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尽的童年(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无尽的童年(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 字数: 34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赵霞|
  • 商品条码: 978752275104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当代西方儿 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进程、 现状与趋向的综合研究。全 书从中国学者视角梳理、描 述、概括、探究20世纪尤其 是70年代前后至今西方儿童 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史以及 贯穿这一发展进程的核心问 题,就其中一系列代表性的 批评理论及研究话题追溯源 流,清理经纬,剖析得失, 并通过针对若干重要批评家 的理论解读,进一步深入西 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演进的 路径与细节。书中同时提出 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批 评资源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研 究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赵霞,浙江上虞人,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美学学会理事,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学术 期 刊Writing Chinese: A Jourm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编委。出版个人学术著作和论文集《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思想的旅程——当代英语儿童文学理论观察与研究》《幼年的诗学——幼儿文学的艺术世界》《批评的体温——赵霞评论选》《2009-2019:儿童文学观察》《童年的文化影像》《童年的秘密与书写》等,另出版散文集、文学和学术译著若干种;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英文儿童文学论文、评论、对话等文章180余篇。
目录
引言 上编 历史与定义 第一章 儿童问题与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演进 第一节 儿童文学批评与有关儿童的知识论 第二节 不可知的儿童与“不可能”的儿童文学 第三节 儿童与儿童文学的重新划界 第四节 作为一种方法和精神的“儿童” 第二章 20世纪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文学批评转向 第一节 教育主义传统下的文学思考 第二节 研究转向与批评转型 第三节 重思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第三章 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第一节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 第二节 研究范式与批评特点 第三节 理论的喧哗与批评的反思 第四节 文学与审美重归的思索 第四章 儿童文学的定义问题 第一节 定义儿童文学的难度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重新定义:“文本”“事件”与“文类” 第三节 “不定义儿童文学”的反思 中编 理论与方法 第五章 叙事研究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叙事研究与叙事理论 第二节 图画书的叙事研究 第三节 儿童文学叙事研究的新趋向 第六章 意识形态批评 第一节 意识形态批评的三个层次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话语分析 第三节 重思“儿童/成人”的意识形态关系 第七章 性别批评 第一节 早期批评启蒙 第二节 观念、立场与方法的拓展 第三节 文化赋权、经典重读与符号学 第四节 后女性主义时代的儿童文学性别批评 第八章 精神分析批评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精神分析与阅读治疗 第二节 潜意识与儿童文学文本中“隐藏”的秘密 第三节 经典的重读与儿童的重观 第九章 后殖民主义批评 第一节 后殖民视野下的文化、历史与经典重读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的激进阐释与批评反思 第三节 后殖民隐喻中的儿童与成人 第十章 儿童接受研究 第一节 儿童阅读的经验研究 第二节 经验研究的反思与“内在”读者的探索 第三节 文本、文化与读者:儿童接受研究的发展 第十一章 儿童文学教学研究 第一节 儿童文学与读写教学 第二节 儿童文学与文学教学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教师教育 第四节 多元化与多学科化的研究趋向 下编 批评家研究 第十二章 佩里·诺德曼:理解儿童文学的“乐趣” 第一节 主要论著与学术贡献 第二节 “乐趣”:诺德曼儿童文学批评的关键词 第三节 结构、解构与重构 第十三章 彼得·亨特:从文学理论到儿童文学理论 第一节 主要论著与学术贡献 第二节 “儿童主义理论”与儿童文学批评的特殊性 第三节 “为儿童的文本”与儿童文学批评的开放性 第十四章 杰克·齐普斯:童话历史与现实的深度 第一节 主要论著与学术贡献 第二节 童话的社会根源及其意识形态功能 第三节 当代童话与乌托邦精神:批判中的重构 第十五章 约翰·斯蒂芬斯:作为话语的儿童文学及其意识形态功能 第一节 主要论著与学术贡献 第二节 作为文学与文化“话语”的儿童文学 第三节 主体位置与主体能动性 第四节 关注儿童文学的述行功能 第十六章 玛丽亚·尼古拉耶娃:探索系统、前沿的儿童文学理论 第一节 主要论著与研究轨迹 第二节 儿童文学理论系统的探索与建构 第三节 审美批评的重新理解 第十七章 芭芭拉·沃尔:儿童文学叙事的普遍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 研究视角的转换:从叙事内容到叙事策略 第二节 叙事学视角的历史重读与艺术考察 第三节 历史局限与理论创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