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形式与能量 : 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自主性理论与设计方法丛书)

形式与能量 : 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自主性理论与设计方法丛书)

  • 字数: 490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仲文洲//张彤|总主编:张彤
  • 商品条码: 978757660640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环境调控是建筑最原初 而本质的动机。应对不同气 候条件的各种建筑形式,即 平衡对风、光、热等能量要 素获取、积蓄、释放的稳定 结构。从这个意义而言,建 筑形式的本质是一种气候环 境影响下能量流动的物质呈 现,即建筑形式是能量的构 形。 对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研 究,能够厘清当代建筑学在 环境调控领域的诸多问题。 在认识论上,强调环境调控 是建筑形式生成的核心驱动 ,使建筑设计的本体与核心 回归于空间与建造;在方法 论上,能量成为技术介入与 知识拓展的接口,集成跨学 科交流下的知识、方法与工 具,形成系统化的环境调控 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书从能量的角度审视 建筑形式,重构环境调控视 野下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与 理论流变;将建筑放置在更 大的环境系统中,讨论在“ 人、建筑、气候”关系中进 行的能量过程与形式生成; 搭建起建筑学与生物气候学 、建筑热力学的联系,直接 指向形式与能量的数学及物 理关系;应用数值模拟量化 验证典型气候区民居中的能 量过程,提取反映建筑形式 特征、环境调控策略与能量 运行机制的能量建构模型, 构建环境调控视野下,形式 与能量的理论模型、系统模 型、数理模型与分析模型。
作者简介
张彤,教授,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学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持续性城市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全球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场所性与地域性等。
目录
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背景、视角、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视角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辨析 1.2.1 形式能量法则/形式重力法则 1.2.2 建筑环境调控 1.2.3 建筑气候适应性 1.3 相关研究的综述 1.3.1 有关环境调控的理论研究 1.3.2 有关热力学建筑理论的研究 1.3.3 有关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问题、内容与结构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本书的研究内容 1.4.3 本书的框架结构 2 建筑形式与能量法则的理论模型构建 2.1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理论基础 2.1.1 气候与生物——建筑生物气候学 2.1.2 适应与进化——生物进化论思想 2.1.3 耗散与协同——热力学建筑理论 2.2 建筑的形式能量法则 2.2.1 形式、物质与能量 2.2.2 重力法则与能量法则:从静力学 到热力学 2.2.3 能量视角下的建筑特征 2.3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共构 2.3.1 形式适应气候——建筑环境调控的原始起源与乡土发展 2.3.2 形式追随设备——建筑环境调控的机械介人与价值异化 2.3.3 形式响应能量——建筑环境调控的自然回归与整体共构 2.4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发展机制与价值取向 2.4.1 建筑进化——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发展机制 2.4.2 能量响应——建筑形式与能量的价值取向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形式与能量关系的系统模型构建 3.1 建筑环境调控的系统模型 3.1.1 复杂性科学视角 3.1.2 建筑环境调控系统 3.1.3 建筑环境调控系统的历史维度 3.1.4 建筑环境调控的系统模型 3.2 气候——外部能量系统 3.2.1 气候的释义 3.2.2 气候与能量 3.2.3 气候的层级 3.2.4 全球性气候 3.2.5 微气候 3.3 舒适——人体反应系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