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漫画
|
三年级必读书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认知进阶
字数: 217
出版社: 北京日报
作者: [日]西刚志
商品条码: 9787547750599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你以为的“深思熟虑”,可能只是大脑的一场“自欺欺人”!你是否厌倦了在相似的情境中反复栽跟头:·明明下定决心减肥,却总在深夜忍不住打开外卖?·精心准备的投资,为何总是在该止损时狠不下心?·一段感情里,为什么当初吸引你的优点,最后都变成了无法忍受的缺点?·工作中勤勤恳恳,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那个“看起来”不如你的同事?·明明洞察力不俗,却总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掌握了无数方法论,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在人生抉择和个人发展中遇到的困境,90%都源于5大认知偏差的隐形操控。本书将带你穿透迷雾,直击问题的核心。它不是给你灌输新知,而是帮你卸下那些扭曲现实的“思维滤镜”:当你为小事纠结时,是“注意力偏差”在偷走你的视野;当你安于现状时,是“现状偏差”在扼杀你的可能性;当你固执己见时,是“确认偏差”在强化你的错误;当你陷入焦虑时,是“负面偏差”在放大你的恐惧……从决定性的5大认知偏差出发,带你层层深入理解思维运作的奥秘,深入人际关系、财富决策、情感波动和职场困局等真实场景,将100+个认知偏差转化为具体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为你提供一次彻底的“认知升级”,建立终生受益的高质量决策系统,让你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最优选择,不再让认知偏差偷走你的财富、健康、时间和幸福!
作者简介
[日]西刚志脑科学家(工学博士)、分子生物学家。1975年出生于宫崎县高千穗市,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生命信息科学研究科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专利局工作,并于2008年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提高个人与企业工作效率的公司。他还多次亮相电视等媒体。著有《为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这么难呢?》《补脑的最强饮食法》《80岁时脑也没有老化的人都做了什么》等,累计销量突破44万册。译者 陈江 自由译者。译作有《雪国》《学会正确吵架》《伊甸园》等。
精彩导读
1为什么关系一旦被破坏,就难以修复?相关认知偏差注意力偏差、孤立效应、确认偏差与他人激烈争吵或发生冲突过后,这种糟糕的体验会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即使时过境迁,和对方的关系还是有些尴尬。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看到了什么?图2-1在说明原因之前,请先看图2-1。你是不是觉得那个颜色鲜艳的番茄特别吸引你的注意力?在第一课中,我们介绍过五大认知偏差中的注意力偏差,这种现象就是注意力偏差的亚型:孤立效应(Isolation effect)。它指的是人们会格外注意那些与其他事物相比有显著不同的东西。该效应最早由德国精神科医生、小儿科医生冯·雷斯托夫发现,因此又称冯·雷斯托夫效应(Von Restorff effect)。 受孤立效应的影响,当我们与交恶的朋友和好之后再次见面,即使对方十分友善,我们也无法不去注意对方那些糟糕的举止。如曾经争吵时对方凶恶的眼神让你印象深刻,与之再见面,你就会总盯着那双眼睛看。如果一个刚认识的人对你出言不逊,对方的这个特点就会引起你的注意。之后不管这个人说话有多么好听或得体,你还是会不自觉地关注对方的缺点并放大这些缺点,可能一些玩笑话在你听起来都极其刺耳,甚至会让你觉得对方“又在挖苦人了”。在意识到对方可能是个没礼貌的人之后,受确认偏差(Confrimation bias)——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假设,只搜集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信息——的影响,你会把对方归类为“讨厌鬼”。而一旦找到一些被夸大歪曲的证据,你的观点得到验证后,你就会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并由此形成对对方的固有印象。