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字数: 232
  • 出版社: 漓江
  • 作者: 徐靖
  • 商品条码: 978758010120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日本,没有哪项学生体育运动像高校棒球,与近现代日本历史如此紧密相连。“甲子园”这个词又几乎是日本高中棒球运动的代名词,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日本社会百态、风土人情和百年历史变迁。甲子园球场建成伊始,寄托着关东大地震灾后复兴的希望;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时代,这里成了军国主义政府向年轻人灌输“忠君爱国”等皇民思想的“精神道场”;1945年后,美国人又试图将这里打造成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造的“梦工厂”,而日本人内心更希望新一代年轻人能够专注于棒球运动本身,和这个国家一同重新出发……本书以甲子园球场为基点,将视野延展覆盖球场内外的时空,不仅关注球场内的棒球赛事,也观察同一时期的看台席,探索球场之外的社区、交通设施乃至整个日本社会以及更广大的世界,从多种角度探究与甲子园相联系的时空和人群。
作者简介
徐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前新闻从业人员,20年日本学生棒球文化观察经验,《甲子园100年》公众号和播客主理。著有《青春燃烧:日本动漫与战后左翼运动》,译作《职场小黑书》等。
精彩导读
“甲子园”诞生前话甲子园全称“阪神甲子园球场”,位于日本兵库县西宫市甲子园町,从大阪市的梅田站乘坐阪神电铁大约20—30分钟便可抵达。在日本全国众多棒球场中,甲子园棒球场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如今甲子园是日本职业棒球阪神虎队的主场,但早在阪神虎队成立之前,这里就是日本春、夏两季高中棒球联赛——日本选拔高等学校棒球大赛和全国高等学校棒球选手权大赛全国大赛(即俗称的“春季甲子园”和“夏季甲子园”)的主赛场。因此甲子园首先是“日本高校棒球的圣地”,其次才是阪神虎队主场。○日本棒球运动起源日本棒球运动据记载最早起源于明治五年,即1872年,相传由东京开成学校的美籍教师首次引入。2022年恰是棒球传入日本150周年。2022年的甲子园大赛上,球员的打击头盔均有“150、野球传来”字样的纪念贴纸。伴随着日本明治时期全盘西化和国家现代化运动浪潮,棒球运动在东京大阪等地的高中和大学率先普及。当时被视为“精英摇篮”的旧制第一高等学校、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院校,便是日本早期棒球运动发展最快的地方。相传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俳句诗人正冈子规最早将“baseball”翻译成了日语中的“野球”。正冈子规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求学期间接触到棒球,还担任过捕手,是日本最早的棒球爱好者。司马辽太郎以明治时代为背景的小说《坂上之云》记载了这一轶闻:正冈子规幼名“升”,日语读作のぼる(no bo ru),正好对应野球的“野”(no)和“球”(boru)两字。于是正冈偷偷将自己的名字嵌入“baseball”译名中,不过他更多是把“野球”当作自己的雅号。更为可靠的说法源自同为第一高等学校棒球部学生的中马庚,其在1895年出版的《一高棒球部史》中将“baseball”第一次翻译为“野球”。1903年,早稻田大学棒球部向庆应义塾大学棒球部发出棒球赛挑战书,两校在当年的11月21日进行了日本史上第一场校际棒球对抗战,即后世所谓的“早庆战”,由此正式揭开日本学生棒球运动的时代大幕。这一赛事后来逐渐发展形成如今的“东京六大学棒球联盟”。不过如今“早庆战”仍是东京六大学棒球联盟赛中最受瞩目的对抗赛事。如果说,“早庆战”是日本学生棒球的开端,那么正冈子规和中马庚出身的“一高棒球”就是日式棒球的“精神起源”。日本旧制第一高等学校是当时日本青年精英最集中的学校。在精英化的氛围中,棒球运动从最初单纯的体育娱乐运动逐渐转化为某种取代传统武士修行的精神及体能锻炼的方式。例如“一高棒球”刻意强调“胜利至上主义”“精神主义”和“猛练习”,提倡一切以集体荣誉为重,甚至提倡取消休息日,将全部时间用于训练。这种浓郁的精英主义,又或说是带有国家主义、集体主义味道的棒球风格,随着一高学生毕业后走向明治日本各行各业的顶端而开枝散叶,最终日本棒球形成了与美国棒球截然不同的体育风格。伴随着日本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棒球运动从日本的高等教育学府逐渐向全国各地中小学逐级下沉。到 1900年前后,棒球运动已在日本全国各地扎根开花,各地冒出多种形式的中等学校棒球大赛,只是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比赛。