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荀学复兴:二十一世纪荀子思想研究的新方案(学衡心史文丛)

荀学复兴:二十一世纪荀子思想研究的新方案(学衡心史文丛)

  • 字数: 200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日)佐藤将之
  • 商品条码: 978755063900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二十世纪《荀子》研究综述”“《荀子》文献与荀卿思想的关系探析”“荀子的生平”“《荀子》哲学研究之解构与建构”“《荀子》的人性论”“二十一世纪《荀子》思 想研究的意义与前景”等章节,围绕荀子思想对东亚历史与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其未来可能做出的贡献等议题,探讨该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并对当代荀子思想研究的走向提出展望 与构想。旨在为读者勾勒一幅荀子思想研究现状与前景的全景图,进而推动荀子研究实现“典范转换”(paradigm shift)——这正是作者所倡导的“荀学复兴”的最 终目标。

作者简介

佐藤将之,荷兰莱顿大学哲学(中国思想)博士,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兴趣为儒家思想、战国诸子哲学、荀子政治哲学、日本明治时代“中国哲学”学术领域的起源和形成 等。著有《参于天地之治: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起源与构造》(英文版2003,中文简体字新版2024)、《中国古代的“忠”论研究》(2009)、《后周鲁时代的天下秩 序:〈荀子〉和〈吕氏春秋〉政治哲学之比较研究》(2022)等。

精彩导读

第一章为“《荀子》思想研究的四个课题”。如本书开头所述,在过去二十年中国哲学研究趋势中,《荀子》思想研究之崛起正在形成一股潮流。然而愈多人来加入《荀子》思想研究的行列本身并不等于其研究水平的提升。要加入《荀子》研究行列时的困难是,除了初学者从何处梳理庞大数量的《荀子》研究二手文献的问题之外,特别在哲学思想研究领域中,会妨碍初学者开拓新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荀子》研究所内含之本身根深蒂固的潜在态度或成见,而大部分研究《荀子》思想的初学者从开始研究时就卡在此框架,无法进行较为客观的思想研究。按照笔者的观察,初学者开始研究《荀子》思想的某种议题时,通常会碰到过去《荀子》思想研究本身所内含的问题,分别是如下四种:(1)学者在开始研究时,对《荀子》的思想特质的定位和历史意义已有很坚固的成见;(2)无法摆脱固定历史评估和固定文本解读之间的“循环论证”;(3)由《荀子》专题研究所导出的见解和中国哲学通史所提出的见解之间的鸿沟;(4)长期以来《荀子》研究隐含重复出现同样研究成果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列出的四种状况并非单独发生,而是常常彼此结合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初学者在开始研究时无法顺利与过去的《荀子》专门研究成果接轨,或是受此恶性循环而妨碍推论出新的观点,这种状况,俨然成为研究《荀子》的一种“慢性疾病”。为了讨论的方便,笔者接下来将从“一般对荀子思想的形象问题”到“专门研究《荀子》思想时的特殊问题”的方向一步步厘清。

第二章为“二十世纪《荀子》研究综述——由国际视野的比较回顾”。撰作本章的目的有二:第一,试图由国际视野和比较方法来评述二十世纪《荀子》研究;第二,介绍过去日本《荀子》研究的主要脉络和特色。由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讨论:(1)首先从三种途径整理《荀子》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2)以此为切入点,大致评述整个二十世纪《荀子》研究的主要见解的长处和短处;(3)回顾日本《荀子》研究之早期(约1880—1922年,即:明治—大正年间)的历史;(4)点出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三个视角。

经过如上探讨,笔者观察出以下两点:第一,综观二十世纪《荀子》研究的长、短处,未来较可期待的探讨方向,是将“礼”概念视为整个《荀子》哲学系统之关键因素的研究。其中,笔者认为,杜国庠、赤塚忠、Lee Yearley、陈大齐、韦政通以及龙宇纯等人的研究,值得继续发展、探索。第二,关于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荀子》研究的情形,日本的《荀子》研究从明治初期以来超过130年的历史,但昭和初期以来迄今有影响力的学者——如武内义雄、重泽俊郎、内山俊彦等人,皆几乎没提及上一辈学者丰富的《荀子》相关著作之“研究”成果。此种情况应该要改善。

第三章为“《荀子》文献与荀卿思想的关系探析”。本章先阐述《荀子》的成书、编辑以及流传;其后,则针对《荀子》一书是否能代表荀卿本人思想这个问题之五种观点,比较评述其得失。本文将不再赘述文本流传的文献学上的问题,而是由思想史的观点,试图阐述刘向、杨倞等人之编纂所带来的思想意义。另外,有鉴于中文学界对《荀子》版本流传至日本之后的情形较不熟悉,故本章也将叙述《荀子》“台州刊本”东传之后,直到1884年黎庶昌(1837—1897)和杨守敬(1839—1915)将之重刊于《古逸丛书》的过程。

