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及界限

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及界限

  • 字数: 2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童策|
  • 商品条码: 978752275715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及界限展开深入研究。在概念界定上,明确实质预备犯的定义、类型及其与形式预备犯的区别。通过梳理国内外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揭示相关规律。针对形式预备犯普遍处罚面临的困境,从司法限制与立法重构两个应对路径进行论述,主张废除形式预备犯。从以法益为基底建构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出发,论证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基础,强调其社会危害性要求及具体判断标准。同时,依据比例原则、罪刑法定、责任主义等探讨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界限,并结合具体罪名分析适用界限。本书有助于深入理解实质预备犯立法的正当性,为立法完善及司法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对推动刑法学发展、实现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平衡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童策,法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未成年人法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硕士、博士,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兼职律师,兼任天津市法学会犯罪学分会理事。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律和社会科学》《学术交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研究背景和现状 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 实质预备犯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预备犯与形式预备犯 预备犯的界定 形式预备犯的客观要件 形式预备犯的主观要件 形式预备犯的表面要件 第二节 实质预备犯的定义与类型 实质预备犯的定义和特征 实质预备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实质预备犯的类型第二章 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 第一节 我国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 我国刑法实质预备犯概览 澳门特区实质预备犯概览 台湾地区实质预备犯概览 第二节 国外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 日本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 德国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 俄罗斯实质预备犯的立法概况 英美法系实质预备犯立法概况第三章 形式预备犯普遍刑事处罚说的困境与应对 第一节 形式预备犯普遍刑事处罚说的形成 形式预备犯刑事处罚的历史演变 普遍刑事处罚说的依据与实践 第二节 形式预备犯普遍刑事处罚说的困境 依据不可靠,缺乏正当处罚基础 明确性不足,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处罚太宽泛,违反人权保障原则 适用太恣意,违反平等适用原则 效果不理想,有损预防犯罪目的 第三节 现实的应对策略:形式预备犯的司法限制 形式预备犯司法限制的依据 形式预备犯司法限制的方法 形式预备犯司法限制的问题 第四节 理想的应对策略:形式预备犯的立法重构 废除形式预备犯的普遍刑事处罚模式 废除形式预备犯与未遂犯的认定 民事预防令作为应对犯罪预备行为的替代方案第四章 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基础 第一节 犯罪化正当性基础概述 规制立法的法益概念 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的问题与重构 社会危害性规制立法功能的实现 第二节 实质预备犯社会危害的一般判断 实质预备犯法益侵害危险的判断 实质预备犯侵害法益的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 第三节 实质预备犯社会危害的具体判断 目的型预备犯社会危害的判断 客观危险预备犯社会危害的判断 成员犯社会危害的判断第五章 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界限 第一节 犯罪化正当性界限概述 犯罪化正当性界限的基础 法益保护原则与比例原则 第二节 实质预备犯和比例原则 刑法上的比例原则 适当性原则与实质预备犯 必要性原则与实质预备犯 狭义比例原则与实质预备犯 第三节 实质预备犯的内部限制 罪刑法定原则对实质预备犯的限制 责任主义原则对实质预备犯的限制 程序正义原则对实质预备犯的限制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