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悉为我有!——11世纪中国的快乐、拥有、命名

悉为我有!——11世纪中国的快乐、拥有、命名

  • 字数: 114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美)宇文所安|译者:杜斐然
  • 商品条码: 978710808025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文本,其直接关涉的,既 不是由金钱和货买充斥着的不断变化的社交世界, 也不是由道学或新儒家充分实现了的儒家伦理思想 ,而是两股势力的相交地带。在这样一个相交地带 中,通过购置与拥有来思考“乐”的冲动将会同时 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道德评判的声音。这种乐仰 赖于对世间某些东西的拥有——无论是实际上的拥 有还是概念上的拥有。其反作用力是道之乐。对乐 的反思又往往与名奇异地混杂在一起——命名,名 的稳定性,因有了某个“名”而衍生出的价值等。 我承认我对问题的兴趣就比对答案的兴趣要大 。实际上,我最感兴趣的正是那些不断出现且没有 答案可以完全回答的问题。话语体系就其本质而言 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我们可以以不同方式 思考历史现象,这种思考方式的多样性会不断提醒 我们注意那些习以为常的程式的局限性。 ——宇文所安 快乐是人类最基本的话题,在中国思想史和文 学史上,快乐的性质、快乐与特定处境的关系、快 乐是否仰赖于拥有等问题,都曾因引发古人的探讨 与沉思。宇文所安试图在北宋的思想背景下追溯“ 快乐”在文学史上的回响。这一时期商业文化大兴 ,通过“拥有”而获得快乐也成为一种普遍形式, 并呈现在当时的文学观念中。与这种观念相对的, 是11世纪初兴的道学,新的思想氛围下,士大夫的 言行都要受到内外部的道德评判,这种对快乐、享 乐的反思之声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书的三个关键词快乐、拥有、命名,皆围绕 “物”之地位与所有权的崛起展开,背后则是商业 与士人文化的纠缠。宇文所安在古文中探索这些关 系的显与隐,也睹见了写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境。欧 阳修“六一居士”的雅号、苏东坡的石头、司马光 “独乐的”私人花园,以及黄庭坚、苏舜钦等一代 文人的学识“资本”,都在多种力量并存的北宋文 化阵地上游荡;文本的调和与自辩,也引导着我们 认识文学的虚与实。
精彩导读
名人欧阳脩(1007—1072)曾记下过一则他听来的 笑话,到他讲的时候这笑话应该已经很老了。和所有老 笑话一样,重讲一遍的效果多半比译一下要好。说有两 个人,一个有智谋,另一个性褊急,两人都是五代时期 的中书侍郎。和凝和侍郎看见冯道冯侍郎(号“长乐老 ”)穿了双新公靴,便指着他的脚问:“你这花了多少 钱?”冯道翘起一条腿向他展示那只脚上的鞋说:“九 百。”和凝立马叫来了他的随从,气哄哄地责骂道:“ 为什么我的新公靴花了一千八?!”在和凝把随从好好 骂了一顿后,冯道微微一笑抬起了另一条腿,指着那只 脚上的鞋说:“这也花了九百。”于是哄堂大笑。 欧阳脩有一条评论附后:“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 服百僚?” 这个笑话有很多可供思考的地方。要不是英语和很 多语言里都有烦人的单复数之分,那世上所有必须买鞋 、穿鞋的人就都能领会这个笑话的妙处。一个说土耳其 语的人会立刻觉得这是个有关纳斯尔丁·霍加 (Nasreddin Hoca,就是现代汉语中的阿凡提)的故事 。而在中文语境中,和、冯二人的朝廷侍郎身份更增添 了喜剧效果。 这则笑话中可能令当今读者感到怪异不协调的是最 后那句评判。欧阳脩会记下这则笔记显然是因为那个笑 话,但他内心里有某种东西让他觉得他必须给这个笑话 配上点什么批判性的话才能说得过去。他在这个笑话中 找到了关于政府高官行为举止规范的道德教导,现代的 批评家们则由此展开,反思起了五代政权的堕落。 这个笑话用不着特别设定在官府里—把它当作一则 八卦来读即可,另外再加上一点与高官,与冯道相关联 而产生的幽默感,算是不辜负冯道“长乐老”的名号; 除此之外便没什么理由再去探讨更多史料上的确据了。 但这个笑话也生出了些许让人不安的东西,这种不安促 使它转化为一种道德教导。 从故事中汲取道德教导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一部分 。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个故事显而易见的感染力与 故事所引发的道德教导之间的戛戛不协。就在欧阳脩指 责主人公的行为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中书堂大笑的场景 :“于是烘堂大笑。”以听众的笑声结尾,是讲笑话的 一个常见的收场方式,这样能吸引读者一起加入笑的行 列。但当欧阳脩将这个场景脑补成一屋子下属嘲笑他们 的长官时,叙事便从笑话变成了丑闻。这个转折的发生 源于对行为不端的本能监察,哪怕是在通常不受监管的 玩笑场合中,也难免即刻遭到谴责。 这个笑话本身还显露了其他一些问题。这些“君子 们”,朝廷的高官,他们正在谈钱,而且是在公开场合 谈钱。五代的背景设定提供了便利,因为是过去发生的 事,便与当下拉开了距离。但是,跟钱有关的一切在欧 阳脩的时代是无所不在的,虽然最正经的写作都小心翼 翼地对这个话题保持沉默。欧阳脩是否“盗甥”我们永 远无从得知,但他曾经用甥之资产买田立欧氏券一事则 是确有其据的。
目录
导 言 1 其名何所寓:六一居士传 2 桃花源的长官 3 缺席的石头 4 悉为我有:主权的诗学 5 石自副其名 6 胸中竹与腹中竹 结 语 延伸阅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