○大正国民体育热潮1912 年,大正天皇即位,日本进入大正时代。经过明治时期的一系列维新改革和内外征战,日本基本建立起现代国家体制,成为东亚地区第一个现代化转型成功的国家。大正初期的 20世纪10年代,欧美列强笼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下,日本国内则相对风平浪静,可以发展国内经济,推动政治改革,即后世所谓的“大正民主时期”。大正时代宽松的社会风貌一定程度上也与大正天皇有关。和上一代以威严刚毅形象示人的明治天皇不同,大正天皇先天不足,健康状况不佳,在日本是公开的秘密。不过皇室的羸弱无为反而让大正时代的日本拥有相对明治、昭和更自由开放的发展环境。因为皇室存在感远不足,因此日本官方更注重塑造裕仁等皇子们勇武健康的形象。裕仁等皇子频繁出席各类体育运动场合,大正天皇次子淳宫参加橄榄球运动,三子光宫与棒球、赛马等运动均有交集,末子澄宫也举办过棒球招待比赛等。如此自上而下倡导国民体育的政治导向,点燃了大正时期日本业余体育运动热,国民体育全面勃兴,这是促成高校棒球“甲子园”诞生的因素之一。○棒球毒害论国家鼓励搞全民体育,棒球运动在日本的普及也堪称神速,但是棒球运动曾一度沦为舆论批判对象。而挑起论争的,正是后来创办甲子园大赛的朝日新闻社。1903年,东京朝日新闻刊发了《棒球娱乐化》(野球の興行化)一文,继又辅以连载文章,发起“棒球毒害论”(野球害毒論)大论战,历数棒球的各种毒害“罪状”,比如舶来的洋运动导致学生荒废学业,助长学生赌博、虚荣攀比、出入不良场所等歪风邪气,引起轩然大波。日本国内反对棒球运动的呼声实际上由来已久,最知名的反对人士莫过于皇太子裕仁的老师、因为日俄战争“二〇三高地战役”闻名的乃木希典,著名的反对人士还有著有《武士道》的新渡户稻造等。另一边,鼎力支持棒球运动的社会名流也不少。其中包括早稻田大学棒球部创建者,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知名人士安部矶雄,日本著名棒球指导者飞田穗洲,横跨文艺圈和体育圈的押川春浪、永井荷风等人。正反两方的激烈论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时间舆论炒得沸沸扬扬。○朝日新闻的棒球生意经人们不禁要问,后来的甲子园大赛主办方朝日新闻社当初为何如此“精分”?这里再多聊几句日本近代报纸媒体历史。19世纪晚期是日本主要近现代报纸媒体的“黎明时期”,日本三大综合性日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均创办于这一时期。当时的明治日本也处于内外战争高发期——戊辰战争(1868—1869)、西南战争(1877)、甲午战争(1894—1895)、日俄战争(1904—1905)接连爆发。战争对于新闻媒体有着天然的刺激作用,所以大量报纸媒体在明治战争期间如雨后春笋一般急速成长。《朝日新闻》1879年始创于大阪,创办人是木村平八。“朝日”一词取“旭日升天,万象惟明”之意。1881年木村将朝日新闻报社出售给村山家族和上野家族。后来在第一届“甲子园”比赛开幕式上主持开球仪式的和服胡子爷爷正是来自村山家族的村山龙平,时任朝日新闻社社长。朝日新闻先后在东京和大阪两地创设《东京朝日新闻》和《大阪朝日新闻》,两社相对独立地开展业务。发起“棒球毒害论”论争的是东京朝日新闻社;而大约四年后创办甲子园赛事的则是大阪朝日新闻社。《东京朝日新闻》的“棒球毒害论”成功跻身当时的“热搜超话”,正反两方辩论往来激烈。东京朝日新闻社的套路和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引流促活方式如出一辙 — 先抛出一个争议度极高的话题挑起论争。安部矶雄就曾批驳朝日新闻挑起“棒球毒害论”只是为了提高自家报纸销量。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棒球运动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已经有相当高的普及程度。争议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大正年间日本国内时局相对承平,缺乏军事战争刺激,新闻市场萎缩,业界竞争愈加激烈。如何在市场空间有限、新闻寡淡的低谷期维持高速发展?很多日本媒体开始找寻新的突破口。正逢日本皇室大力倡导全民体育,因此体育新闻就成为日本几大报业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说东京朝日新闻社是文人意气,高举大旗抢占舆论高地,那么大阪朝日新闻社更多是商人做派,踏实经营,布局长远。看似“精分”,实际上是朝日新闻蹭体育热点拓展市场的一体两面。那么办哪种体育比赛呢?棒球无疑是当时日本人口基数最大的近代体育运动。大学棒球虽然成熟却不容易打入,加上《东京朝日新闻》有“棒球毒害论”前科,大学棒球界一看到“朝日”都要皱皱眉头。中学棒球就不一样了,简直是一片蓝海!本来朝日新闻报社就很重视发行地方版报纸,尤其重视地方通讯社网络建设。相比大学棒球,日本旧制中学棒球在全国各地的群众基础显然更好,又和报纸受众高度重叠,正好能够匹配《朝日新闻》在日本全国各地开疆拓土的需求。于是《大阪朝日新闻》据理力争,力排众议地果断决定——由我们创办一个全国性的中学棒球大赛吧!