○确认对方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这种认知偏差对你的影响,并且希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可行的做法是鼓起些许勇气,向对方坦承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于那个给你留下恶劣印象的人,你可以试着直接问:“上次是咱们初次见面,你说我××是什么意思呢?”没准儿对方说那句话的本意并不是攻击你。可能由于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方以为自己是在活跃气氛,在你听来却成了讽刺、挖苦的话。如果有人在给你的邮件中写了某些让你不开心的言辞,不妨问问对方:“你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得到的回答或许会和自己预想的截然不同。比如,别人说你“是个奇怪的人”,这未必就是负面的表述。也许对方所说的“奇怪”,指的是那种少见而稀有、有着特别的才能。语言是种奇妙的东西。同一句话,不同人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对“成功”的理解,在有些人眼里,成功等于事业有成、名利双收;在另一些人眼里,成功等于有自己的房子、成家立业、考上名校……成功的形式多种多样,自己以为的“成功”可能和别人的想法天差地别(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每个人独有的“语言地图”)。确认对方的“真实意图(语言地图)”,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便可能改变负面印象,或重塑那些因确认偏差所形成的扭曲印象。如果你也和朋友在争吵后关系尴尬,却希望修复彼此的友谊,那么我建议你鼓起勇气试着和对方聊一聊,确认对方的真实意图。比如,问一句:“你当初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与认知偏差和谐相处的秘诀:鼓起勇气,坦承自己的感受。2为什么我们会以貌取人?相关认知偏差代表性启发、合取谬误、情境效应我们看见个头高的人,就觉得对方上学时可能是篮球队员;在医院附近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觉得对方可能是医生;在商业谈判时,如果谈判对象的团队里一个是西装革履的大叔,另一个是穿休闲便装的年轻人,就觉得西装革履的那位应该是领导……你或许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通过外表判断对方的身份背景。当你信心满满地确认一番后,却发现事实并非自己以为的那样:个头高的人可能并不擅长运动,白大褂其实只是件白色外套,穿休闲便装的年轻人才是领导,而西装革履的大叔是入职不久的新人……这些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再遇见其他人时,我们仍然会基于对方的外表特征形成基本的印象。这种导致“以貌取人”现象的认知偏差,即代表性启发,是由第一课中介绍过的启动效应(接触过的刺激会影响后续的行为)派生而来。代表性启发的“代表性”指的是对方较为明显的特征。第一课中我们介绍过大脑的这种特性,即一旦引起注意便会自发地搜寻相关信息。代表性启发的英语是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其中heuristics(启发)源于希腊语“Eureka”,意思是“我明白了”——这是阿基米德在发现定律时喊出的话语,又指代“逐次逼近最优解的方法”。代表性启发,即人们倾向于依据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对其进行的整体判断。我通常把它称为“捷径思考”。对方身上引人注目的特征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而代表性启发的缺陷在于,过快获取结论会导致我们忽视关键细节,或是思维受限于经验和常识而形成误解。前文那些例子,就是我们依据个人的突出特征想象对方的身份背景,如个头高=擅长运动、白大褂=医生、西装革履=领导等。○人不仅以貌取人,还以言取人即使不直接面对面,单是接触语言文字,代表性启发也可以发生作用。请读一读下面这段人物介绍。汤姆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缺乏创造力,他写的文章总是枯燥无味、流于形式。他恪守规矩、一本正经,希望做一个优秀的人。他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理心、不好社交,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品行还不错。