像炸开了锅一般,鸟雀惊飞,狐兔乱奔,这是一个讯号,意味着出现了凶猛的野兽。猎人头领示意同伴少安勿躁,放过那些鸟雀狐兔,集中全力捕杀那头还没有露面的猛兽——从山林里动静很大的聒噪声来看,那头猛兽的体型定然不小,如果能击杀它,整个部族的人或许都能享受到一顿美味盛宴。同伴们领会了头领的意思,纷纷搭箭上弦,拉开手中的白竹弩,全身神经紧绷,目不转睛地望着山坳。伴随着深沉而威猛的咆哮声,山坳里掠过一阵劲风,跳出了一头身长七八尺的白色猛虎。猎人头领屏息凝神,把弓弦拉到最大限度,聆听着自己的心跳声和弓背发出的摩擦声,等白虎进入开阔地带之后,他放开了弓弦。与此同时,他的同伴也射出了锐利的竹箭。下一个瞬间,十几支竹箭从不同方位深深刺入了猛虎的身躯,吃痛的老虎发出一声开山裂石般的嘶吼,飞扬着四只轻捷锐利的爪子,直奔猎人所处的方位而来。猎人头领又是一声呼哨,招呼同伴开弓引箭,发出了第二轮攻击。猛虎多处中箭,窜了几步,猛地扑在地上不动了。猎人头领站起来,用带有蜀地口音的土话吩咐了几句,紧接着,他的同伴收好弓箭,拔出佩戴在腰间的猎刀,又从后背取下一种叫作板楯的木制盾牌护在身前,排成扇状缓缓向白虎的尸身靠拢。确认白虎已死之后,猎人们齐声欢呼,兴奋的呼喊声在山野上空久久盘旋……在历史记录者笔下,这些身穿兽皮、腰悬白竹弩、背负板楯的狩猎者被称为賨(cóng)人。賨人的具体来历已不可考,早在先秦时代就经常出没在嘉陵江流域的草野间,秦始皇一统六国时,他们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展到汉中地区。秦汉之交,汉高祖刘邦为了冲破项羽的封堵,在平定关中过程中还借助过賨人的力量。东汉末年,巴蜀以及关中地区兵连祸结,賨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战乱当中。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击破张鲁,五百多户賨人聚众来附,被曹操安顿到了略阳临渭(今甘肃清水县附近)。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七十六年后,即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夏末的一个黄昏,在赵王司马伦的率领下,一支曲折如蛇的队伍在雍梁大地上的崇山峻岭间穿行。此时,司马伦已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关中作为氐人和羌人的主要聚居地,历来存在一些敏感而棘手的政治问题,朝廷对司马伦寄予厚望,才派他镇守此地。然而在司马伦看来,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可以用军事手段来解决,而所有的军事手段都只为一个目的服务——敛财。元康六年(296年)夏季,敛财无度的司马伦粗暴地处死了几个异族酋长,一夜之间,大动乱开始了。消息传到遥远的洛阳,实际上的执政者、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震怒,下令革除司马伦的职务,命令他回京候命,由朝廷另外安排人选接替。很不幸的是,贾南风用人不当,接替司马伦职务的新任长官也是酒囊饭袋,到任之后非但未能平息事端,反而致使动乱愈演愈烈,一代名臣、早年以“除三害”著称的周处就是因为上级的颟顸无能而魂断沙场。更为不幸的是,这一年冬天,血流成河的关中发生了严重的瘟疫。第二年情况更糟,瘟疫继续肆虐,久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商贾囤积居奇,斛米价值万钱。为了活命,老百姓不得不易子而食。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使灾情如此严重,洛阳方面也没有推出有实际意义的赈灾措施,只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颁布了一道诏书,严百姓买卖子女。当然,这对于缓解灾没有任何帮助,老百姓也不会把这道唱高调的诏书放在心上。元康八年(298年)正月,西晋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按照古老的天人感应学说,地震并非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天神对无道天子的一种暗示。或许是因为担心再遭到上苍的惩戒,朝廷这才颁布诏书,命令关中地区的各级长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而为时已晚,十多万灾民向汉中聚集,成汉王朝的奠基人李氏兄弟就在其中。汉中虽然有些余粮,但数量不多,应付一时半刻还可以,时间久了必然招架不住。流民联名上奏,请求朝廷允许他们寄食巴蜀。朝廷拒绝了流民的请求,并派遣特使奔赴汉中抚慰流民,敦促他们尽快返回故土。但关中的战乱和瘟疫此时还没有消停,流民不愿回乡,凑了一笔丰厚的资财送给特使,特使奏请朝廷体谅流民难处,朝廷特许流民入蜀。
目录
小引第一章动乱开启:成汉01 流民入蜀 00402 与虎谋皮 00703 开国前夜 01204 成汉立国 017第二章鹬蚌之争:匈奴与羯人05 匈奴“复活” 02406 刘渊称帝 03007 刘渊“复汉” 03508 西晋的末日 04009 石勒起家 04410 洛阳陷落 05011 道不同 05212 驻兵葛陂 05713 争雄华北 06114 永嘉六年 06615 永嘉七年 07016 王浚败亡 07417 石勒坐大 07818 刘聪骄昏 08219 刘乂之死 08620 刘琨被杀 09121 靳准之乱 09622 对峙北国 10023 志士穷途 10424 两赵之战 10825 决战洛阳 11226 铁马冰河洛阳城 11627 凶暴的石虎 12128 石勒驾崩 12529 后赵政变 12930 石虎执政 13331 食子之虎 13532 李农与石闵 13933 穷兵黩武的石虎 14334 狂暴的末日 14735 虎噬其子 15136 石虎末路 15637 石遵篡位 16038 动荡的中原 16539 石闵:血战邺宫 16940 慕容氏南下 17441 襄国之战 18142 决战廉台 185第三章秦燕争霸:氐人与鲜卑43 慕容鲜卑简史 19444 称雄辽东 20245 请封未果 20746 阋墙之争 21047 燕赵之战 21548 可悲的嫉妒心 22149 兵临邺城 22550 慕容氏入主中原23051 葬礼前的迷雾 23452 兵临中原 23953 前燕末路 24454 决战枋头 24955 慕容垂奔秦 25456 氐人小史 25857 东迁枋头 26258 氐人西归 26659 关中动乱 27160 “暴君”登场27661 “暴君”的两面(一)28062 “暴君”的两面(二)28563 迷雾中的政变 29164 苻坚登基 29665 理想之国 30166 三国角力 30667 秦晋决裂 31068 金刀计 31569 对峙潞川 31970 再回枋头 32571 秦灭燕 33072 王猛去世 33673 迈向圣王梦 34174 失控的王朝 34775 决意南下 35276 急躁的雄心 35777 淝水之战 36278 前秦雪崩 36679 苻坚的悲剧 37180 虽败犹荣 37581 后燕末路 37982 大祸临头 38483 突击拓跋珪 38984 后燕分裂 39385 慕容鲜卑落幕 398第四章关陇燕云:后秦与胡夏86 羌人小史 40487 姚兴的政治才能40888 姚兴崇佛 41289 赫连勃勃 418第五章五凉与西秦90 割据凉州 42891 凉州梦 43392 前凉:走向强盛43893 盛极而衰 44494 军人国度:后凉44995 小国的雄心:南凉 45496 南凉衰亡 45997 陇西风云:西秦46498 边陲汉邦:西凉46999 北凉:走向统一 473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