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事件:批判理论的事件转向

事件:批判理论的事件转向

  • 字数: 16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蓝江 著
  • 商品条码: 978755988354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阿加莎笔下的贵妇人为何会在目睹凶杀案之后语无伦次?如果《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吞下的是那枚蓝色的药丸,他的世界是否真的会一如往常?事件对于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事件处于我们的认知框架之外,促使我们去重新思考和面对世上的一切,而学者蓝江敏锐地发现了现当代哲学史上的事件转向。本书以事件为线索,对马克思、福柯、德勒兹、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等人的理论进行全新解读,结合《千与千寻》《信条》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影视文学作品,运用充满故事性的笔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发掘了经典理论的新内涵,阐发了事件的深层意蕴。这本书告诉我们,对事件的忠实,也就是对压抑与沉默的反抗;我们要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事件,存在着改变,继而怀抱一腔希望,勇敢地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作者简介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忠实于事件本身》《一般数据、虚体与数字资本》《如何思考全球数字资本主义?》;担任“左翼前沿思想译丛”“拜德雅人文丛书”“后人学译丛”主编,译著有《存在与事件》《王国与荣耀》《生命的尺度》等。
精彩导读
事件已经发生:齐泽克的事件理论 齐泽克的事件理论秉承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以大他者为中心的象征界介入实在界的时候,不仅生成了被象征秩序询唤的主体,也将生命、欲望、力比多一分为二,被阉割掉的部分被称为主体永远失却的对象a。在齐泽克那里,对象a成为实在界被象征化之后的剩余物,证明了主体不可能完全被象征秩序的意识形态消化,而对象a的存在成为事件发生的原点,它让象征秩序的崩溃成为可能。不过,仅有对象a不足以触动既定的象征秩序。如果让事件成为可能,必须形成另一个象征化过程,让不可能被感知和言说的对象a,在新的象征秩序下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不同视角下的视差之见。这样,真正的事件的发生,依赖于新观念的发明,依赖于新原则的诞生,让不可消化的剩余物在新原则中得以出现。也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能说诞生了新的普遍性,以及诞生了新的事件。 202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带来的新作《信条》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这位鬼才导演的奇思妙想。不过,我们在这里更为关心的并不是作为电影中核心装置的逆转机导致的负时间和正时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在最后利用逆转机对萨托尔的毁灭装置施行的钳形战术;而是在影片的开头,在主角还是一个CIA特工的时候,他由于乌克兰歌剧院恐怖袭击事件而被乌克兰安全部队抓获,在面对对方的拷问时,他吞下了自己同事手中剩下的药丸,选择自杀。然而,这枚银色的药丸并未将主角带向天国。在一艘渡轮上,他被告知成为“信条”组织的成员,并同时了解了逆转机的事情。似乎一切的改变,都源自那枚银色的药丸。 药丸的设定,实际上也在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中出现了。当主角尼奥被带到墨菲斯面前时,墨菲斯提供给尼奥的也是两枚药丸,一枚红色,一枚蓝色。按照影片的设定,吃下了蓝色的药丸,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但是尼奥一旦吃下红色的药丸,便会从这个虚拟世界中退出,回到一个所谓真实的世界。“他看到的是一个破败不堪的景象,一个狼藉一片的废墟,即全球大战后残垣断壁的芝加哥。反军领袖墨菲斯语含讥讽地向他致意:‘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事实上,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尼奥吃下了蓝色药丸,情况会更有趣。尽管红色药丸的力量在于立即将主角尼奥从虚拟世界拽回荒漠般的现实世界中来,这也是电影观众所渴望看到的效果。但是,如果尼奥吃下的是蓝色药丸,真的什么也不会发生吗?吞下蓝色药丸的尼奥在返回虚拟世界之后,真的会像往常一样过着他那庸俗乏味的日常生活吗?问题的关键是,墨菲斯在尼奥面前摆出蓝色药丸和红色药丸的时候,尼奥已经丧失了回到他原来的日常生活的可能性,他日常生活的轨迹在他看到两颗药丸的时候已经被打破,即便他吞下的是什么也不会改变的蓝色药丸——墨菲斯的话和药丸已经在尼奥心中形成了抹不去的痕迹。在日后浑浑噩噩的生活当中,选择药丸的画面会始终在他脑海里浮现。也就是说,他已经被植入(inscripted)一种观念(notion),也正是这种观念让他无法回到过去的日常生活,即便他的身体仍然如同过去一样在那个逼仄的虚拟空间里蠕动着。那么,这里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尼奥吞下红色药丸回到真实世界才算是事件。然而,现在多出了墨菲斯摆出两颗药丸的剩余效应,蓝色药丸实际上也是事件。它是拉康意义上的阉割事件,就像妈妈警告一个小孩不要触摸电线一样,即便那个小孩不会去摸电线,但每次经过电线的时候,他都会忍不住望向那根被妈妈警告不要触摸的电线。由于妈妈的警告,原来没有被小孩问题化的电线作为一个被阉割的观念事件性地植入小孩的头脑中。从此之后,小孩子在想象世界中建立起与那根不允许触摸的电线的关联,甚至这根电线会在小孩的梦境中出现。同样,尼奥在想象世界中已经与两颗药丸的画面永恒地衔接在一起,即便他没能吞下红色药丸,事件依然在他那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和《信条》一样,实际上,真正的事件并不是发生在主角吞下药丸的那一刻,药丸只是一个标记,而非事件发生的动因。换言之,在两位主角吞下药丸的那一刻,事件已经发生,并向我们展现了它那不可磨灭的痕迹。然而,无论是《信条》中的银色药丸,还是墨菲斯手中的蓝色药丸和红色药丸,它们似乎都在向我们宣告一个事实:事件已经发生!
目录
序言 事件转向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事件 1 第二章 疾病、事件与治理:福柯论事件 30 第三章 德勒兹的意义-事件 57 第四章 巴迪欧的事件本体论与事件现象学 78 第五章 齐泽克:视差之见下的事件 130 第六章 阿甘本:作为事件的身体使用 160 参考文献 18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