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梦想是成长的发动机

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梦想是成长的发动机

  • 出版社: 江苏教育
  • 作者: 孙云晓|
  • 商品条码: 978757430844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成长 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堪称50 年人生过往的浓缩版日记。 书中收入了作者15岁至69 岁日记的缩写版,巧妙将50 多年的日记精选为1年365 天的日记。为了读者阅读方 便,内容归纳为22个专题, 侧重于个人成长的反思。作 者在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活 中,但最为受益的就是童年 的梦想及阅读、写作和讲演 三个习惯。本书从个人真实 经历与体验出发,揭示“梦 想是成长的发动机”的核心 理念,最好的教育绝对不是 强迫孩子,而是以丰富多彩 的体验激发孩子的梦想与志 向,依靠强大的内驱力养成 良好的习惯。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3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精彩导读
第一章 梦起少年时 偏科与短板 日记001: 极端化的时代导致青少 年形成极端思维。1970年6 月29日的日记记载了我的一 件傻事:学校安排我去青岛 新建礼堂听先进人物报告, 说可以坐公交车去,留票根 回来报销,而我却选择步行 往返。青岛人都知道,从四 方区(现已与市北区合并) 到市南区的新建礼堂多么遥 远,15岁的我往返走了四五 个小时!虽然疲惫之极,可 我当时就觉得应该这样做。 用今天的眼光看,极端思维 容易导致极端行动,既是愚 蠢的,也是危险的。节省体 力和时间,可以更好地学习 与工作,况且未成年人也应 有一些特殊待遇。 日记002: 学生时代的学业兴趣与 成绩对未来选择可能产生直 接的影响。在1970年7月23 至25日三天的日记中,我记 录了自己初一期末考试的情 况:我的语文为优,农业和 政治次之,数学、化学较差 ,英语最糟糕,经常听不懂 。没想到,初中学业偏科影 响了我一生的发展。文学梦 的强烈诱惑让我成为一名记 者和作家,并由文学创作走 向教育和研究,而数理化和 外语则成为短板。实际上, 如果再努力一些,短板是可 以减少的,发展的路会更宽 广。 15岁,第一次登台讲课 日记003: 不论什么时代,对少年 人来说,都是梦想的时代。 1970年11月3日的日记记录 了老师鼓励我们几个同学报 考京剧团的事。当时,京剧 《智取威虎山》很流行,我 也喜欢跟着电台学唱,并在 10月去青岛城阳小北曲村秋 收劳动的联欢会上,唱了《 管叫山河换新装》和《誓把 反动派一扫光》等片段。至 今回忆起来,都佩服自己初 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确 实喜欢唱歌,但也知道自己 太缺乏专业基础了,所以没 有跨进考场那道门。但我至 今也不后悔那一次退却,因 为漫长的人生告诉我,文学 与教育更适合我。 日记004: 初中三年里我印象最深 的课,竟然是农业课,因为 在课上,我首次尝到了登台 讲课的滋味。1970年11月 15日的日记记录,教农业课 的何英老师找到我们几个学 生干部,拟请我们试讲农业 课,说是教育革命的需要。 于是,我连续4个晚上备课 ,光讲稿就修改了3次。11 月19日,我登上初二七班( 我是初二六班学生)的讲台 ,依据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哲 学思想,讲关于种花生的农 业课。其实,这堂课还是纸 上谈兵,只是师生们都感到 新鲜,我则一生难忘。 在栖霞英灵山 日记005: 1969年,我升入青岛第 十六中学时,学生组织名为 红卫兵,1970年开始恢复 共青团组织。1971年1月24 日,学校团支部通过了我们 19名同学的入团申请,并经 过市教育局团委批准。5月2 日,学校组织我们新团员去 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在抗 日英雄任常伦的铜像下宣誓 。直到今天,这次活动的图 片还保存在青岛市档案馆。 2020年秋,我应邀回母校 讲课,在校史馆里也见过这 些难忘的图片。所有这些经 历都给予了我很深的启示, 那就是信仰与责任,这给当 时青春年少的我带来了极大 的心灵震撼。 日记006: 初中三年,学工学农学 军活动甚多,还有行程遥远 的拉练。1971年2月7日, 我打起背包出发,2月28日 才返回,途经莱西、平度、 胶县、即墨、沧口等地。 1971年6月13日,我来到北 海舰队9410部队农场,学 军学农活动近一个月。 1971年9月5日,我去国棉 二厂学工,也是20多天。走 向社会开阔了视野,艰苦劳 动磨炼了意志,只是失去了 太多学习知识的时间。后来 ,当工人的老父亲坚决不让 我读高中,可能就是这个原 因。 每个孩子都需要舞蹈 日记007: 我特别喜欢观赏舞蹈, 虽然自己并不擅长,但一看 舞蹈就欣喜不已。1971年5 月21日的晚上,我观看了青 岛九中同学演出的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这是我第 一次观赏芭蕾舞,异样的美 震撼了我的心灵。其中一个 舞者邓锦苓后来成为我的师 范同学。我在中国青少年研 究中心主编《少年儿童研究 》杂志时,曾约她写文章, 并建议将题目定为《每个孩 子都需要舞蹈》。 日记008: 我在少年时代有过不少 冒险的经历。据日记记载, 我常去海水浴场游泳,虽水 性一般,却逞强好胜,多次 游到防鲨网。最危险的一次 ,当属盛夏夜晚在学校值班 时,在防空洞积的雨水中游 泳,因为洞深且无灯光照明 ,我游到里面迷失了方向, 漆黑一片,找不到出口,真 可谓午夜惊魂的盲泳。还有 一次,我去工厂劳动时,恍 惚间从二楼掉下来,竟然没 有受伤。如今想来,一个人 能平安长大,是多么地幸运 。少年虽可狂,为人当谨慎 。 P3-6
目录
序一 家庭生活教育要义(洪明) 序二 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陆士桢) 序三 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卜卫) 前言 引子 童年的梦想与三个习惯改变了我的一生 第一章 梦起少年时 日记001—日记010 人生回眸之一:狂野的童年 第二章 难忘少年宫 日记011—日记016 人生回眸之二:童心一醉五十年 第三章 1978,在中央团校 日记017—日记025 第四章 中国少年报:我的大学 日记026—日记034 人生回眸之三:山东汉子当了知心姐姐 第五章 多高的墙,多深的基 日记035—日记042 人生回眸之四:如何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第六章 56个民族儿童夏令营在北京开营 日记043—日记047 第七章 板凳宁坐十年冷 日记048—日记053 第八章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日记054—日记062 人生回眸之五:改变一生的文学梦 第九章 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 日记063—日记069 人生回眸之六:写作习惯为什么特别重要 第十章 主编《少年儿童研究》的日子 日记070—日记098 第十一章 课题研究 日记099—日记106 第十二章 女儿的选择与梦想 日记107—日记124 第十三章 拥抱网络时代 日记125—日记130 第十四章 习惯研究:十年磨一剑 日记131—日记137 人生回眸之七:讲演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第十五章 国际学术交流 日记138—日记148 第十六章 感恩生活 日记149—日记155 第十七章 珍惜每一天 日记156—日记175 第十八章 退休依然是黄金时代 日记176—日记190 第十九章 亲情友情故乡情 日记191—日记20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