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屈恩的生平

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屈恩的生平

  • 字数: 514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德)托马斯·曼|译者:罗炜
  • 商品条码: 978753279947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22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流亡美国期间,以德国古老的“浮士德”传说为灵感,以尼采为原型,讲述了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屈恩的为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而与魔鬼交易,最终堕落直至疯癫的悲剧。莱韦屈恩出生于一个普通德国家庭,自幼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曾一度涉足神学领域,后突然决定转向艺术。在创作陷入低谷时,他与魔鬼达成了契约,用爱人的力量和灵魂去换取二十四年卓越的创造力。他创作出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的音乐作品,却也堕入了无尽的孤独与绝望。在他的周围不断出现精神和道德堕落的迹象,西方现代文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危机。莱韦屈恩在艺术和情感的冲突中摇摆不定,在写下最后的伟大作品后陷入精神崩溃,十年后在母亲的照护下离世。他的朋友、哲学博士蔡特布罗姆在二战的阴霾下记录了莱韦屈恩的一生,并借由个体的悲剧性经历反思了德国民族精神的扭曲与崩溃。本书是托马斯?曼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也是他投入了一生心血的珍视之作。小说中融入了曼的大半人生经历,故而也被他称作“一生的忏悔”。在这部“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中,作家对德国为何走向民族主义与自我毁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继而引申至对现代社会的整体精神危机的诘问。它不只是一出关于德国精神的现代寓言,更是一部超前于时代的现代性诊断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之后又陆续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他笔耕不辍,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马奥与魔术师》,长篇小说《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及《绿蒂在魏玛》等。1947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寿辰后,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
精彩导读
\\\\\\\\\\\\\\\\\\\\\\\\\\\\\\\"【精彩书摘】我称之为青年的东西,在紧急关头,还有可能受到更多的重视。青年意味着质朴,意味着接近生活的源泉,意味着能够一跃而起,摆脱一个丧失了活力的文明的束缚,敢为天下先,敢做别人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即重新潜入基本要素之中。青年的勇气,这就是新陈代谢的精神,就是深知什么是死而后生。音乐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音乐就是一种语言,即使它们分开,这一个也总是要去找那另一个,去模仿那另一个,去使用那另一个的手段,而且,这一个也总是要暗示自己是那另一个的代理人。人们已经见过贝多芬用文字作曲,他试图通过这个事实向我展示,音乐可以首先是语言,可以像语言一样地被预想和计划。“他在他的小本本上写什么呢?”原话是这样说的。——“他在作曲。”——“可他写的是文字,不是音符。”——不错,这就是他的方式。他通常用文字把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过程记录下来,最多只在文字中间散落几个音符。——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他显然对此十分欣赏。艺术思想,他说道,本身就能构成一个自成一体的和独一无二的精神范畴,不过,一幅画、一尊塑像的最初构思却很难通过语言保存下来,这就证明音乐和语言是特别的息息相关。音乐通过文字而燃烧,文字通过音乐来爆发,自然而然得很,顺理成章得很,《第九交响曲》行将结束时的情形就是如此。当然,最终的事实却是,整个的德意志的音乐发展全都走向了瓦格纳的文字音乐戏剧并在其中找到了它的目标。我,一个朴实的德国老头和学者,热爱过许许多多德国的东西,是的,曾几何时,我把自己这渺小的,但却具有陶醉和奉献能力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这份热爱,这份热爱常常是惊恐的,这份热爱始终是胆怯的,然而,这份热爱却永远是忠诚的,永远是面向非常德意志的人性和艺术家气质的,即便这种非常德意志的人性和艺术家气质沾染神秘的罪孽,即便它们不得不恐怖地谢幕,即便如此,我的这份爱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这份爱或许,天知道,仅仅就是一种仁慈的余晖吧。我另外还预见到的东西是,当我现在简要地汇报完这个伟大的音乐家的生命的结束并最终对我的手稿作一个了结之后,我的心里将会泛起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像这样令人心潮澎湃和殚精竭虑的写作工作,我今后将是不会再有的了,我会怀念它的,多年来,我为它忙碌,坚持不懈地把它当作一项义务来履行,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是它帮助我度过了这些?忠诚似乎可以担保我是惊恐万状地逃离我的国家的罪责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