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认知(原书第4版)

社会认知(原书第4版)

  • 字数: 577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美]苏珊·T.菲斯克(Susan T. Fiske) [美]谢利·E.泰勒(Shelley E. Taylor)
  • 商品条码: 978711178842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探索人类如何理解自我与他人的经典前沿著作。本书以“人如何在社会互动中思考”为核心问题,融合心理学、神经科学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揭示社会认知的复杂机制。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如何产生、维持和调整对他人的态度?如何对事件进行因果解释?如何被他人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他人?这些认知过程如何受动机、情感和情境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在本书中有详细的探讨。1984年本书第1版的出版,宣告了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诞生。40年来,本书多次再版,持续带领学生和研究者概览社会认知领域的前沿。对于想深入了解社会认知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本书是不可缺少的专业向导;对于希望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行为的普通读者,本书也能像一把解码社会行为的钥匙,开启理解人性复杂性的大门。
作者简介
苏珊·T.菲斯克(Susan T. Fiske)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与公共关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当选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主席、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SPSP)主席、行为与脑科学联合会(FABBS)主席。现为《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的主编以及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编委。荣获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威廉·詹姆斯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唐纳德·坎贝尔奖以及古根海姆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
目录
译者序前 言第1章 绪论  / 1研究社会性思考者的取向  / 3心理学中认知的盛衰史  / 9什么是社会认知  / 19人不是物体  / 21大脑重要  / 24文化重要  / 31总结  / 34第一部分 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第2章 社会认知的双模式  / 38自动化过程使社会性思维效率更高  / 39控制性过程使社会性思维变得灵活  / 47动机影响加工模式选择  / 59描述自动化与控制性过程有关机制和时程的理论模型  / 66总结  / 72第3章 注意和编码  / 74面孔:社会性注意的焦点  / 76凸显性:情境中刺激的一种特征  / 84生动性:刺激的一种固有特征  / 89可获取性:我们头脑中关于类别的一个特征  / 93直接知觉:不仅在我们的脑海里  / 103总结  / 107第4章 记忆中的表征  / 110联系性网络:记忆的组织  / 110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记忆的功能  / 119平行加工与序列加工:协调两种记忆过程  / 123具身记忆:包含身体表征  / 127社会性记忆结构:为什么社会性记忆重要  / 130总结  / 144第二部分 了解自己和他人第5章 社会认知中的自我  / 148自我是一种心理表征  / 149自我提供信息以指导自我调节  / 159自我在自我调节中具有不同目的  / 167自我是一个参照点  / 177总结  / 181第6章 归因过程  / 183归因旨在解释社会性经历  / 183早期归因理论强调理性分析  / 190归因涉及的一些认知过程  / 203归因常常是带有偏向的  / 207总结  / 215第7章 启发式与捷径:推理与决策中的效率  / 217启发式是一种在效率与准确性之间寻求折中的决策捷径  / 218启发式的另一面:决策捷径常常引发错误和偏向  / 230随着时间推移,判断会出现偏向  / 244总结  / 250第8章 社会性推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 252为什么要做理性假设  / 253社会性推理何时会给出错误答案  / 256错误和偏向导致负面后果:改进推理过程  / 262错误和偏向是附带产品:也许它们并不重要  / 269迅速判断有时会比深思熟虑更好吗  / 272神经经济学:展望未来  / 277总结  / 280第三部分 理解社会第9章 态度的认知结构  / 284新框架源于早期探索  / 285两种一致性理论预测的认知表征  / 288表征可以是离散式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  / 295人们对态度改变持有常人理论  / 296态度的功能维度  / 305总结  / 312第10章 态度的认知加工  / 315启发式-系统性模型预测双过程框架  / 316说服的外周线路和中心线路: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 320动机和机遇决定态度过程:MODE模型  / 333内隐联系侧重于相对自动化加工  / 336具身态度绕过认知吗  / 340态度的神经关联决定不同的认知框架  / 341总结  / 343第11章 刻板印象:认知与偏向  / 346公然刻板印象是外显的、刻意的但也是少见的  / 348隐蔽刻板印象是内隐的、自动化的但也是常见的  / 359偏向对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都有影响  / 373总结  / 383第12章 偏见:认知和情绪偏向的交互作用  / 386群际认知预测情绪偏见  / 387种族偏见在情绪上很复杂  / 397性别偏见存在内在的矛盾  / 409年龄偏见等着我们所有人  / 416性取向偏见存在争议  / 419总结  / 420第四部分 认知之外:情感和行为第13章 从社会认知到情感  / 424区分情感、偏好、评价、心境和情绪  / 425为生理学与认知假说奠定基础的早期理论  / 432生理学理论解释不同的情绪  / 433不同情绪的社会认知基础  / 439总结  / 456第14章 从情感到社会认知  / 459情感影响认知  / 459情感与认知  / 476总结  / 484第15章 行为与认知  / 486行为常常是目标导向的  / 487认知和行为什么时候是相关的  / 497通过行为进行印象管理  / 512通过行为验证关于他人的假设  / 515总结  / 518术语表  / 521致谢  / 554参考文献  / 5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