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非自然叙事:小说与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

非自然叙事:小说与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

  • 字数: 297
  • 出版社: 四川大学
  • 作者: (德)扬·阿尔贝|总主编:王欣//方小莉//刘佳|译者:石坚
  • 商品条码: 978756907916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非自然叙事进 行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以 小说和戏剧为例,将非自然 叙事重新界定为物理、逻辑 或人力方面不可能的情境与 事件,从叙事者、人物、时 间和空间四个维度区分了相 互重叠的非自然叙事参数, 结合认知科学提出了框架整 合、文类规约、主体化、寓 言式、讽刺或反讽等九种阅 读策略。本书意欲解决三个 问题:一是记录英美文学史 中从古英语史诗到后现代主 义令人讶异、一直存在的非 自然叙事。二是当真实世界 的决定因素和解释无效时, 读者能够做什么?三是把在 后现代主义叙事中构成反幻 觉主义或元小说形式的不可 能叙事与非现代主义叙事中 习俗化的不可能叙事进行比 较,以阐明在时间流中哪些 非自然模式存在。
作者简介
扬·阿尔贝(Jan Alber),德国弗莱堡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著有《监狱叙语》(坎布里亚出版社,2007),主编过多部论文集,其中包括《法律之石,耻辱之砖:维多利亚时期的监禁叙事》(与弗兰克·劳特巴赫合编,多伦多大学出版社,2009)、《后经典叙事学:方法与分析》(与莫妮卡.弗鲁德尼克合编,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2010)、《非自然叙事,非自然叙事学》(与鲁迪格·海因策合编,德古意特出版社,2011)以及《为何研究文学?》(与斯特凡·伊韦尔森、亨利克·斯科夫·尼尔森等人合编,奥尔胡斯大学出版社,2011)。曾在《狄更斯研究年刊》《叙事理论学刊》《大众文化》《文学指南针》《叙事》《故事世界》以及《文体》等期刊发表多篇独撰和合撰论文。2007年,受德国研究基金会资助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从事非自然叙事研究。2010年,受洪堡基金“费奥多·林恩资深学者”研究基金资助,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与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继续从事该项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非自然” 的概念 导言:不可能性的范围 1 非自然理论 1.1 非自然:一种定义 1.2 自然与非自然 1.3 叙事文本中的不可能性 1.4 作为虚构性标志的非自然 1.5 叙事域与非自然 1.6 非自然的文化与历史易变性 1.7 不可能性与常规化进程 1.8 恢复认知平衡:如何理解非自然 第二部分 非自然叙事特征 2 不可能的叙述者和故事情节 2.1 引言 2.2 会说话的动物 2.3 会说话的身体部位和物叙述者 2.4 读心术与其他不可能的心灵感应 2.5 小结 3 反现实主义人物:疯狂的纸上人物 3.1 小说和戏剧中的人物 3.2 人类与动物的结合 3.3 死亡的角色 3.4 类机器人的人类和类人的机器人 3.5 变形和身体特征的改变 3.6 同一角色的多种共存版本 3.7 小结 4 非自然时间性 4.1 时间与叙事 4.2 倒退的时间线 4.3 永恒的时间圈 4.4 不同时间领域的融合 4.5 破坏形式逻辑:本体化的多元主义 4.6 同时存在的故事时间 4.7 小结 5 反模仿空间 5.1 叙事学与空间 5.2 非自然的容器:内部空间超越外部空间 5.3 内部状态的外在实体化 5.4 地理上的不可能性,非自然的地理 5.5 对故事世界的越界:本体论跨层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