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帝、死亡与时间(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版)

上帝、死亡与时间(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版)

  • 字数: 204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法)伊曼努尔·列维纳斯|译者:文晗
  • 商品条码: 978710808112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上帝、死亡与时间》辑录自列维纳斯1975— 1976年在索邦大学讲授的两门课程,成书背景极具 象征意义——在其出版《别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 》之后、正式从大学退休之前。虽然列维纳斯之后 仍活跃于思想界近20年,但这部作品所处的关键时 刻,仍不免使其带有某种“天鹅之歌”的绝唱色彩 ,可以说是列维纳斯后期哲学的“大综合”。 此书在列维纳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它 集中讨论了“上帝、死亡、时间”等后期核心主题 ,同时也延续了他人、主体、感性、无限等关键概 念。更为难得的是,相比于他那些华丽但晦涩的著 作,本书采用清晰的思想史风格,对笛卡尔、康德 、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展开 细致分析,展示了列维纳斯与他们的深刻对话。就 此而言,本书可以视为列维纳斯一生思想最好的入 门与总结。
精彩导读
告读者 文丨雅克·罗朗 我们在此阅读的文本再现了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在 1975—1976学年讲授的两门课程的内容,这是他在索邦 的最后一次常规授课。其中一门课的时间是每周五上午 10:00至11:00,另一门课的时间是每周五中午12:00 至下午1:00。课程在时间上的接近就像是它们在哲学 上的接近的具体化。在此,我想说几句,其中有一些将 在本卷的后记中再次提到并得到解释。 这两门课程的相近之处在于,尽管其中一门选择了 死亡与时间这一交叉主题,而另一门则对上帝之名这一 “过度之词”(mot démesuré)提出了质疑,但它们都 是在哲学家解释其思想核心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的:被理 解为一种伦理关系的人际间(inter-humaine)关系。 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刚才提到的三个概念成了作者作 品中的一个问题,并决定了这两门系列课程中话语的发 展。换句话说,虽然这一作品并不是由哲学家所撰写, 但它们可以而且必须被视为其作品的组成部分。顺便可 以指出的是,它们属于《总体与无限》(Totalité et Infini,1961)出版后所开启的风格(在画家的意义上 ),并在锐利而勇敢的《别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 Autrement qu’être,ou au-delà de l’essence, 1974)(以下简称《别于存在》)以及许多短文中找到 了其最震撼人心的哲学表达,这些短文大多收录在《论 来到观念的上帝》(De Dieu qui vient à l’idée, 1982)中。读者有权知道(正如莫里斯·布朗肖 [Maurice Blanchot]所说,这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问 题),这些课程应该与这一时期的文本密切联系起来加 以研究。 这两门课程值得研究,在这一点上,让我们稍 作停顿。首先,我们要强调的是,在这个版本中,我们 尽了一切努力来保留这些课程的特点(提及日期、课程 与课程之间的重复、偶尔的概括、摘要和题外话,以及 在“上帝与存在-神-逻辑学”这门课中,对问题不厌其 烦的重复),因为它们构成了列维纳斯教授哲学教学中 难得的踪迹(traces)之一。然而,不要想象这种“口 头教导”包含任何根本的新意,就像我们怀疑柏拉图的 口头“秘传”学说不同于传统传给我们的“外传”学说 那样。不,列维纳斯的情况更接近于胡塞尔。列维纳斯 认为,未发表的材料与已发表的作品相比没有任何新的 贡献。但我们不要忘记,在前述书籍和文章中出现的思 想,在这里也能找到。换句话说,当我们面对一位如此 关注语言问题和语言奇观的思想家时,这一点就不会显 得无关紧要。事实上,在我看来,雅克·德里达是列维 纳斯的第一位读者,就像列维纳斯是胡塞尔的第一位读 者一样(见第259页),他的洞察力和哲学敏锐性似乎 并没有弄错这个转折点的性质和重要性,而这个转折点 是在《总体与无限》出版后不久开始的。我愿意将那篇 名文《暴力与形而上学:论伊曼努尔·列维纳斯的思想 》第一个注释的最后一些话看作证据,至少也是标志: “这篇文章写成时,恰逢列维纳斯两篇重要作品问世:
目录
译者导言 告读者雅克·罗朗 死亡与时间 最初的问题(1975年11月7日星期五) 我们对死亡有何认识?(1975年11月14日星期五) 他人之死与我之死(1975年11月21日星期五) 必需的过渡:海德格尔(1975年11月28日星期五) 此在的分析(1975年12月5日星期五) 此在与死亡(1975年12月12日星期五) 死亡与此在的总体性(1975年12月19日星期五) 作为时间起源的向死存在(1976年1月9日星期五) 死亡、畏和怕(1976年1月16日星期五) 从死亡出发思考时间(1976年1月23日星期五) 在海德格尔之内:柏格森(1976年1月30日星期五) 根本的问题:康德反对海德格尔(1976年2月6日星期五) 阅读康德(续)(1976年2月13日星期五) 如何思考虚无?(1976年2月20日星期五) 黑格尔的回答:《逻辑学》(1976年2月27日星期五) 阅读《逻辑学》(续)(1976年3月5日星期五) 从《逻辑学》到《精神现象学》(1976年3月12日星期五) 阅读《精神现象学》(续)(1976年3月19日星期五) 死亡的轰动,从黑格尔到芬克(1976年4月9日星期五) 关于死亡的另一种思想:从布洛赫出发(1976年4月23日星期五) 阅读布洛赫(续)(1976年4月30日星期五) 阅读布洛赫(完),得出结论(1976年5月7日星期五) 从时间出发思考死亡(1976年5月14日星期五) 总结:再次提问(1976年5月21日星期五) 上帝与存在-神-逻辑学 从海德格尔开始(1975年11月7日星期五) 存在与意义(1975年11月14日星期五) 存在与世界(1975年11月21日星期五) 从伦理角度思考上帝(1975年12月5日星期五) 同一与他者(1975年12月12日星期五) 主体-客体的相关性(1975年12月19日星期五) 主体性问题(1976年1月9日星期五) 康德与先验理想(1976年1月16日星期五) 作为言说的含义(1976年1月23日星期五) 伦理学的主体性(1976年1月30日星期五) 超越,偶像崇拜和世俗化(1976年2月6日星期五) 堂吉诃德,着魔和饥饿(1976年2月13日星期五) 作为无端的主体性(1976年2月20日星期五) 自由与责任(1976年2月27日星期五) 作为存在论的出路的伦理关系(1976年3月5日星期五) 超乎寻常的责任(1976年3月12日星期五) 言说的真诚(1976年3月19日星期五) 无限的荣耀与见证(1976年4月9日星期五) 见证与伦理学(1976年4月23日星期五) 从意识到先知主义(1976年4月30日星期五) 失眠礼赞(1976年5月7日星期五) 经验之外:笛卡尔的无限观念(1976年5月14日星期五) 一个“超越到不在场”的上帝(1976年5月21日星期五) 后记 论他人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