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资本主义的终结: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的悖论
字数: 196
出版社: 浙江人民
作者: (德)乌尔丽克·赫尔曼|译者:匡桐
商品条码: 9787213120657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经济增长与气候保护的矛盾。作者指出现代资本主义依赖化石能源,导致气候危机,而因可再生能源存在储存难题、成本高且原材料受限,“绿色经济增长”只是幻想。书中分析资本主义崛起历程,阐述其扩张逻辑与生态极限的冲突,还讨论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替代方案的缺陷,认为需转向“绿色经济缩减”,并以英国战时经济为例,提出通过资源分配等实现转型,强调唯有终结资本主义增长逻辑,才能应对气候挑战,从而实现可持续生存。本书适合环境经济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气候行动者及社会科学爱好者,为理解资本主义危机与可持续转型提供跨学科视角。
作者简介
[德]乌尔丽克·赫尔曼(Ulrike Herrmann)1964年出生于汉堡,是一名合格的银行家,研究历史和哲学。自2000年起担任德国《日报》经济记者和社会经济政策问题公关人员。著有《资本永不眠:经济学家启示录》《资本的胜利:财富如何进入世界》等。译者简介:匡桐图书译者,译著《维也纳两千年》,在报刊或平台发表过各类文章。
精彩导读
第一章 福报:经济增长创造繁荣资本主义的名声从来都不好。全球范围内的民意调查也显示,人们希望资本主义赶紧改革。在德国,只有 12% 的人认为目前的经济制度对他们有益,且能够从经济的增长中获得足够多的好处。有多达 55% 的人认为实行资本主义是弊大于利的。 ? 这样的不满不难理解。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资本主义要比人们眼中的形象更加正面。因为在工业化发轫之前,饥荒非常普遍。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所有人,德意志的土地上曾经饿殍遍野。最后一次波及整个欧洲的饥荒发生在 1846年至 1847年,在这次饥荒中,恶劣的天气毁掉了大部分粮食收成,雪上加霜的是马铃薯晚疫病也到处蔓延肆虐。从那以后,只要没有世界大战爆发,西欧的粮食就从没短缺过。唯一的一次是芬兰在 1867 年爆发过最后一次粮食危机,粮食歉收导致 160 万居民中有 10 万人丧生。资本主义消灭了饥饿,转而成就了五谷丰登,“黄油山”高高堆起,“牛奶湖”也满满当当。 如今,在工业化的国家里,几乎每个人都过着比过去国王还要健康舒适的生活。虽然以前贵族们深居宫殿之中,而且总是不缺丰盈的食物,但他们往往英年早逝——经常染上鼠疫、伤寒、猩红热、白喉、肺结核、天花等疾病,并常因这些流行病丧命。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僧侣的身上。一般来讲,修道院能得到最好的食物,但是吃饱喝足的神职人员的平均寿命也不比普通教众长。 ? 即使无关紧要的小病也可能夺走人的性命,比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便于 1823 年死于一场普普通通的中耳炎;当时世界最富有的银行家纳坦·迈尔·罗斯柴尔德也因臀部长疖子而与世长辞。 相反,如今德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超过 79 岁,女性则接近 83岁。至少在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人们寿命的最高限度可能已经基本触顶。相信即使我们能成功战胜所有类型的癌症,我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延长四到五年而已。 ? 然而,并不单单是人的寿命翻了一倍多,医疗质量也好多了。比如膝盖和髋骨受到损害,可以随时置换,病人可免受痛苦的煎熬。而从前,一次普通的骨折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从此以后将永远残废下去。 ?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舒服,当下的穷人也过得比18 世纪的君主惬意。在此,我们仅列举几个过去完全想象不到的便利设备,例如汽车、手机、电脑、自来水、暖气、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自行车和人造光源等,这些设备现在几乎走进了每一个家庭。 ? 除此之外,购置这些便利设备需要付出的工作成本也越来越少。1919 年,一名美国的企业员工为了买一台冰箱,需要付出大约1800 小时的劳作,而一个世纪之后甚至都用不了 24 小时。 ? 与此同时,设备的性能正不断提升,如今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售价大约为 200 欧元,而人们买来的不仅仅是一部电话,还相当于额外得到了一台电脑、一部相机、一个便携计算器、一块导航仪、一个闹钟、一支手电筒、一台电视机以及一台录像机。现在一部智能手机的运算性能已是 1969 年首次登陆月球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计算机的 16 万倍。 ? 生活用品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做家务的时间明显减少,女性从中获益尤甚。100 年前,在照料家庭的时候,女人的工作量远远不是一份全职工作所能比的,她需要每周忙碌 58 小时,而如今平均每周只要 11.5 小时。从前每个星期仅洗衣服一项家务就要耗费将近12 小时,现在只需 1.5 小时。 对于此等变化,韩国经济学家张夏准一语中的:“洗衣机比互联网更急剧地改变了世界。”他的说法绝非夸大其词。 然而,家务与育婴在两性之间仍未得到平等的分配。调查发现,2016 年夫妻二人中丈夫只承担大约 37% 的家务。 不过,正因为家庭工作以女性为主,要是缺少了家用工具的帮助,她们将没有机会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即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终其一生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技术发明着迷,特别是提及各种“奇迹”时可谓如数家珍:“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不过,资本主义并不只是一种促进增长和繁荣的经济体制。我们从摇篮到棺材的一生都被资本主义塑造,很早以来它就渗透进我们私密的个人生活之中。我们同谁结婚,我们怎样培养孩子,还有我们如何度过闲暇时间,遍及生活的所有方面,我们过着与 250 年前的人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尚未体验如何在资本主义的笼罩下度过一生。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但大多数人无法体验到爱情。过去,婚姻首先要服务于维护大家族的财产,并使之积少成多。无论 对农民、手艺人还是贵族而言,婚姻都是一种生活的保险,它往往是受人安排和被包办的。不管女儿或儿子相中了谁,父亲都会小心翼翼地筛选。当不断增强的社会繁荣能够保证小两口不再在物质方面依赖他们的父母,而是靠自己赚钱时,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成为常态。 因此,资本主义是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它不仅统治着经济领域,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全部的生活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在思想上发展某些替代资本主义的方案如此困难。这种困境被凝练为一句传奇的格言:“想象世界的末日要比想象资本主义的末日简单。” ? 另外,资本主义的很多成就对今日社会大有裨益,以至没有人想要失去它们。我们认为,正是资本主义在物质方面的繁荣昌盛结出了非物质方面的硕果,这不仅仅是人们的预期寿命的翻倍。当一个社会变得更加富裕时,普及教育、权利平等才有可能实现。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马克思。1835 年,当他在特里尔参加高中毕业会考时,普鲁士大约仅有 1% 的男生上得起高中。只有上流社会阶层的儿子才可接受教育,马克思便是其中一位。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有名气的律师,并且居于特里尔的城市名流之列。而其余的男生往往只能到国民小学上几年学——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的话,他们会挤在拥挤的班级里,学一点阅读、书写和算术。女生则通常接受不到任何课程教育。甚至一些儿童要被带到农田或手工作坊中充当劳力,这些儿童的父母无力供他们上学。 那时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数量尽管非常稀少,但对于德国来说还是太多了。神学学者和法律学者在最终获得牧师或法官职位之前,往往要等上 12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不能结婚,更不能组建家庭。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几乎不需要任何学者,也养不起他们。 受教育是一项人权,但只有资本主义出现后才创造了无数个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岗位。现在的德国每年有超过 50% 的适龄人群会参加文理高中毕业会考,其中甚至女性还略占优势。然而,教育革命席卷的并非只有文理中学的学生,与 100 年前可以设想的情况相比,所有孩童都受到了更优质、更长久的教育。 当然,并非所有的孩童都能拥有平等的机会,这一点也是事实。孩子的家庭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参加何种毕业考试。工人阶级的孩子上综合大学仍是难以想象的,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后代几乎总可以到大学深造。 ? 资本主义不是天堂,因为它远远没有消灭不平等。然而,资本主义翻开的崭新一页是,人们至少可以对不公正现象表达抗议。当社会繁荣富有时,权利平等的问题才会暴露出来。