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魂铸抗战:沈其震传

医魂铸抗战:沈其震传

  • 字数: 240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作者: 编者:刘静//汤国星//王影//张浩青|
  • 商品条码: 978756792472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其震同志的一生是执著追求真理,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从20世纪初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开始走上革命道路。虽出身望族,却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从新四军卫生部部长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一生充满了传奇般的艰辛与困苦、曲折与磨难、胜利与辉煌。在中国革命与新中国建设的漫漫征途上,无不体现着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的热爱。本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为沈其震的青少年时代,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工作、赴延安、解放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为迎接解放筹集物资招揽人才、开拓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勾画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宏伟蓝图、巩固和完善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更高的层次上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奉献、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爱情 亲情 友情。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沈其震同志在各个时期的主要经历及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我们要学习沈其震胸怀大局,学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勤奋敬业、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品德。
作者简介
刘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原部长,协和校史学者。从事协和校史研究和与协和传统文化相关方面的研究,主持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项目及北京市教工委多个中标课题研究项目。出版著作《沈其震画传》《邓家栋画传》《章央芬画传》《协和硕果》《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图史》《一生一事一方舟-顾方舟传》等多部著作。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专题片《协和济世》。汤国星,主编,协和校史学者。先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编辑,北京协和医学音像电子社副主编。出版著作《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守望岐黄六十春-肖培根传》《一生一事一方舟-顾方舟传》等多部。
精彩导读
一个进步开明的家庭 沈其震于1906年(光绪 三十一年)2月出生于重庆 。沈家是清末湖南长沙的名 门望族,世代书香门第。祖 父沈克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 开明士绅。他不仅是整个家 族的代表人物,而且热心公 益事业,是当地的知名人士 。 沈克刚敏而好学,于清 光绪年间考上秀才、举人, 不仅通今博古,而且思想开 明。他阅读过传播西方民主 主义思想的译作,深感中国 要富强,必须走变法维新的 道路。他赞同康有为、梁启 超等倡导的民主维新运动。 沈克刚在岳麓书院讲学多年 ,他的进步思想影响着他的 学生,在他的众多弟子中, 有一位就是曾任中华民国政 府总理的熊希龄。 沈其震出生前三年,沈 家发生了一件大事——1903 年农历闰六月初八,沈克刚 的胞弟、反清义士沈荩被清 廷杀害。 1899年戊戌变法前,沈 荩同爱国志士谭嗣同、唐才 常交往密切。谭嗣同依靠光 绪皇帝推行变法维新,后来 被袁世凯出卖。戊戌维新失 败后,为了唤起民众,谭嗣 同甘愿为维新流血,没有逃 亡海外,后来被慈禧太后下 令杀害,陈尸菜市口。沈荩 没有被谭嗣同的死吓住,为 了策划反清起义,他先去上 海,后来又到了日本进行活 动。除了与康有为、梁启超 交往,沈荩还结识了许多留 日的学生和日本友人。回国 后与唐才常等组织了秘密团 体“正气会”和“自立军”,伺 机起义。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 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离开了 北京。东南各省反清团体纷 纷准备起义。由于准备不足 ,仓促起义的“自立军”遭到 了张之洞的残酷镇压。起义 首领与湖北、湖南二百多名 维新党人惨遭杀害。沈荩幸 免于难,在清廷到处张榜悬 赏捉拿“乱党”之时,沈荩逃 到北京当报社记者,继续在 京津地区活动。沈荩在得知 昏庸的清廷已在出卖东三省 和蒙古的领土主权的《中俄 密约》上签字的消息以后, 毅然在日本报纸上公开披露 ,然后由天津报纸转载。消 息一经公布,举国震惊,舆 论哗然,国人纷纷抗议。英 国、日本也反对俄国独占东 三省。清廷顿时内外交困。 慈禧太后大怒,下旨:“著 即日立毙杖下。钦此。” 1903年农历闰六月初八 ,沈荩被鞭杖后勒死,年仅 31岁。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 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众 的知情权而献身的烈士。 清廷的暴行引起了中外 舆论的强烈谴责。当时的《 中国日报》说:“沈君之死 ,鬼神为之号泣,志士为之 饮血,各国公使为之震动, 中西报纸为之传扬。是君虽 死之日,犹生之年!”上海 数百名爱国人士为他举行了 追悼会,会上宣读了包括章 太炎、邹容等革命党人在狱 中写的悼念诗词。“沈荩事 件”在当时是轰动朝野,震 惊海内外的大事。沈荩之死 换来了东北三省领土暂时免 遭帝俄的侵吞,同时也激励 了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于推 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 沈荩就义后,沈克刚受 到株连,不再当官。几年后 ,他携全家离开四川回到了 家乡长沙。沈克刚是一位忠 厚长者,他赋闲以后便修身 齐家,悉心慈善事业和教育 事业。他收养了沈荩的遗孤 ,又购下了长沙兴汉门外的 一片民房安家,后来人们称 之为“沈家大院”。 沈克刚虽然只有一子一 女,但沈家大院里却是人丁 兴旺。沈克刚儿子沈明彝, 即沈其震的父亲,早年就读 于高级职业学校,学习会计 专业,曾在长沙、武汉、上 海等银行任职。沈明彝参加 过同盟会,是孙中山辛亥革 命的热心支持者。父亲的进 步思想对沈其震后来参加革 命有积极的影响。 沈克刚的女儿沈明范嫁 给了民主革命者陈其殷。陈 其殷早年投身革命事业,但 英年早逝。沈明范守寡后带 着儿女住在沈家大院,帮助 父亲管家。沈明范的儿子陈 公培是早期的中共党员,社 会活动家。 沈荩的遗孀和两个儿子 沈明翰、沈明祺也都住在沈 家大院。在沈克刚居所的东 南方向,有一座小楼,那里 就是沈荩的遗孤居住的地方 。沈克刚将沈荩的儿子视为 己出,沈家第二代遂成三男 一女,加上配偶共有八人。 P2-4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个进步开明的家庭 立志学医 在协和医学院从事医学研究 在天津开诊所 掩护地下党工作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工作 创建新四军卫生处 建设战地医院与后方医院 重建新四军卫生部 第三章 赴延安 八千里路云和月 在枣园与毛泽东为邻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 重庆之旅 解放战争前返回华东 第五章 为迎接解放筹集物资招揽人才 创办京华贸易公司 在解放区创办大连大学 第六章 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开路先锋 出任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 确立研究院的大政方针 结合实际制定研究课题 第七章 勾画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宏伟蓝图 瞄准国际医学科学的前沿 尊重知识 广纳人才 做科研人员的坚强后盾 同志情深 水乳交融 新中国医学研究的最高机构初具规模 第八章 巩固和完善中国医学科学院 初创中国医学科学院 创建药物研究所和筹建药用植物试验场 创建我国第一个抗菌素研究所 创建基础医学研究所 为创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打下基础 创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创建放射医学研究所 第九章 在更高的层次上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奉献 重振医学科学研究事业 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统一战线工作 一方热土 一片深情 第十章 才华横溢 学贯中西 沈其震书法手迹 沈其震诗词选登 第十一章 爱情 亲情 友情 患难相知 相濡以沫 悠悠岁月 父母情怀 苦乐相依 手足深情 荣辱与共 无悔人生 第十二章 深切怀念沈其震院士 深切怀念沈其震院士 周光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