目录
序???????— ?战前篇? —第〇话 “甲子园”诞生前话 ○ 日本棒球运动起源 ○ 大正国民体育热潮○ 棒球毒害论 ○ 朝日新闻的棒球生意经 第一话 “始祖”甲子园与大正时代轰鸣 ○ 史上首届“甲子园大赛” ○ 丰中球场的终局 ○ 大赛被“撬边” ○ “史上最幸运”的冠军 ○ “米骚动”与幻影大赛组合 ○ 朝日新闻“白虹贯日”事件 ○ 步入正轨 ○ 关东大地震 | 番外 | 甲子园史上第一个外国选手之谜 第二话 甲子园诞生○ “甲子”的意义 ○ 东洋第一棒球场 第三话 春天的呼声 ○ 辛苦种的“白菜”被朝日拱了 ○ 傻傻分不清的“足球大赛” ○ “每日新闻”版全国大赛登场 ○ 第一届选拔大赛在名古屋 ○ “会师”甲子园 第四话 最好的时光 ○ 全面开花的高速发展期 ○ 中京商“夏三连霸”! ○ 祝成功渡美! ○ 日本职业棒球创立 ○ 甲子园扩建 ○ 鸽子与速报机 ○ 甲子园的飞行梦 第五话 破灭之路 ○ 从大正民主走向昭和军国 ○ 甲子园“军国化” ○ “敌国运动”大改造 ○ 幻之甲子园 ○ 甲子园球场被“瓜分” ○ 学生出征和铁血勤皇队 | 番外 | 命丧中国战场的甲子园名投手 | 番外 | 帝国迷梦∶甲子园与日本海外殖民统治 — ?战后篇? —第六话 战后再出发 ○ 战后新时代 ○ 甲子园大赛复活 ○ 挖一把甲子园的土 ○ 学制改革和新大赛主题曲诞生 ○ 精神道场?美国“梦工厂”? ○ 走向现代 ○ 甲子园怪谈(一)松井秀喜是大赛主题曲词作者转世? 第七话 “革命”年代 ○ 东京奥运景气 ○ 走入“电视时代” ○ 职业棒球的春天 ○ 1958板东英二的甲子园 ○ 法政二与浪商的三度对决○ 连霸量产的60年代 ○ 革命风暴 ○ 三池煤矿劳工运动与“三池工旋风” ○ 安保斗争与松山商 VS 三泽战 ○ 冲绳高校棒球与冲绳归还运动○ 甲子园怪谈(二)消失的甲子园冠军旗○ 不灭的名战(一)1969松山商 VS 三泽第八话 元祖“怪物”○ 江川卓的球速之谜 ○ “怪物”的由来 ○ 艰辛的甲子园之路○ 江川事件○ “怪物”与大众流行文化第九话 变革的70年代○ 1968:第50届甲子园大赛○ 明治神宫大赛与国体大赛○ 变革的70年代○ 原氏“父子鹰”○ “进攻、进攻、再进攻!”○ 不灭的名战(二)1979箕岛 VS 星稜第十话 泡沫经济与 TOUCH○ 最后的狂欢○ 量产的“大辅”○ 甲子园的“TOUCH”时代○ JVC 甲子园海报女郎○ “逆转的PL”| 番外 | 虚实之间的青春:日本动漫与甲子园第十一话 世纪末的崩塌○ 泡沫破裂○ 甲子园的“暗面”○ 阪神大地震○ 奥姆真理教事件与PL学园暴力事件○ 122:0与“少子化问题”○ 平成怪物| 番外 | 甲子园影视作品第十二话 高校棒球新世纪 ○ “21世纪组”和防过劳改革 ○ “棒球留学”和佐贺北的奇迹○ 北海道和冲绳的逆袭○ 错峰2008北京奥运○ 日本文理的九局上半两出局后○ 甲子园重修○ 迈向互联网时代 不灭的名战(三)?2006驹大苫小牧 VS 早稻田实业 第十三话 百年世代传承○ 311 东日本大地震○ 震灾中的甲子园○ 光星学院“三连击” ○ 百年世代传承 ○ 甲子园吹响上低音号○ 令和最初的夏天| 番外 | 甲子园的应援风景线| 番外 | 从民谣到应援神曲《活力琉球》的故事第十四话 新冠疫情与甲子园○ 空白的一年 ○ 重回甲子园之春 ○ 波折之夏 ○ 史无前例的兄弟校决赛 第十五话 通往未来之路 ○ 走向正常化 ○ 东北初优胜 | 番外 | 甲子园背后的经济学 | 番外 | 最漫长的一步:女生通往甲子园之路 尾声:在甲子园阅读近现代日本 后记参考文献年表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