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出版社: 天地
作者: 有书
商品条码: 9787545564556
适读年龄: 12+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套专为青少年打造的传统文化通识读物,包含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文化、经典古文四大主题分册。丛书精选几十部经典典籍,以生动叙事与专业解读,带青少年走进神话的奇幻世界,探寻历史典故中的智慧,感受诗词文化的人文情怀,领悟经典古文中的深刻哲思。用“思考与启示”“拓展阅读”等丰富板块拓展青少年思辨能力、文化素养、知识视野。阅读这套书,青少年既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能在轻松体验中激发创作灵感、提升思维能力、涵养文学素养,是助力青少年精神成长、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读本。 《典籍里的中国·神话传说》:神话故事的奇幻想象中藏着中华文明起源,包含《山海经》《竹书纪年》《周礼》《淮南子》《论衡》《说文解字》《搜神记》《三五历记》《博物志》《拾遗记》《太平广记》《夜航船》等12部典籍,近30篇中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神话故事、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回溯中国先民对世界的初始探索与好奇。 《典籍里的中国·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的刀锋对话中蕴含哲学思辨,包含《晏子春秋》《左传》《孙子兵法》《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战国策》《晋书》等10部典籍,近30篇中小学教学中的核心历史典故,展现诸子百家思想精髓与为人处世的智慧,助力青少年提升思维能力。 《典籍里的中国·诗词文化》:诗词文化的平仄韵律中暗含文人风骨,包含《诗经》《楚辞》《乐府诗集》《文选》《全唐诗》《宋六十名家词》《乐府雅词》等7部典籍,20多首中小学教学中的核心诗词故事、解析,带领青少年沉浸式参与诗词诞生过程,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提升语言能力。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古文》:古文经典的深奥句式中传承精神内核,包含《论语》《孟子》《礼记》《三国志》《水经注》《世说新语》《艺文类聚》《资治通鉴》《梦溪笔谈》《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全唐文》等12部典籍,20多篇中小学教学中的核心古文故事、解析,挖掘其中深刻的人生哲理,为青少年的成长与人生选择指明方向。
作者简介
有书:终身教育领创者。旗下拥有有书APP、有师、有书空间、有书新媒体矩阵四大业务,汇聚超6000万用户。首创共读+模式,深化服务体系,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知识服务及新教育产品,帮助有终身成长意愿的人群持续、系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 “有书共读”是有书发起的一项为所有想要终身成长的人提供知识服务的行动计划,通过“组队对抗惰性,每周共读一本书”,陪伴终身成长者获取知识,共同成长。“有书共读”单品类涵盖通识科普、认知方法、人文社科、生活美学、人物传记、情感故事等多个维度,同时打通有书共读同城会,线上线下全线联动,为实现全民阅读贡献一己之力。 代表作:全网畅销书《典籍里的中国》《诗词里的中国》等。
精彩导读
【拓展阅读】 纵横家和合纵连横 纵横家是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和张仪,他们分别代表合纵和连横两派。 在《战国策》这本书里写的就是纵横家们的活动和合纵连横之术。 合纵连横是战国七雄魏、赵、韩、齐、秦、楚、燕这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在兼并战争中拉拢国家的活动方式。 合纵是指弱国联合进攻强国。 战国后期,秦国最强大,就是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抗秦。 纵横家的代表就是苏秦。 连横是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 在战国后期,就是指战国七雄中的某几个国家跟从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纵横家代表就是张仪。 在历史发展的检验下,连横最终帮助秦国战胜六国,统一天下,而合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六国的安全,但相比较而言,连横还是更有优势,瓦解了合纵联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选自《全唐诗·卷五六》) 唐朝涌现出很多神童,朝廷还专门为这些早慧的儿童设立了一个科举科目叫童子科。 比如七岁写《咏鹅》的骆宾王;七岁被举为神童,后来当上秘书省正字的刘晏;十岁被举为神童的杨炯等。 王勃也是一位神童,他的才华尤为出众,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对他的成就称赞不已,称他为天才。 王勃六岁就能写诗,且文辞工整;九岁就开始研读训诂学家颜师古的《汉书注》,挑出了整整十卷错误;十四岁时,他向当朝宰相上书发表政治建议,针砭时弊,因此被宰相称为“神童”;十五岁时,他创作了《乾元殿颂》,被皇帝赞叹为“奇才”,天才之名从此流传开来,朝中无人不知;十六岁时,在宰相保举下,他参加了比童子科难度更大的幽素科。 幽素科是科举考试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科目,设此科旨在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十七岁时,他当上了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所生次子 —— 沛王李贤的侍读。 这时未来可期的王勃意气风发,肆意狂放。 毕竟,细数历史,也没几个人有王勃这样的际遇 —— 宰相保举,天子初赞其才,十六七岁便入沛王府为侍读,与沛王李贤结下师友之谊。 当时王侯之间斗鸡风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一时难分高低,王勃便戏作《檄(xí)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 檄是古代用于征召、 晓谕或声讨的文书。 然而,唐高宗读完“斗鸡檄”后大怒,认为王勃不加劝勉,反而挑动诸王间的矛盾,遂罢免王勃官职,将他逐出沛王府。 此后,王勃开始了漫游生活。 公元 669 年左右,王勃的朋友杜少府要到蜀州做县尉,王勃在长安相送,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蜀州。 与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分手之时,像那些多情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手巾。 此时的王勃虽仕途受挫,但依然胸怀广阔,积极向上。 虽写离愁别苦,风格却雄放刚健,乐观豁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 对 “风烟”,“三秦” 对“五津”,对仗工整,显示出王勃的诗歌创作技巧。“城阙辅三秦”描绘出长安的雄伟气势,为整首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风烟望五津”,从风烟中遥望朋友远去的地方,增添了一种迷茫缥缈的意境,又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面对离别,王勃不言伤感,而是说“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这里运用了共情心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营造出与好友心绪相连的感觉,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灵宽慰。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彼此知心,即便相隔天涯,都好像相伴左右!