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史学家奥托·韦斯特法尔出版于
1921年的重要历史哲学著作。作者试图从世界史视
角反省德意志的历史命运,以此扫除笼罩着魏玛共
和国的沮丧阴霾:前两章直接针对当时的德国知识
界展开议论,然后从“有人居住的地球第一次成为
一个统一的政治舞台”的“东方文化圈”开始讲述
普遍历史,最后以“德意志文化圈”结束。
史学史家认为,韦斯特法尔以揭示史学与形而
上学、政治与宗教、权力与精神之间的历史联系为
使命,试图将黑格尔式和兰克式的世界史这一对“
对立”模式融为一体。与黑格尔和兰克一样,对韦
斯特法尔来说,德意志帝国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顶点
,而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战败,不过是因
为它一直被其他列强及其联盟所包围。然而,韦斯
特法尔的意图并不止于此。
随着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韦斯特
法尔把“新兰克学派”的史学方式调转过来对准了
这个学派自己形塑的民族主义政治史学,试图为智
识精神与政治现实划定适当界限。本书附录收入韦
斯特法尔临终前写作的篇幅不大却别开生面的世界
史作品——《歌德的色彩学所反映的世界历史》,
恰好可以为他的这一反思提供一面镜子。
奥托·韦斯特法尔(Otto Heinrich Westphal),1891年2月18日生于汉堡,1950年2月15日卒于同地,德国历史学家,师承梅尼克、伦茨和米勒。1917年,韦斯特法尔在埃里希·马尔克斯(Erich Marcks)指导下完成了关于德国自由主义历史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汉堡大学历史学院中世纪及近代史教授。
译者:
罗晓军,福建云霄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德意志政治哲学,译著有《普遍历史中的政治单元及其权力》(独立译著)、《卢琴德》(第二译者)。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第一章 序言或当代合唱
世界大战
德国观批判
民族主义者
和平主义者
第二章 德国的政治元素
一 政治人
二 认知体系
三 德国的国家形成与科学
第三章 东方文化圈
一 外在条件
二 内在形式
三 东亚
第四章 西方和希腊人
一 范围
二 胜利
三 后续影响
第五章 西方和罗马
一 恺撒和奥古斯都
二 上帝之城
三 皇帝与教宗
第六章 西方和海外
一 文艺复兴
二 国家的诞生
三 西班牙和荷兰
四 法国
五 英国
第七章 德意志文化圈
一 新教
二 辩证法家和象征主义者
三 普鲁士
第八章 结语:过去和未来
历史认识的局限
回顾
附录 歌德的色彩学所反映的世界历史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