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AI时代学生画像——唐江澎教育演说集

AI时代学生画像——唐江澎教育演说集

  • 出版社: 江苏教育
  • 作者: 唐江澎|
  • 商品条码: 978757431797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AI时代教育变 革、教育问题求解、教育 感悟、领导境界及对谈洞 见等方面展开。开篇探讨 AI时代学生画像,提出学 校面对AI“冰山”的应对之 策,阐述AI与基础教育变 革路径,主张在把握“确定 性”中探索“可变性”,同时 表达对传统教育元素的怀 念。接着在追问中求解教 育难题,分析学校改革创 新困境、应试教育导向问 题等,倡导超越争论积极 行动。书中还收录即席感 怀内容,分享教育工作中 的幸福、责任与感恩。在 教育领导境界部分,论述 班主任、中层执行、校长 课程领导力等内容。最后 通过专访、学术沙龙、课 堂对话等对谈形式,探讨 避免AI应试化、公平入学 机制、课程走向等问题, 为教育发展提供思考与借 鉴。
精彩导读
AI时代学生画像 大家新年好! 站在跨年的时间节点上 ,想以“学生的时代画像”为 题,做一个简单梳理与讨 论,回首过往、眺望未来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 的“学生画像”,这种画像既 表达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文 本里,定义人才规格,明 晰培养目标,回答关于“培 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 也常见于民间百姓的教育 流行语中,表达着家长要 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的愿 望期待,描摹着孩子未来 的精神长相。 从社会学角度看,我更 倾向于赞同这样的观点: 教育流行语可能是一个时 代发生实际影响的教育理 念,是切实推动教育选择 的价值判断。常挂在嘴边 ,传达着对教育观念的广 泛共识;又发自心底,表 现出对教育行为的深层理 解。 惠特曼有句诗,“时代啊 ,从你深不可测的海洋升 起”。梳理一下,“耕读传家 ”是农耕时代的教育流行语 ,人们认定耕作技能与读 书本领是未来家族成员能 绵延赓续使香火不断的关 键品质,孩子未来无论下 田务农还是入仕为官,都 要以此打下根基,终不能 两头无着落,塑造出遭人 耻笑的孔乙己形象。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流 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 都不怕”的说法,表明中国 已进入了工业时代。人们 认定只要学好自然科学基 础学科知识,就可以持有 通往未来社会的“护照”,就 有了适应未来所有职场— —“走遍天下”的核心技能。 那个时代给学生未来的画 像,应该归入科学、技术 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那一类 。 时代在发展,只是“学好 数理化”,难免重理轻文、 知识面单一,无法以融通 的思维面对综合的世界, 这样的人难以“走遍天下”。 于是,“文理融通、综合全 面”的人才规格呼之而出。 高考改革引领教育变革 。20多年来从“3+大综合” 到“3+文综/理综”,从“3+X ”到“3+1+2”,变的是组合 科目,不变的是语数外三 门主课崇高地位的不断确 立和对“复合型人才”形象塑 造的全面追求。这一时期 的教育流行语,先是“得双 语者得天下”,后是“数学为 王”,最终“全科优秀”成为 人们对学生形象的普遍期 待:不偏科,无短板,而 且最好精通琴棋、擅长书 画。 这里似乎有一个问题值 得讨论。从国家课程标准 的角度看,学生通过了必 修课程会考,成绩合格, 就应该认定已经达到“不偏 科、无短板”的要求了。如 果高考再考同样的语数外 ,把本来国家课程方案中 的选择性科目要求变成必 修的共同性要求,这一定 合理吗?这种选拔导向, 一定能培养出我们期待的“ 文理融通、综合全面”的创 新性、复合型人才吗? 以数学为例。人人都考 同样的数学,如果试题不 难就没有区分度,不利于 顶尖大学选拔;试题过难 ,又制造出许多学生的“数 学噩梦”。国际数学界倡导 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用 的数学”,而不是“人人学同 样的数学”。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平 均难度过高,导致许多学 生学习困难;而最高难度 又远低于国际高度,数学 拔尖人才的培养似乎要靠 大办“丘班”来补充支撑。这 也多少从旁说明,这种一 刀切、同一化的要求,确 实面临着“低不就、高难成” 的尴尬。 我们期待高考模式进行 改革,形成侧重各科合格 基础上扬长选拔的评价体 系,引导学生发展兴趣、 培植爱好、形成特长,而 不是像现在这样:考取北 大中文系的学生,一定拼 的是数学成绩优异;考取 清华数学系的学生拼的又 是双语卓越。 这样的选拔导向,不是 比哪个学生有特长,而是 比哪个孩子无“特短”;不是 比哪个学生有兴趣,而是 比哪个孩子能苦学。“全面 发展”的追求演化为“全科优 异”的苛求,爱好学习的习 惯养成让位于功利目标的 强制驱动。 的确,学生学习是要付 出努力的,是要吃苦的, 但让青春生命承受这么多 无意义之重有价值、有意 义吗?顾明远先生说,“没 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但在 许多人的认识里,“兴趣”常 常被限定在那些直接与考 试相关的科目之中;许多 时候,学习也是因为考试 驱动或者是靠对不学习所 导致结果的恐惧来驱动, 而并非兴趣驱动。爱因斯 坦指出,“负担过重必导致 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 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 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 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 去负担”。 P3-7
目录
1 走向AI时代 AI时代学生画像 教育已经撞向AI“冰山”,学校怎么办? 说说AI与基础教育变革的路径 面对AI,在把握“确定性”中探索“可变性” AI时代,我怀念那片小黑板 2 在追问中求解 好的教育虽然“慢”,但值得期待 学校教育改革创新,难在哪里? 应试教育的问题主要源于“试”的导向 今天的中考为何而考? “拔尖”不是“掐尖”不是“圈养”,现实“堵点”在哪里? 超越争论,做负责任的行动者 3 即席感怀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一种责任 今天,我们一起毕业 永怀感恩 阅读人生的四条感悟 带上惠山的两张名片 母校,是心头永存的温暖 教育人的“精神语境” 此时,被什么力量感动? 4 教育领导的境界 站立于教育家境界,做一位幸福的班主任 如何提升学校中层执行的效能与温度?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技术路径 让我们重回大学 体悟,德育的路径 5 对谈·洞见 《半月谈》专访|避免AI成为应试“利器” 《焦点访谈》专访|健全公平入学的长效机制 学术沙龙|智能时代“数理化”课程往何处去? 课堂对话|钱学森小时候补课、上培训班吗?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