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 字数: 305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美)彼得·海斯勒|译者:李雪顺
  • 商品条码: 97875327528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42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 。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的《寻路中国(从乡村 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讲述了我驾车漫游大陆的经历 。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 ,我驾车漫游于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汽车 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 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 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 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 个世纪的总量。 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的《寻路中国(从乡 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 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 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汽 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 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 是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 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 是1978年改革以来所发生的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 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 。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 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 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 人的经历来展现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 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 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 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十年,从1996至2007。我 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历史上关 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经济实现了腾飞 ,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 是邓小平去世后的个十年。在这十年中,历史的面 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 中退却。相反,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 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 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 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 的故事。
作者简介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精彩导读
中国人申领驾照时,按规定要进行体检、笔试、参 加技能课程训练,随后是为期两天的驾驶能力考试。但 对于已经持有国外驾照的人,这套程序有所减免。我参 加外国人驾驶能力考试的那天上午,十分闷热,灰蒙蒙 的天空像一块湿漉漉的绸布笼罩着京城。考官四十多岁 的样子,戴着一双白色的驾驶员专用棉质手套,几根手 指被红塔山香烟熏得焦黄。我坐进车里时,他点燃了一 根香烟。那是一辆大众桑塔纳轿车,也是全国最常见的 乘用轿车。我摸着方向盘,手心沁出的汗液使方向盘变 得溜滑。 “发动汽车。”考官吩咐道,我转动了汽车钥匙, “往前开。” 为了新驾驶员的考试,周围几条街道都专门进行了 封闭隔离,形成一个好似等待新生命降生的社区:街上 看不见任何机动车,自行车杳无踪迹,一个行人也没有 。甚至连店铺,或者沿街随意摆放的摊位也没有。看不 见负重超载的人力三轮车缓缓前行,也看不见改装的电 动三轮车呼啸而过,更看不见出租车飞驰抢客。所有车 辆无不在转弯时闪灯示意,所有行人无不在跨下路肩时 左右张望。在北京,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平和宁静的街 道。其后的几个月里,有时我甚至有些后悔,后悔没有 尽情体会那一刻的平和宁静。但是,只开了五十码,考 官又说话了。 “靠边,”他吩咐道,“可以熄火了。” 考官开始填写表格,只见他那支钢笔如行云流水在 纸上翻飞。那支红塔山香烟只抽了不到四分之一。最后 ,他对我说:“车开得不错。” 驾照上登记的是我的中文名字:何伟。有效期六年 。为了防止伪造,驾照上面印制了全息图:一个人站在 古式的马车上。那人穿着飘逸的长袍,宛如道家的大思 想家老子,一只手臂高高举起,直指远方。就在那一年 ,稍后,我开始驾车周游中国。 在为这次旅行做准备工作时,一个北京司机向我推 荐了《中国汽车司机地图册》。这本地图册由“中国地 图出版社”出版。整个地图册把中国划分成一百五十八 个小方格,其中包括了一张台湾的公路图——因为政治 的原因,大陆出版的任何地图都会把它包括进去,尽管 不会有“中国地图”的用户开车去台北。当然,更不可 能有中国的驾驶员开车前往中国南海中部的斯普拉特利 群岛。目前,有五个国家为这块领土正争得不可开交。 斯普拉特利群岛上没有百姓居住,不过,中国人民认为 自己对它拥有主权,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中国汽车司 机地图册》因此用一页纸的篇幅,画出这个岛链。只有 地图,没有道路,全书仅此一处。 在琢磨了这本地图册之后,我决定往西走。从地图 上看,东部和南部显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 城市,以及纵横交错的路网。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以发 展市场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政策,自那以来,沿海地 区的发展非常快。全国上下都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我开 车周游中国的时候,大约有九千万人离开了农村,他们
目录
第一部 城墙 第二部 村庄 第三部 工厂 致谢 资料来源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