无论是工人阶级子女、妇女、同性恋者的平权,还是残疾人或移民的平权,这些诉求都只有在整个社会繁荣昌盛之际才能拥有实现的机会。只要社会贫瘠落后,统治者就会通过一切手段剥削臣民来攫取财富,如此便导致一场野蛮的零和博弈 :强者占尽稀有物品,而剩下的大多数人几乎一无所有。当经济增长时,这种残酷的竞争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经济的增益多到足够让所有人分享。虽然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且富者更富,但是普通大众也能从中获得好处。对精英阶层来说,暴力奴役人民不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当工业化的势头发展到相当广泛的程度时,民主终于得到贯彻。德国和奥地利在 1918 年开始实施普选,同年,英国的男性也获得普选权,从 1928 年开始,所有的英国妇女也被允许参加选举。瑞士是个特例,从 1848 年开始,瑞士男性就已经享有普选权,但直到 1971 年女性的普选权才被正式引入。 ? 不过,上述结论的反命题是错误的。虽然民主政体只在经济繁荣时才会开花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化国家就必然是民主的。我们也能看到,如今资本主义已抵达“南半球国家” ,而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工业化国家。就算在某些贫瘠的国家,人们的预期寿命也有了显著增长,与 1918 年英格兰新生儿相比,如今非洲南部新生儿活到 5 周岁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虽然现在印度人远远没有达到当时英国居民的富裕程度,但印度人现在的平均寿命要比1945年的苏格兰人还要长。 ? 全球的进步令人印象深刻,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现在 80% 的儿童接种过疫苗,80% 的家庭通上了电。气候保护活跃人士路易莎·纽鲍尔对此也表示认同,她说“这是伟大的成就” 。 虽然捷报频传,但这掩盖不了全世界不平等现象依然极为严重的事实,同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资本主义带来的益处。我们从德国开始看一看,这里最富有的 1% 的人群,已经占据了国民财产的 33%,最富有的 10% 的人群总共拥有的国民财产达到了惊人的 64%。如此一来,留给相对较贫困阶层的财富所剩无几,67% 的人口只不过拥有国民财产的 2.3%。 尽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很多公民相信他们生活在一个“齐平的中产阶级社会”之中,但德国真的是个阶级社会。 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虽然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的预期寿命显著增加,但是还有一些国家被抛在了后面。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国家,其新生儿在 5 岁之前夭折的比例超过 10%,比如尼日利亚、乍得、塞拉利昂。在这些国家,大多数儿童不是沦为外来病原体的牺牲品,而是死于腹泻、疟疾之类的传统疾病——其实这些病已经能够得到不错的治疗了。 ? “南半球国家”很难追上传统的工业化国家,乍看之下这种观点似乎很奇怪。有些人会脱口而出地说,去直截了当地复制技术呀。人人都知道德国靠着售卖豪华轿车赚了很多钱,那么为什么孟加拉国不直接建立自己的生产流水线,并同样出口高端的交通工具呢? 现代资本主义是错综复杂的,要洞悉它的最好方式是从头开始,重返资本主义崛起的发源地:1760 年左右的英格兰。
目录
导论 资本主义的终结 / 001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的崛起 第一章 福报:经济增长创造繁荣 / 011 第二章 1760 年以来的英格兰: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 / 021 第三章 化石资本主义:没有能源,一切都无法运转 / 037 第四章 德国:大国突变“发展中国家” / 045 第五章 永远的依附:为什么“南半球国家”追之不及 / 057 第六章 对资本主义的“损害”:不必要的剥削与战争 / 065 第七章 扩张还是崩溃:为什么资本主义必须持续发展 / 081 第八章 繁荣的代价:世界遭到破坏 / 095第二部分 不存在“绿色经济增长” 第九章 二氧化碳不会消失 / 113 第十章 核能的缺陷 / 123 第十一章 太阳能和风能的不可靠性 / 131 第十二章 储存问题 / 149 第十三章 能源转型的成本不减反增 / 157 第十四章 “脱钩”之梦无法实现 / 169 第十五章 为什么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技术无法拯救气候危机 / 193 第三部分 资本主义的终结 第十六章 绿色经济缩减:当经济崩溃之时 / 213 第十七章 经济学家的错误 / 227 第十八章 1939 年的英国战时经济 / 241 第十九章 我们未来如何生活 / 257 结论 “幸存经济”的萌芽 / 271 致 谢 / 277 参考文献 / 27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