汤姆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A~C中哪一个?请按可能性的高低排列选项。A .教育B .经营管理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结果是怎样的呢?大多数人觉得可能性最大的选项应该是C,而最小的则是A。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文字进行了轻率的联想。当我们看到“缺乏创造力”“流于形式”“不好社交”“以自我为中心”这些负面的描述时,就武断地认定缺乏创造力=不适合经营管理或教育、流于形式=计算机、不好社交=科学与技术、以自我为中心=不适合教育事业。但是,单从这段介绍文字上看,其中也有不少特质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如“成绩优秀”“恪守规矩”“一本正经”“品行不错”。因此,汤姆还是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尽管如此,那些负面词汇给人的冲击力显然更大,使我们轻率地就断定了对方的性格与相应的职业。我在工作中也接触过一些身处教育行业一线的教师,令我意外的是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擅长社交,文章也写得不生动,还对校长的命令言听计从。明明存在各种可能性,人们却很容易被负面的印象所蒙蔽,仅凭几句话便断定一个人如何,这种认知偏差就是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由代表性启发派生而来。还有一种情境效应(Context effect),也与代表性启发类似。接下来请回答一个问题:图2-2中有两个单词,它们中间的字母是什么?图中两个单词中间的字母是什么?图2-2我想多数人都会回答“A”。但其实那是“H”。我们一看到C×T的前后两个字母,大脑便会自动补充情境,想当然地认为那个单词是“CAT”(猫),把中间的字母看成“A”。而下面的单词虽然是“THE”,但受上一个单词的连带影响,会认为是“TAE”。这种情境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我们走进一家餐厅,为店内豪华的装修和周到的接待赞叹不已。这时,由启动效应派生而来的情境效应便会奏效,让我们在用餐之前认定:这家餐厅的饭菜一定很好吃。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如果对方的着装整洁得体,我们往往认为这个人“诚实有礼”,进而想象他“工作一定也很出色”。反之,参加商业讲座的时候,如果演讲的教师一头蓬乱的长发,不打领带,下身穿着皱巴巴的运动裤,学员们会做何感想?给人第一印象邋遢的教师必然很难取信于人,言语的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避免因认知偏差产生误解的两种方法虽然代表性启发和情境效应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它们也有好的一面。·上次在这家店吃的意大利面很好吃,其他菜肯定也不会差。·如果老板干劲十足,公司的业绩通常坏不到哪里去,所以这家公司的股票涨势应该不错。·上次比赛,对方球员是从左边攻过来的,这次应该也会从左边发起进攻吧?判断某件事的时候,如果从无到有地全面分析所有信息,必定非常困难,但基于过去的经验或既有的知识,分析的效率便能大幅提高。这个人很靠谱、不对劲、合不来、很危险……有时候第一印象也可能恰好是对的,因为这是基于过去无数经验做出的判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从未经历过的事情、陌生的地方、罕见的情况,代表性启发往往容易让我们出现严重的判断失误。因为信息不足,人就容易被对方的显著特点牵着鼻子走,缺乏严谨的分析,做出的判断未免过于轻率。那么,如何避免代表性启发和情境效应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呢?有两个方法。一是在快速获取结论后,提醒自己以下事项:“眼前这个人虽然和以前认识的人相似,但并不是同一个人。”“虽然有过和现在类似的经历,但并不是同一件事。”二是征求可信赖的朋友或同事的意见:
目录
