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代岭南大儒黄佐交游研究

明代岭南大儒黄佐交游研究

  • 出版社: 岭南古籍
  • 作者: 王婷
  • 商品条码: 978780775060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字简介: 黄佐是明代中期岭南地区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其交游活动呈现出对象精英化、话题多样化的特点。通过黄佐的交游情况,可以管窥明代士人之间的交游方式、交游目的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交网络,折射明朝中叶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士大夫精神状态与思想世界。 本书系统梳理了黄佐的家族世系与生平事迹;在此基础上,围绕明朝发生大礼议之争的时代背景,探讨黄佐与中央和地方官员的交游情况、策略、境遇,与王阳明、湛若水、徐问等理学家的交游与思想论辩。进而从交游角度论述黄佐对岭南文化的贡献、对佛道二教的态度。
作者简介
王婷,先后师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泰斗江平教授、中山大学组织行为学大家储小平教授,攻读法学与工商管理。2020年起,追随暨南大学陈广恩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博士。著有《潮州地域文化对东南亚诗歌创作的影响》《1949年以来潮剧舞台美术资料整理与研究》《非遗 潮绣调研报告》等。
精彩导读
本书主要采用考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爬梳,试图对黄佐的交游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明晰以黄佐为核心的交游圈对当时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察黄佐的家族世系和人生轨迹,探究家族文化对他产生的影响。黄佐通晓典礼、乐律、词章等,与丘濬、陈献章合称为明代广东三大学者,一生著述颇多。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岭表自‘南园五先生’后,风雅中坠,文裕力为起衰,如黎维敬、梁公实辈,皆其弟子。嘉靖中,‘南园后五先生’,二子与焉。盖岭南诗派,文裕实为领袖,不可泯也。”四库馆臣称赞他:“少以奇隽知名。及官翰林,明习掌故,博综今古。生平 著述至二百六十余卷。在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柢。文章衔华佩实,亦足以雄视一时。岭南自南园五子以后,风雅中坠,至佐始力为提倡。如梁有誉、黎民表等,皆其弟子。广中文学复盛,论者谓佐有功焉。”可见黄佐在岭南的文化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幼年勤学苦读,博闻强识,其祖父黄瑜(双槐先生)、父亲黄畿(粤洲先生) 都是岭南名儒,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另一方面也与黄佐的社会交游有很大的关系。黄佐与亲友、同僚的唱和、游历、纂书、思想交流等活动,对他的兴趣爱好、文学主张、理学思想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考察黄佐的家庭环境与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其思想学说的成因和时代背景,丰富学界对于黄佐个人的研究。 其二,考察黄佐的交游对象与交游活动。黄佐的交游对象非常广泛,交游活动也非常丰富,正可作为考察明代中叶官僚、理学家的交游方式、交游活动和交游话题的典型案例。本书拟通过厘清围绕黄佐形成的社交网络,丰富学界对黄佐生活圈、社交圈的认识,探寻明代中期的社会思潮和政治环境,了解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态。尤其是考察黄佐与姻亲、同年、同僚、好友的交游,既有助于了解明代中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又可以窥探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而且,明代的地方势力在国家权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朝廷培养的士大夫势力(地方精英、士绅阶层) 对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黄佐与地方文士的交游情况,有助于明晰明中叶士绅群体的凝聚方式、官僚与士绅的 交游方式等,探寻明代国家权力与地方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了解官僚与士绅在地方发挥的作用、国家权力与地方政治之间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有助于促进明代地方文化研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佐的一些交游对象兼具官员与理学家等多种身份,本书在对这些交游对象进行分类时,或依据其主要成就,或依据其与黄佐交游的主要话题。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为便于行文论述,而非对其身份的单一界定。 其三,考察黄佐与佛教、道教的联系,对佛道的复杂态度,及其与佛道人士交游背后的家族渊源、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黄佐早年受家学熏陶,对释老之学多有涉猎。赴京赶考之际,也曾于庆寿寺观览佛书,反倒是晚年潜心理学,而贬斥佛老。在与人交游过程中,黄佐屡有针砭释老之语。作为明代中叶著名的理学家,黄佐对佛道思想的态度值得关注,也值得作为明代理学家佛道观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研究黄佐与佛道思想有何具体的交涉,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我们明晰明代中叶佛道思想在士大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产生了怎样的具体影响。 