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恒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恒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字数: 270
  • 出版社: 重庆
  • 作者: 王怀勇
  • 商品条码: 9787229202880
  • 适读年龄: 12+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是西南政法大学“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丛书”的其中一册,本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对当代高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的深入阐释与研究。 本书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入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框架之内,从思政教育的新时代背景出发,系统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定位、原则要求、体制构建、内容构成等,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理论进行整合,以协同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回应,同时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路上,面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以及当代青年学生成长轨迹和心理取向展现出的新变化,高校应如何进行方法创新,并辅以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王怀勇,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常年致力于高校教育的理论实践与学术创新,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目录
总序 1 绪论 1 第一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时代背景 4 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深刻变化的青年特征 4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面临的 国际形势 5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 9 (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13 二、党的教育工作战略安排和必须坚持的育人要求 16 (一)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6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8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9 三、因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深化思政工作的需要 20 (一)铸魂育人教育体系建设要求 20 (二)贯通“两个体系”的教育实践要求 21 (三)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23 第二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系定位 25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和新发展 26 (一)新时代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 26 (二)新时代思政课程建设的新发展 29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新发展 34 (一)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34 (二)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发展 37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关系 42 (一)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 42 (二)课程思政支撑思政课程 44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 46 第三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理论创新 52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52 (一)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53 (二)充分发挥党的思政引领力 54 (三)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56 二、充分彰显中国特色 58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59 (二)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2 (三)聚焦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热点问题 64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6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67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9 (三)创新劳动教育理念 70 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73 (一)把握学生成长成才客观规律 7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76 (三)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78 第四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原则要求 80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基本原则 81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81 (二)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82 (三)坚持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84 (四)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86 (五)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88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总体要求 90 (一)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统一 90 (二)统一部署和分类推进相统一 92 (三)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 94 (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96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具体要求 98 (一)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统一 98 (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 100 (三)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相统一 102 第五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体制构建..104 一、建立健全高校治理体制 104 (一)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宏观治理体制 105 (二)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微观治理体制 107 (三)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治理参与体制 110 二、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师素质提升体制 112 (一)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师培训体制 113 (二)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师激励体制 115 (三)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师联动体制 117 三、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保障体制 120 (一)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组织保障 121 (二)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政策保障 122 (三)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体制 123 (四)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优质资源共享体制 123 四、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评价监控反馈体制 125 (一)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评价体制 125 (二)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监控体制 128 (三)健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反馈体制 130 第六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内容构成 132 一、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协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32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133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内在要求 134 (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35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137 二、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协同建设的可能性分析 138 (一)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指导思想上具有一致性 138 (二)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在教育目标、育人导向上具有一致性 139 (三)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教育要求上具有一致性 140 三、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协同建设的现实困境 142 (一)对思政内容的教条主义理解 142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程协同不够 144 (三)思政元素提炼的不规范与融入的生硬 145 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协同构建 146 (一)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育人价值 147 (二)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 148 第七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模式探索 153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模式的基本模式及其耦合 153 (一)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模式 154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模式 156 (三)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功能耦合 158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课程协同模式 160 (一)课程协同模式的总体思路 160 (二)夯实课程协同模式的“基本盘” 164 (三)以“课程联动”为抓手,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度衔接 168 (四)以“四点映射”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169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保障模式 172 (一)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学指导模式 172 (二)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研协同机制 173 (三)推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教学创新模式 174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工作队伍建设模式 175 (一)抓好师资培养,优化教学资源 175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能力 176 (三)优化教学组织,创新教学平台 178 第八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方法创新..180 一、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80 (一)新时代对思政教育方法的新要求 181 (二)当前思政教育方法的不足 183 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创新 186 (一)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186 (二)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188 (三)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191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新 194 (一)提升学生自主性与参与度 194 (二)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 196 (三)师生双向互动的强化 198 四、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创新 200 (一)基于真实场景的情境教学 200 (二)经典案例教学 202 (三)建立情感共鸣 203 五、评价体系创新 205 (一)构建多维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206 (二)构建综合性教师教学评价机制 207 第九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实践案例 210 一、重庆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典型做法 211 (一)教学讲义“标准化” 212 (二)教学资源“可视化” 212 (三)教学方式“立体化” 213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 213 二、重庆市聚焦立德树人、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4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大格局” 215 (二)打造精品课程,筑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主阵地” 215 (三)抓好关键队伍,锻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主力军” 216 (四)注重学科建设,夯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协同的“硬支撑” 217 三、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 217 (一)坚持统筹推进,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218 (二)坚持内涵发展,全力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课程思政建设 218 (三)坚持一体建设,合力绘就协同育人同心圆 219 (四)坚持夯实基础,致力打造思政教学主力军 220 四、重庆市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典型做法梳理 221 (一)西南政法大学:以思政课建设为核心,打造思政育人新体系 221 (二)重庆大学:“三注重三提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24 (三)重庆理工大学:聚焦“五个强化”,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226 (四)重庆工商大学:“四个强化”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228 (五)重庆交通大学:充分发挥“红岩思政”铸魂育人作用,体验“真实 场景中的红岩思政大课” 230 (六)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五大举措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建设231 五、重庆市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案例比较阐释 232 主要参考文献 236 后 记 2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