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李存山学术研究文集)/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

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李存山学术研究文集)/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

  • 字数: 46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张志强|总主编:赵汀阳//张志强
  • 商品条码: 978752273857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关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是李存山先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点,也体现了李存山先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色。本书上编是“李存山学术思想研究”,主要讨论李存山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下编是“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主要探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本书对于深化认识李存山学术思想和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无疑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志强,1969年10月2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任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现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3-2019.3年曾任甘肃省武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挂职)。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古典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佛教、明清至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专长为近代佛学,清代至近代的经史学,阳明学,晚明以来的三教关系等。共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三部,主编辑刊一部,发表论文50余篇,译文多篇。
目录
上编 李存山学术思想研究 李存山对中国文化的“常”与“变”的义理阐发 干春松 李存山先生论儒家文化的“常道”和“新命” 赵法生 通古今之变 究文化之常——李存山先生学术思想的精神 任蜜林 即气论以论仁学——李存山先生学术思想简述 许家星 从气论与仁学到实在论与道德论——略论李存山先生的学术思想 孙卫华 实在与道德——记李存山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 高海波 求通、求精与求变——论李存山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质 朱承 推天道以明人事——以李存山“人文的自然主义”为中心 余柯嘉 解析商鞅 理解帝制——论李存山先生的商鞅研究 王正 “性情一体”与“性体情用”——李存山先生对儒家伦理思想的阐发 李春颖 泛性善论及其反思——读李存山老师关于传统“性善论”研究札记 郭美华 思想史与哲学史视域下的“宋学”研究——以“宋学第一人”为中心 刘丰 宋学起源的探寻与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反思——以李存山先生的范仲淹研究为中心 陈明 朱熹理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以李存山的理学研究为中心 周元侠下编 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 中国哲学与史学——兼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历史哲学 张学智 论百余年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以中国哲学通史为中心 柴文华 旧邦新命与反本开新——论中国哲学的使命与未来 郑开 从“口耳相传”到“著之竹帛”——儒家经典形式转换的诠释学意义 景海峰 旁通而上达:儒家实现终极关怀的教化途径 李景林 略论传统经学、巴蜀经学研究及其展望 蔡方鹿 简议孔子的知论 刘增光 从“语”类到章句:汉代儒学诠释学的转型与发展 舒大刚 张晓程 仁义精神与《春秋》治道——从孔孟到董仲舒 孔德立 董仲舒“贵志”思想论析——以《春秋繁露·玉杯》为中心 魏彦红 魏可音 《文心雕龙》的经子关系浅析 吴根友 范仲淹与睢阳学统 朱汉民 动静与阴阳一二 赵金刚 黄宗羲、黄宗炎理气思想综论 胡士颍 扩展与收敛:现代新儒学中的仁学——以冯友兰、牟宗三和杜维明为中心 陈鹏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