其四,考察黄佐与门下弟子的交游情况,梳理黄佐的师承脉络,考察黄佐对明代岭南地区文化发展、地方教化的具体影响和贡献。黄佐在岭南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衔接南园前五先生和南园后五先生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南园后五先生,在明代文坛上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后来广东士人心中重要的文化符号,激励起后世广东文人的文化自豪感。南园后五先生的成就离不开黄佐的教导。黄佐把自己的理学观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把诗书传家的理念传播出去,把理学传播、书院发展与官学制度、科举考试联系起来,对地方教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门人秉承师志,大多走向了官学系统或科举仕途。考察黄佐与其门人弟子的交游情况,是研究其理学思想与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目录
绪 论 ? ??1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2 二、创新与难点? ?5 三、写作思路与方法? ?7 第一章 黄佐的家族世系与生平事迹? ?10 第一节 黄佐的家族世系 ?10 一、对黄佐先祖的追溯 ?11 二、迁徙岭南定居 ? ?12 三、黄氏三代名儒 ? ?16 第二节 黄佐的生平事迹 ?24 一、入仕之前:家学传承下的勤学苦读 ? ?24 二、科试历程:举路漫漫与三失礼闱 ? ?30 三、仕途经历:仕途迁转与三次致仕 ? ?33 四、致仕之后:教书育人与著书立说 ? ?37 第二章 黄佐与官员的交游 ? ? ?43 第一节 与护礼派官员的交游 ? ? ?44 一、与梁储、杨廷和等人的交游 ? ? ?44 二、与蒋冕的交游 ? ? ?45 三、与舒芬的交游 ? ? ?49 四、与林俊的交游 ? ? ?52 第二节 与议礼派官员的交游 ? ? ?55 一、与杨一清的交游 ? ? ?56 二、与霍韬的交游 ? ? ?62 第三节 与文徵明的交游 ? ? ?64 一、同处翰林,交往甚密 ? ? ?65 二、徵明隐退,黄佐赠行 ? ? ?67 三、阻冻潞河,联舟唱和 ? ? ?71 四、扬州别离,书信交游 ? ? ?76 第四节 与同年、同馆的交游 ? ? ?76 一、与同年的交游 ? ? ?77 二、与同馆的交游 ? ? ?84 第五节 与广东地方官员的交游 ? ? ?91 一、与广州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1 二、与韶州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2 三、与南雄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3 四、与惠州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4 五、与肇庆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4 六、与高州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5 七、与廉州府地方官的交游 ? ? ?96 第六节 大礼议背景下黄佐的交游策略与境遇 ? ?98 一、友而不党:黄佐的交游策略 ?98 二、进退维谷:黄佐的官场交游境遇 ? ?101 第三章 黄佐与理学大儒的交游及思想论辩 ?103 第一节与湛若水的“中思”之论 ? ?103 一、与湛若水论“中思” ? ?105 二、与湛若水罗浮同游 ? ?107 第二节与王阳明的“知行”“良知”之辩 ?108 一、绍兴初遇与“知行”“良知”之论? ? ?109 二、广州之会与“知行”“良知”的再次讨论 ?115 第三节 与徐问的交游及阳明心学、中和观之论 ? ?122 一、定交桂林,相谈甚欢 ? ?123 二、离桂途中的唱和 ? ? ?124 三、秣陵再会同游与致仕后的书信往来 ? ?126 四、黄佐与徐问论阳明心学、中和观 ? ?130 第四章 黄佐在岭南的交游及其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 ?134 第一节 与岭南士绅的交游及地方教化的推行 ? ?134 一、《广东通志》编纂中的交游与教化 ? ? ?135 二、与学官、书院儒师的交游及教化的推行 ? ?138 第二节 与“南园后五先生”的交游及对岭南诗歌的贡献 ? ?140 一、与“南园后五先生”的交游 ? ?141 二、黄佐与“南园后五先生”对岭南诗歌的影响 ? ?143 第三节 交游视域下黄佐著作的生成、传播与影响:以《庸言》为例 ? ?145 一、《庸言》:与弟子交游讲学的成果? ?145 二、交游中《庸言》的传播与影响 ? ?146 第五章黄佐与佛道中人的交游及其对二教的态度 ? ??149 第一节游而不交:黄佐与佛道的渊源及交游 ?150 一、黄佐的佛道渊源 ? ?150 二、佛寺游历及与佛僧的交游 ? ?151 三、罗浮之游及与道士的交往 ? ?154 第二节 黄佐对佛道二教的批判态度及其思想成因 ?157 一、黄佐对佛道二教的批判 ? ?157 二、黄佐批判佛道二教的思想成因 ? ?161 第六章 黄佐交游的主要话题及其传播方式 ? ?164 第一节黄佐交游圈的主要话题 ? ?164 一、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 ? ?164 二、治国理念与为官之道 ? ?170 三、“礼”的观念 ? ? ?175 四、谈禅论道 ? ?177 五、文学创作与求学问道 ? ?181 第二节黄佐交游话题的传播方式 ? ?184 一、书院讲学,人才培养 ? ?184 二、文人雅集,诗歌唱和 ? ?187 三、书信来往,学术论辩 ? ?188 结 语 ?? ?190 附录 黄佐家族世系表? ?193 参考文献? ? ?194 后 记 ?? ?20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