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变革教育思想方式研究

马克思变革教育思想方式研究

  • 字数: 273
  • 出版社: 重庆大学
  • 作者: 舒志定|
  • 商品条码: 978756895126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马克思变革教 育思想方式展开深入研究 。开篇引言强调深化此研 究的重要性。第一章剖析 马克思对教育思想方式的 变革,指出传统教育思想 方式的形而上特性,阐述 马克思批判及变革的意义 。第二章探寻教育的存在 论根据,从劳动、对象性 交往等方面展开。第三章 建构教育研究的人学前提 ,超越康德立场。第四章 以感性活动阐释德性之教 ,突破政治哲学规范的限 度。第五章发现教育构成 社会同谋问题并评析。第 六章阐述教育面向生产劳 动的四重意蕴。第七章变 革教育正义理论建构思路 。第八章开启理解教育现 实性的视野,分析缺失维 度及新问题。第九章强调 以唯物史观引领教育理论 发展的意义,批判资本与 实证主义影响,遵循历史 规律建构教育理论。本书 为深入理解马克思教育思 想及推动教育理论发展提 供了重要参考。
目录
引言:深化对马克思变革教育思想方式的研究 第一章 马克思对教育思想方式的变革 一、传统教育思想方式的形而上特性 二、马克思批判传统的教育思想方式 三、马克思变革教育思想方式的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探寻教育的存在论根据 一、马克思从劳动中发现人的存在问题 二、对象性交往活动与教育存在论境域 三、教育成为构建人的发展的社会机制 四、从类存在看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 五、以存在论立场规范劳动教育的原则 第三章 马克思建构教育研究的人学前提 一、生成人的教育问题阐释视域 二、对康德人的教育立场的超越 三、为教育研究设定的人学前提 四、教育人学前提的存在论基础 第四章 马克思以感性活动阐释德性之教 一、城邦政治制度对德性之教的诉求 二、个人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德性之教 三、受政治哲学规范德性之教的限度 四、马克思以感性活动阐释德性之教 五、马克思为落实德性之教提供路径 第五章 马克思对教育构成社会同谋的发现 一、马克思对教育成了社会同谋问题的发现 二、马克思评析教育构成社会同谋问题思路 三、剖析教育与社会同谋问题所彰显的主张 四、马克思论述教育与社会同谋问题的价值 第六章 马克思关于教育面向生产劳动的四重意蕴 一、阐明人的存在作为教育研究前提 二、规范人的教育需求合理性的边界 三、人的全面生产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四、理念型教育向实践型教育的转向 第七章 马克思对教育正义理论建构思路的变革 一、对教育正义理论思路的变革 二、马克思正义批判立场的展现 三、马克思阐释正义的思想方式 四、凸显理解教育正义三大主旨 五、谋划中国教育正义发展方向 第八章 马克思开启理解教育现实性的视野 一、要重视对教育现实性问题的研究 二、马克思开启理解教育现实性思路 三、理解教育现实性缺失的三种维度 四、智能技术提出教育现实性新问题 第九章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引领教育理论发展的意义 一、教育概念与范畴形成的社会历史前提 二、资本与实证主义影响教育学说的批判 三、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与教育理论的建构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