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等教育研究何为/中国高教研究名家论丛

高等教育研究何为/中国高教研究名家论丛

  • 字数: 373
  • 出版社: 山东教育
  • 作者: 杨德广|总主编:韩延明//张茂聪
  • 商品条码: 978757013675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0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了教育研 究的功能、作用和现实意 义。开展教育研究有何作 为,怎样才有作为?作者 从自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丶教学及研究的实践,运 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案例 ,总结出教育理论研究“作 为”的具体体现,阐述了教 育理论研究必须紧密与教 育实践结合,并回答和解 决现实中的问题,彰显了 教育理论研究的不可忽缺 性。
作者简介
杨德广,1940年生,江苏南京人。教育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上海高教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震旦职业学院院长。曾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顾问等。现兼任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师大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及教学工作。参加了潘懋元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编写工作,主编《高等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学》及《高等教育管理学》等, 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出版著作(含主编)四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五百余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十余项,有二十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不同奖项。2013年,入选中国高教学会表彰全国30位“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在高教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 作为著名的教育慈善家,他曾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称号,光荣入选“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人物”,2012年“上海市慈善之星”,2014年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目录
第一章 高教研究要有思想觉醒、理论创新的“有为” 第一节 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战略对策探讨 第二节 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 第三节 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 第四节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争议问题之我见 第五节 高校体制可采取多种形式 第六节 世界教育兴邦与教育改革透视 第二章 高教研究要有勤于实践、勇于行动的“有为” 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的成功实践 第二节 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评析和展望 第三节 文明修身是素质教育的载体 第四节 讲真话是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责任 第五节 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刍议 第六节 挖掘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产业 第三章 高教研究要有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有为” 第一节 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变”与“不变”的矛盾 第三节 新形势下德育的理念和对策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剖析及其对策研究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第六节 以市场经济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四章 高教研究要有拓宽视野、向多领域延伸的“有为” 第一节 关于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思考与建设 第二节 关于高职院校特征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中小学课业负担重的源头及破解对策 第四节 我国应着力“超常”儿童的选拔与培养 第五节 老年教育学的源流与学科建设理据 第六节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缺失和建议 第五章 高教研究“有为”的他人评说和评价 第一节 领导和同行的评价 第二节 社会媒体的评价 第三节 师生的回忆和评说 第四节 讲学讲座的听者反馈 附录 附录一 高等教育研究观点论点摘抄 附录二 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三 主要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 附录四 社会媒体报道部分清单(2010—2022)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