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中国文论话语阐释与构建

现代中国文论话语阐释与构建

  • 字数: 188
  • 出版社: 河北人民
  • 作者: 马建辉|
  • 商品条码: 978720217386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文史论研究, 从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 “历史与真实”“反思与推进” 角度,着重研究了“革命”“ 科学”“物”“表现”“反映”“意 识形态”“美术”七个被广泛 使用的文论范畴,介绍了这 些范畴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与批评现场中的具体使用情 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可 能发生的意义规定。在研究 方法上,突破传统的文论史 书写模式,探索一种聚焦现 场化语义阐释和变迁的文论 范畴史书写模式。本书力图 回到文学理论研究的“小语 境”,找回现代文学理论话 语存在的真实细节与微观历 史呈现方式,对当前的中国 现代文论史研究是一个明显 的创新和推进。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革命 一、“革命”的新义 二、文学革命 三、革命文学 第二章 科学 一、何为“科学” 二、科学作为文学的本质 三、“科玄论战”钩沉 第三章 物 一、想像(想象)·理想 二、时代·人生 三、情绪·情感(感情) 四、思想(一) 五、思想(二) 第四章 表现 一、何为表现 二、表现·再现·写实 三、表现与“自我” 四、语义转向 第五章 反映 一、初始语境 二、语义的基本确立 三、深化与综合 第六章 意识形态 一、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二、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三、作为文学对象与作家立场 第七章 美术 一、文学为美术之一 二、美之为美与文学 三、美术之用与美对于文学的意义 附录一 辨译琐记 附录二 文学理论解释学构想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