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育浸润下的音乐教学与校本研究

美育浸润下的音乐教学与校本研究

  • 字数: 275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侯文生|
  • 商品条码: 978756996106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紧密围绕音乐教学实践展开,深入剖析了 在美育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各个环节的创新与变 革。本书是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 》和美育浸润背景下以提升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和 校本课程建设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校本 课程建设为主要目标研究。主要包括同课异构教学 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体态律动教学法,柯达伊 教学法,以及在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背景下通 过任务驱动进行的的单元式、项目式、跨学科融合 教学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和 学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方法和策略。
精彩导读
“生长教育”理念下“体态律动” 教学法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初探 ——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版)音乐教材七年 级(上)为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 性质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用特定媒介、语言、形式和技艺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艺术教育以形象的 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 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 塑造美好心灵。艺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 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 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 生长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满足学生的 需求和发展潜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鼓励 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它强调学生的兴趣、动机和目标 的重要性,提倡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促进 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这与义务教育《艺术课 程标准(2022 版)》精神完全契合。正是在这种理念 指导下,通州二中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 会精神,深入推进央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 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 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基础上,秉承“一切 为了学生生长”的教育理念,确立“生长教育”的特色 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体态律动”是由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 创造的世界著名音乐教学法,是一种以自我体验为先的 教育模式,在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呈现的“身体律动”与 音乐两个主体之间的自然融合与和谐统一,通过接续式 单元设计,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 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 造美的能力,进而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素养本 位的以美育人方式重大变革。 一、“生长教育”背景下以实现审美感知为目标的 体态律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审美感知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 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知和反应能力 ,而“动”则是体态律动教学的核心。“体态律动”教 学可以弥补初中学生阶段性心理认知的发展变化,促进 学生放松大胆地表达、展示与交流,还能唤醒学生主动 参与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体态律动了 解音乐表现要素、表现形式,理解音乐体裁与风格,发 展音乐听觉与感知力,以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 情感体验、提升深层审美感知力。 在这一目标引领下,我对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音 乐上册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整合,选取其中4 首音 乐作品组成了题为《永恒的民族情》的大单元教学。单 元教学由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二课时 《彩色的中国》、第三课时《天鹅》、第四课时《春江 花月夜》组成。其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听赏过程中,合 理运用体态律动动作对音乐要素及其表现功能做出准确 的感知、反应和判断。 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时,我主要让学生结合音乐作 品用腿和手臂动作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理解和表 现音乐内涵。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 学生可用正步走的方式进行表现,腿和手臂的动作要刚 劲有力、整齐划一,表现一种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民 族斗争精神;而在《彩色的中国》一课时,我则让学生 用圆舞曲的步伐和手臂动作来表现激动、兴奋、自豪的 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陶醉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 心情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民族期盼上来;对于《天鹅》一 课,我则让学生更多地运用柔软的手臂动做和伸展的肢 体语言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形象和风格,体会蒙古草原 的宽广和自由;而《春江花月夜》我则用小型情景剧的 方式让学生通过群体性、综合性、艺术性的体态律动进 行展示,学生们在预先设计好故事情节和动作基础上进 行创造展示,实现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景。 通过本单元系列音乐欣赏与体态律动编创,学生由 静态的聆听转变动态的聆听,由单一的欣赏转变成多感 官欣赏,由被动理解转变成主动接受,由置身其外转变 成融入其中。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价值目标古提升学 生审美感知教学目标,实现以美化人、以美润心育人目 标。
目录
第一章 美育浸润下的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第一节 美育浸润背景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研究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2021-2024)研究报告 “生长教育”理念下“体态律动”教学法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初探——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为例 “双减”背景下“体态律动”教学法提高初中生核心音乐素养的研究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创意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以管弦乐曲 《森吉德玛》为例 第二节 美育浸润背景下的“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2022 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数字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助推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核心 素养的实践研究美育浸润下的 教学与校本研究 乐 音 第二章 美育浸润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初探——以《举迎风飘扬的旗,唱欢欣鼓舞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跨学科与项目式学习初探 基于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究 乐韵交融 共绽芳华——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融合式教学初探 第三章 美育浸润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案例研究 关键能力在体态律动中的有效提升——以《木瓜恰恰恰》为例 五声调式描绘下的大好河山 感受和体验SAB混声三部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 切分节奏的复习与运用——以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和《彩云追月》为例 第四章 美育浸润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评价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表现性评价策略探究——以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音乐(2024年版)》七年级上册为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多主体评价策略探究 素养导向下的班级合唱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 落实《艺术课程标准》,多维评价音乐课堂——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春江花月夜》为例 第五章 美育浸润背景下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运河两岸的歌声》班级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方案 基于“五育融合”的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建构 附录: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音乐课程开发方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