第四章为“荀子的生平”。“叙述荀子生平”一事,始终要靠当代学者对历史资料的诠释和建构故事的一种“构想力”。在文献资料有所限制的情况下,本章所勾勒出荀子的生平大概为:荀子约在前316年出生于赵国,而在15岁左右时曾到齐国。在齐国首都临淄展开所谓“稷下学”的学术环境下钻研到30岁左右,燕国战胜齐国迫使荀子离开临淄,并在前286—前278年间居留于楚国。后来,秦军攻进楚都郢城,以及齐襄王夺回临淄的事件让荀子回到临淄稷下。随着前辈思想家陆续去世,荀子逐渐成为在“稷下学”的环境中最年长且最博学的学者,使得他倍受尊敬,在这时期三度被任命为祭酒。之后,襄王的薨逝可能引起荀子探求新生涯的念头。在前265年,赵国由孝成王继位,应侯范雎在秦国掌政,荀子应该在这一年到前262年之间曾拜见他们以及秦昭王,此时也是秦赵争霸最后交锋的前夕。前256年楚国灭鲁,荀子接受楚国春申君的邀请,接任兰陵令。我们无法确定前238年他被解任前是否曾一度离职赴赵国,但他在卸任后继续居住在兰陵直到去世。如果说荀子是在前237—前235年间去世的话,他的年纪应该是70岁后半到80岁。

..........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荀子》思想研究的四个课题......1

序言:《荀子》思想研究的重建......1

第一节在“《荀子》研究”快速成长下的困境......4

第二节《荀子》研究本身所内含的四个问题......6

小结......27

第二章  二十世纪《荀子》研究综述——由国际视野的比较回顾......29

序言......29

第一节研究《荀子》思想的三种途径......30

第二节主要个别研究的概观......33

第三节日本《荀子》研究的早期历史......45

第四节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三个视角......50

小结......54

第三章  《荀子》文献与荀卿思想的关系探析......56

序言......56

第一节《荀子》的文献形成与流传......58

第二节关于《荀子》一书是否代表荀卿本人的思想之五种观点......66

小结......74

第四章  荀子的生平......77

序言......77

第一节历史背景:战国时代齐国与赵国的状况......81

第二节荀子到齐国以及他在稷下的活动......83

第三节荀子见赵孝成王与秦昭王......93

第四节兰陵令时期......96

第五节荀子的弟子......98

小结......101

附录一《史记·荀卿列传》原文(附标点符号)......102

附录二荀子的年谱......103

第五章  《荀子》哲学研究之解构与建构——以中日学者的尝试与其“综合”与“变化”为线索......104

序言......104

第一节传统荀子观之“解构”......105

第二节蔡锦昌、王庆光、刘又铭对传统荀子观的“解构”与“建构”......108

第三节蔡、王、刘三位的观点的一些问题与日本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117

第四节为了理解荀子思想的特质——以“综合”与“变化”为切入点......122

小结......130

第六章  《荀子》的人“性”论是否为《韩非子》“人”观的基础?......132

序言......132

第一节“荀韩关系”相关论述中的“循环论证”......135

第二节《荀子》与《韩非子》的“性”概念......137

第三节《荀子》及《韩非子》的“人”概念......147

第四节《韩非子》中“人趋利避害”的思想来源......150

第五节《韩非列传》中有“事荀子”一句的可能理由......155

小结......163

第七章  《荀子》“礼治论”的思想特质暨历史定位......165

序言......165

第一节过去对“礼”思想的研究暨其与《荀子》礼论的关系......168

第二节前书《参于天地之治》的主要观点与课题......178

第三节《荀子》“礼”思想与战国诸子思想的关系......183

第四节《荀子》礼治论的思想意义......186

小结“礼治国家”汉朝的形成......192

第八章    “杂家”和“综合”的思想意义
——《荀子》和《吕氏春秋》比较研究之可能性......195

序言......195

第一节“综合”还是“统合”?《荀子》和《吕氏春秋》
的研究观点之“非对称”性......198

第二节过去《吕氏春秋》研究的三条脉络......200

第三节《荀子》和《吕氏春秋》的思想关系论......216

小结......221

第九章  荀子礼治政治哲学的历史暨当代意义......224

序言......224

第一节荀子对“人”和“社会”的理解......224

第二节“礼”和东亚国家的政治、社会以及伦理......229

第三节在视野中缺乏荀子的礼学研究......231

小结荀子在东亚历史中的意义在于“礼治理论”的建立......235

结言......237

一、 二十一世纪《荀子》研究的三个方向......237

二、 在研究《荀子》时从何种书籍开始读?......241

引用文献......244

人名索引......259

词语索引......269

文献索引......276

本书内容过去出版的情形......2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