好友要远赴蜀州,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王勃也很清楚其再见不易,故将两人感情升华,表达更高境界的情谊:只要我们“宦游人”的心连在一起,不管在哪里,都如同相伴左右。 这样一来,两人的友情在诗中已经得到升华,从形体的相伴上升到精神的相通,给我们一种“神交”的感觉,这也正体现出古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精神追求。 紧接着,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说就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多情的青年男女一样掉眼泪了吧!这一句相当于对全诗的总结,让整首诗结构更加完整。 因为王勃所表现的志趣是精神层面的、更大格局的豪情壮志,因此,那种偏向情感化、情绪化的表达,比如哭泣、喝酒等,都不符合他的格调。 他内心的真实态度是:离别其实并不值得过分伤感,不必沉溺于儿女情长。 这种心态在送别诗中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明代陆时雍在《唐诗镜》中点评道:“此是高调,读之不觉其高,以气厚故。” 意思是说,这是一首高格调的作品,读起来却不觉得它格调高,这正是王勃早期作品雄放刚健风格的体现,显示出他的远大志向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思考与启示】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即使不能经常见面,也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保持联系,在彼此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所以,我们应当积极乐观地面对离别,不必太过悲伤,陷在离别的情绪中。 每一次离别也是新的开始,相信未来还会有重逢的机会。 【拓展阅读】 “初唐四杰”的故事 初唐时期,文学上继承了六朝以来的文学传统,尤其是齐梁时期的宫体诗风在当时仍有较大影响。 宫体诗多以宫廷生活、男女爱情为题材,风格绮丽柔靡,注重形式技巧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些文人在学习和继承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这种文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们认识到宫体诗风的局限性,所以力求变革创新,旨在恢复汉魏风骨,使文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而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于是,初唐文坛上出现了四位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他们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世称“初唐四杰”。 王勃擅长写五律,其内容多偏于描写个人经历、思乡怀人以及酬赠往还,风格清新流丽。 他的骈文成就尤为突出。 上元二年(761年),王勃在去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途经洪州写下《滕王阁序》。 此篇无论是在辞藻的华丽、对仗的工整,还是在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上,都堪称典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佳句,以其宏大的气势和绝美的意境,充分展现了王勃高超的文学才华。 杨炯十岁举神童,擅长五律,以边塞征战诗著称,如《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展现了初唐时期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卢照邻年少时就博学能文,中年后不幸患风痹症,迁居长安附近的太白山,后因病致残,最终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其代表作《长安古意》风格纵横奔放,富丽堂皇而不失深沉。 通过对长安贵族奢华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骆宾王七岁能诗,有 “神童” 之称。 他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朝为侍御史。 作品有《在狱咏蝉》一诗,以豪迈奔放、气势磅礴著称。 此外,他还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英雄壮志,如《于易水送人》一诗,通过对“荆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的咏叹,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正义的追求。 文明年间,骆宾王加入徐敬业的义军,起草《讨武曌(zhào)檄》,文章慷慨激昂,气势恢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其中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等名句,充分展现了骆宾王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 初唐“四杰”的作品在风格上各具特色:王勃高华俊逸,杨炯雄厚刚健,卢照邻清丽藻思,骆宾王平易流畅,但都具有豪放洒脱、气势磅礴、情感真挚的特点。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限于宫廷生活的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大漠的辽阔天地,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十》)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曾因士大夫阶层中“耻学于师”的风气盛行而深深忧虑,于是借弟子李蟠的提问撰写了《师说》;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而写下《论佛骨表》;在任潮州刺史时因当地鳄鱼为患,危害百姓生命和庄稼,他写下《祭鳄鱼文》 以祈求鳄鱼离去 …… 韩愈因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生于 768 年,从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被堂兄抚养。 他和侄子韩老成(十二郎)虽为叔侄,但实则情同手足,在孤苦伶仃的环境中共同成长,感情极为深厚。 多年后,侄子去世,韩愈为他写下了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寄托自己对十二郎的深切哀思和无尽怀念。 韩愈长大后,想通过乡试前往长安求官。 在两年时间内,他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直到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成功。 之后,韩愈三次给宰相上书,希望能得到重用,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当时,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虽然有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但是官场中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韩愈求仕无门,郁郁不得志,他将自己的这种遭遇和感受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写成了《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这样的人不常有。 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养马的奴仆手里被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就能吃尽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那样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因为吃不饱,力气不够,才能和美德不能显现出来。 