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三年级必读书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清流:五大道生活(1942-1966)
字数: 88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商品条码: 9787020195374
适读年龄: 12+
开本: 32开
版次: 1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清流:五大道生活》是冯骥才先生新创作的一部随笔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五大道生活往事,开启一段尘封的童年、少年记忆之旅。书中详述家族的往昔点滴、情感故事,个人的求学、恋爱经历以及亲友往来趣事等。在这些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五大道独特的文化韵味与历史底蕴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无论是别具风格的建筑风貌,还是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皆跃然纸上。而个人和家族的跌宕起伏背后,是岁月的变迁与时代的峥嵘。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代表作有《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艺术家们》等。作品二百余种,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多次在海内外获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冯骥才投身于城市历史遗产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主持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大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他倡导并致力于“非遗学”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全新的“非遗学”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
精彩导读
一、祖居不在天津我的出生地是在渤海边的天津,老家却在很远很远的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宁波。上世纪二十年代(1924)我爷爷带着十岁的父亲离开宁波,迁至天津,那时很多地方还不通火车,要多次换车,还要乘轮渡,宁波是大运河起始的南端,天津在大运河北部的尾端,由宁波来天津却非常折腾。爷爷到天津后就再没回去过,父亲也没回去过,我自小脑袋里对宁波的印象全是一些虚幻的五光十色的碎片:比如在爷爷屋里,听到的老乡们嘴里叽里咕噜的宁波话;比如每逢过年必吃黏黏的喷香的炒年糕;比如父亲说他小时候蹲在宁波老家竹林里屙屎,时间一长,会叫新长出来的笋尖扎到屁股;再比如自小填写简历的籍贯一栏中,都要写上“浙江慈溪五马桥花园冯家”几个字,慈溪是哪儿,五马桥在哪儿?还有老的一副对联,家家悬挂,我家过年时也挂,叫做“大树将军后,凌云学士家”,这对联说的是什么就更摸不着头脑了。单凭这些碎片形不成任何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懂事多了,对家庭的了解便多了起来。我最先知道的一位祖先,便是冯氏历史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叫冯异,他就是老家那副对联中的“大树将军”,汉朝人,曾辅佐刘秀打下天下,建立了东汉。我这位祖先骁勇善战,但为人谦和退让,逢到军中评功论赏时,他就独自躲到一棵大树下歇憩。人们钦佩他建功却不争功,给他一个美称,叫“大树将军”。这位祖先叫我对老家那边隐隐地心生敬畏。我还依照想象给他画一张像呢:一身铠甲,披着披风,挎剑拿刀,倚着一棵大树坐着。大家看了都笑,爷爷却说冯异就是我画的这样!后来爷爷告诉我,冯家最早的祖先并不是冯异,而是更早的西周时期齐宣公的少子齐通,由于受封于冯城,子孙便姓了冯。由此,我知道我家姓“冯”的由来。