第一课 五大认知偏差大脑与生俱来的认知倾向1 注意力偏差 ——为什么一旦引起注意,视线就会频频被吸引?2 启动效应 ——为什么接触过的信息会影响我们的行为?3 对比效应 ——为什么大脑会先比较,再做判断?4 现状偏差 ——为什么相比于未来,我们更注重当下?5 虚假记忆——为什么记忆与事实会大相径庭?第二课 与人际关系有关的认知偏差为什么跟别人合不来?1 为为什么人会烦躁、恼怒、郁闷?什么关系一旦被破坏,就难以修复?相关认知偏差 注意力偏差、孤立效应、确认偏差2 为什么我们会以貌取人相关认知偏差 代表性启发、合取谬误、情境效应3 为什么总觉得帅哥或美女的性格一定很差劲? 相关认知偏差 获得性启发、伯克森偏倚4 为什么越是老夫老妻,就越容易对对方感到不耐烦? 相关认知偏差 透明度错觉、知识的诅咒5 为什么有人总是屡教不改?相关认知偏差 自我羊群效应、真相错觉效应、杜宁- 克鲁格效应6 如何拥有影响他人的能力? 相关认知偏差 自动性(磁带机效应)7 为什么有人会无理指责?相关认知偏差 后此谬误8 为什么传话游戏无法准确传递信息?相关认知偏差 逐字效应9 为什么有人会放马后炮:我就知道会这样!相关认知偏差 后视偏差第三课 与情感有关的认知偏差为什么人会烦躁、恼怒、郁闷?1 为什么“恋爱脑”一犯,眼光就变差? 相关认知偏差 共情偏差、冷热共情偏差2 为什么强扭的瓜不甜? 相关认知偏差 心理抗拒3 为什么看久了就会顺眼?相关认知偏差 纯粹接触效应4 为什么总想跟别人争高低相关认知偏差 对比效应、自我中心偏差、精英效应5 为什么一百个赞也敌不过一句批评?相关认知偏差 负面偏差、悲观主义偏差6 为什么他人的期待有时可以激发积极性,有时却不能? 相关认知偏差 皮格马利翁效应、戈莱姆效应7 为什么有时会莫名自信?相关认知偏差 情感预言效应8 为什么同学会上忆当年总是很欢乐? 相关认知偏差 怀旧性记忆上涨、粉红色追忆、衰落主义9 为什么都是努力学习,成绩却有好有坏?相关认知偏差 生成效应、自我参照效应、间隔效应、谷歌效应第四课 与工作有关的认知偏差为什么努力不一定换来回报?1 为什么拿出数据就能增强说服力?相关认知偏差 模糊厌恶、不确定性规避2 为什么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挑战? 相关认知偏差 现状维持偏差3 为什么我们往往把问题归咎于他人? 相关认知偏差 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敌意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4 为什么遇到一点挫折就彻底绝望? 相关认知偏差 非黑即白思维、分裂、信念偏差5 为什么大考当前却跑去大扫除? 相关认知偏差 自我妨碍、规划谬误6 为什么越迷茫越容易轻信权威? 相关认知偏差 权威偏差7 为什么人多时更容易偷懒? 相关认知偏差 旁观者效应、林格曼效应8 为什么会议上出不了好点子? 相关认知偏差 内群体偏差、外群体同质偏差、多元无知、多数偏差、帕金森琐碎定理、旁观者效应9 为什么会重蹈覆辙? 相关认知偏差 沉没成本效应、确定性效应10 为什么越聪明越容易选择错误?相关认知偏差 逻辑偏差第五课 与财富有关的认知偏差为什么存不下钱?为什么会被人骗?1 为什么10 张1000 日元比1 张1 万日元花得更快? 相关认知偏差 面额效应2 为什么比起1 年后的11 万日元,宁愿选择现在的10 万日元?相关认知偏差 双曲贴现、现状偏差3 为什么比起不劳而获,自己动手更让人高兴?相关认知偏差 反不劳而获效应4 为什么人们愿意买保险?相关认知偏差 影响偏差、极端预期5 为什么许多个人投资者不愿“割肉止损”? 相关认知偏差 处置效应、展望理论6 为什么会上当受骗?相关认知偏差 确认偏差、权威偏差、正常化偏差7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电话诈骗的当? 相关认知偏差 乐观主义偏差、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8 为什么有人相信轻松暴富的骗局?相关认知偏差 伪确定性效应、情感衰退偏差第六课 与健康有关的认知偏差为什么明知不利于健康,却控制不住自己?1 为什么有人总觉得自己一定不会得新冠? 相关认知偏差 共情偏差、确认偏差、正常化偏差2 为什么日本人总是戴着口罩? 相关认知偏差 多数派偏差、制度正当化理论3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虚假的健康知识? 相关认知偏差 逆火效应4 为什么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反复宿醉呢? 相关认知偏差 双曲贴现、自制偏差5 为什么会忍不住一直刷手机? 相关认知偏差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6 为什么减肥时吃太饱就不敢称体重? 相关认知偏差 鸵鸟效应7 为什么跑步后就想奖励自己小酌一下? 相关认知偏差 道德许可效应第七课 与社会现象有关的认知偏差为什么会失去同情心?1 为什么明星的丑闻总能掀起轩然大波? 相关认知偏差 内群体偏差、稻草人谬误、偶像偏差2 为什么小学时的暑假会过得那么充实? 相关认知偏差 代谢偏差、频率偏差3 为什么灾情越严重,人们的同情心越淡漠? 相关认知偏差 共情消退效应4 为什么会出现灵异照片和人面鱼? 相关认知偏差 空想性错视5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报应? 相关认知偏差 世界公正假设6 为什么无所事事令人难以忍受? 相关认知偏差 成长偏差后记 附录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