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却不使用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不认识千里马吧! 【思考与启示】 社会上并不缺少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但真正缺少的是能够发现、欣赏并正确使用这些人才的人。 尽管 “伯乐不常有”,但我们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并且要勇于自我推荐,当机会来临时,要像毛遂一样勇敢地自荐,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拓展阅读】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 从隋朝时期起,古代的读书人就需要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前后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隋文帝时期,这时科举还只有一个雏形,只分秀才和明经两科。 到了隋炀帝时期,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唐代完善了科举制度,除进士科外,复设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 明经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忆和理解,相对容易,所以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而进士科难度较大,要考策论和杂文,有“五十少进士”的 说法,说明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 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 那年他才二十四岁,说明韩愈的才能非常出众。 宋朝科举考试的规则进一步完善,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文章格式规定为八股文。 科举考试的等级主要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乡试考后有正、副榜,正榜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录取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获得“进士出身”的称号。 如果在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称及第,如进士及第等;应试未中称落第、下第。
目录
《典籍里的中国·神话传说》目录 《山海经》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瑞鸟凤凰 太阳女神羲和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黄帝战蚩尤 刑天舞干戚 嫘祖养蚕 《竹书纪年》颠覆历史认知的千古奇书 玄鸟生商 周穆王见西王母 《周礼》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与制度文明的百科全书 掌管春夏秋冬的四季神 《淮南子》融合诸子百家的杂家巨著 共工怒触不周山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论衡》世界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 门神的由来 《说文解字》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伏羲画八卦 仓颉造字 《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 成汤祷雨 彭祖长寿的秘密 《三五历纪》最早记载盘古神话的古籍 盘古开天辟地 《博物志》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 湘妃斑竹 《拾遗记》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 燧人氏钻木取火 百鸟之王少昊 《太平广记》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总集 巫山神女 《夜航船》有趣的文化常识百科全书 龙生九子 《典籍里的中国·历史典故》目录 《晏子春秋》外交奇才晏婴的论辩智慧 南橘北枳 《左传》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城下之盟 唇亡齿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居安思危 《孙子兵法》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兵书 同舟共济 《列子》蕴含大智慧的哲理奇书 管鲍之交 歧路亡羊 杞人忧天 《庄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哲学巨著 东施效颦 井底之蛙 邯郸学步 《韩非子》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吕氏春秋》先秦思想的大融合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卧薪尝胆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破釜沉舟 《战国策》战国纵横家的谋略宝典 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晋书》收录两晋异闻的正史典籍 洛阳纸贵 《典籍里的中国·诗词文化》目录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无衣 木瓜 《楚辞》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节选) 《乐府诗集》现存收录乐府歌辞最完备的诗集 长歌行 敕勒歌 《文选》太子甄选的诗文总集 涉江采芙蓉 《全唐诗》收录唐代诗歌最全的总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回乡偶书 望月怀远 出塞 凉州词 鸟鸣涧 登金陵凤凰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钱塘湖春行 泊秦淮 《宋六十名家词》现存刻印最早的宋词总集 雨霖铃·寒蝉凄切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卜算子·咏梅 《乐府雅词》现存最早的宋人编选的宋词总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古文》目录 《论语》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十二章 《孟子》历代学子必读的儒家经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礼记》儒家礼仪思想集大成的经典著作 大学之道 《三国志》最具影响力的三国史书 出师表 《水经注》现存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 《世说新语》现存最早的志人笔记小说集 王戎不取道旁李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艺文类聚》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 与朱元思书 《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孙权劝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活板 《唐宋八大家文钞》确立唐宋八大家文学地位的典籍 马说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赤壁赋 《古文观止》最经典的古文入门选集 曹刿(guì)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情表 兰亭集序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全唐文》至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 陋室铭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