到了汉代的建安时期,冯异的六世孙忠贞公(名冕),官做到朝散大夫,因为厌恶董卓在朝庭飞扬跋扈,请求外职,被派到浙东的句章做县令。句章是宁波的前身,历史非常久远;唐代开元年间改称为慈溪,我老家慈城是慈溪的县城,故而慈城的冯氏一族就把冯冕称作“始祖”。冯异之所以名气更大,是由于他人品贤德,受到后代敬仰,实际上他是我们冯家的“精神领袖”。古人敬祖中,都含有一种“家族的价值观”。我老家古联中的上联“大树将军后”,便是表示以冯异为荣。下联“凌云学士家”,是说冯氏在慈城由唐末而今一千多年间,相传了三十九代,中间出了不少显赫的人物,单是进士就有五十六名。古代崇尚读书做官,冯氏出了这么多进士,当然被视为家族的荣耀,引为自豪。现在慈城还保留着写着一行行冯氏进士姓名与朝代的“进士牌”。慈城的冯氏有点特别,很少有人务农,大多都在两方面使劲:一是读书,考取功名,入仕途;一是经商,做买卖。冯氏在这两方面都很成功,进士多,经商致富的人更多。冯家人很倾心自己的家园,有了实力便在慈城建房盖屋。当年慈溪县城慈城中有一半的房子是冯姓的,所以慈城民间又有“钱家谷,冯家屋”和“冯半城”之说。一九九二年我第一次在宁波办画展,初入慈城,立刻被震撼了,完全没想到我老家的历史保存得如此完好、完整,好像由古至今一直原封没动。一些老屋老墙保持着明韵乃至宋风,站在街口巷口往里一看,全是通往过往岁月的时光隧道。还有那些寺庙、藏书楼、官家大院、商铺,以及牌坊、老树、地面磨光的石板,叫我轻易地走进了家族的历史和历史的家族。我见到了父亲出生的房子,爷爷的客厅,世世代代饮水用的古井,远房的亲戚、家谱……一位族姐名叫冯一敏,还把她家珍藏的四幅明代绘制的祖先像送给了我。其中两幅画像是慈城冯氏第二十五世(明代嘉靖)冯燮及夫人。画工水准极高,连人物的性情与神态都画出来了,上端还有冯燮侄孙冯若愚的题赞。冯若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工诗善书,书体端庄,笔墨厚重,名极一时。在慈城有很高知名度。这画像叫我清清楚楚看到几位先人的模样,特别是一幅女先人画像,使我很惊讶,因为与我姐姐很像。在离祖居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我找到父亲曾说的小时候蹲着屙屎叫笋尖顶屁股那片竹林。这片竹林婆婆娑娑,葱绿可爱,由于头天夜里下了一场雨,竹林里到处都是尖尖的嫩白鲜亮的青笋尖。我还在祖居东南墙外找到了“五马桥”的遗址。据说当年慈城大多的街道都是“半街半河”,一半街道,一半河道;街道走人,河道行船。逢到街口,道路相交时,河水也相交。阮仪三先生对我说,这是典型的江南古建中的“双棋盘格局”,逢到河水相交,必有一道小小的石桥。水陆交错,小桥横斜,那时的慈城一定十分独特好看。我家所在的民主路上大户人家多,故石桥宽一些,据说可以五匹马并行,故称“五马桥”。桥上曾经还有一座精美的石坊。慈城桂花树十分多,年年金秋满城桂花盛开,绿叶黄花与白墙灰瓦相互掩映,处处如画。待到落花时节,人们把落在地上的花瓣用竹帚扫到河道中,花瓣顺流而下,流入城南的骢马河中,使得一条大河铺满金黄色,十分壮丽夺目。可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改善交通”,把所有河道都填平,石桥和石坊都堆进河道里。古镇的风光不在,只留下了一些空空的地名。历史是无法复原的。失去的便永远失去,这是历史的无奈,也是历史的哀伤。尽管我第一次回到老家,我不曾在这里生活过。一切一切都不曾见过,但奇怪的是我没有任何陌生感,一景一物后边仿佛都有一种隐隐约约的亲切,一种温馨,是不是因为它们曾与父亲爷爷在一起?爷爷曾经从故居这扇老门进进出出吧;父亲肯定是喝这口老井里的水长大的;横在院中的粗铁丝,一定晾晒过他们的衣衫;房间里略略有点湿凉的空气里分明还有爷爷和父亲的气息呢,我从别的地方还能找到这种沁人的熟稔的气息吗?当我乘坐的汽车从一个街口拐过时,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街旁,淘气地冲我的车子尿尿。我忽然想到父亲小时候也会是这样子吧?这惹起了我一阵感动。我感觉在这遥远而熟悉的老家里肯定有我生命的基因,通过血缘一代代神秘莫测地传递到我的身上,与我相关与相牵。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故乡的情怀无限柔和地来到我的身上。这次回家之后,便情不自禁地画了一幅画叫做《雨竹图》,上边还题了一首诗:疏疏密密雨,轻轻重重声,浓浓淡淡意,深深浅浅情,远远近近事,都在此幅中。后来我把这幅画送给老家,据说他们挂在了祖居的正厅“怀先堂”迎面的大墙上。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