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李清照传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诸葛忆兵
商品条码: 9787020190829
适读年龄: 12+
定价:
¥3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以天才的文学创作,作品的无穷魅力,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是这样的才女是在怎样的家庭“养成”的呢?她和赵明诚是如何伉俪情深的呢?晚年面对国破家亡,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本书从书香门第、少女时期、伉俪情深、屏居青州、两处闲愁、仓皇南渡、再嫁风波、凄凉晚景八个方面,详细勾勒了李清照既幸运又多难的一生。
作者简介
诸葛忆兵(1959—),浙江温州人,原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等。对宋代诗词、科举制度、李清照等有深入研究,出版过《徽宗词坛研究》《北宋词史》《宋代文史考论》《李清照与赵明诚》《李清照诗词选》《宋代科举制度史》《宋代科举资料长编》等著作。
精彩导读
一书香门第 坐落于济南市东面的章丘县(今济南市章丘区),西北濒临黄河,“荷花如锦水如天,狼藉秋香拥画船”(元好问《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之美丽的绣江从境内蜿蜒穿过,县因境内章丘山而得名。这里,还有与趵突泉“相甲乙”的百脉泉,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同时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西面的龙山城子崖,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之所在。在这一派人杰地灵、山水毓秀的环境中,公元1084年,诞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文学家——李清照。 1.李清照籍贯 关于李清照的籍贯,前人曾笼统地说是济南。清代学者进一步认为李清照的故居是在济南历城柳絮泉。这里泉水清澈,柳絮飞扬,回塘幽隐,沙禽欢欣,一代词宗降生于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优美环境之中,仿佛能够相得益彰。历城地方志也十分欣喜地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揽入自己的修志范围。文士墨客则络绎不绝地前来寻访,吟诗留念。田雯《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说:“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古欢堂集》)高宅旸《味蓼轩诗钞》中的一首七绝,也含蓄深婉地抒发了怀古之幽思,诗说:“一斛清泉柳絮飏,萧萧故宅但斜阳。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这类情思悠长的题咏,更叫后人坚信李清照的故居之所在。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说:“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癸巳类稿》卷十五)《山东通志》有相同的说法。直到当代,郭沫若还为济南趵突泉边的“李清照纪念堂”题词说:“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说李清照是济南人不错,但把她的故居定为历城柳絮泉,不免有附会的成分。宋代济南,辖历城、章丘等县。明代万历年间所修的《章丘县志》,便认为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王仲闻先生《李清照事迹编年》也对“历城说”表示质疑:“清照幼时,当从父母居,其故宅应云‘李格非故宅’,不得云‘李清照故宅’。嫁后从赵氏,未居济南。至晚年则济南已为金统治,清照欲归不得。济南不得有李清照故宅。《山东通志》所云,殆亦本清田雯《古欢堂集》,或出后人附会,未必即为实录。元于钦《齐乘》、明《崇祯历城县志》、清《康熙济南府志》,俱无清照故宅在柳絮泉之说。”《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1页。李清照的声名远远在李格非之上,如果李清照幼年时曾依父母居住济南历城柳絮泉,将“李格非故宅”直接称为“李清照故宅”也无可厚非。后代名人依据此例者非常多。问题的关键是连李格非的故宅也不在历城。近年来,研究者又在章丘区明水镇西三华里的廉坡村发现了《廉先生序》碑石,上面刻有李格非的文章,结尾说:“唯吾为同里人,质之区区,亦欲藉之以告请议之伯。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李格非在序中自称与章丘明水的廉先生是同里,又自署“绣江李格非”,“绣江”正是章丘明水的别称。所以,李格非的故宅应该在济南章丘明水。今天的研究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 2.李清照父李格非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学术空气与文学艺术气氛都十分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父李格非,字文叔,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宋史》为其立传。李格非幼小时便聪颖异常。当时都以诗赋的成就高低品评人物,科举考试也以此为准则。李格非却独辟蹊径,留意经学,著数十万言的《礼记说》。熙宁九年(1076),李格非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出任郓州教授。教授是学官名,总领州郡学校,以经书、儒术、行义训导学生,并负责地方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这是一个负责教育培养基础人才的重要位置,宋代中央政府对此有相当的重视,熙宁六年(1073)三月之后各地教授都改由中央直接任命,然资序较低。这段时间,李格非刚刚进入仕途,在各地辗转为官,职位低下,家境贫寒。据说郓州郡守因为李格非家境的困窘,打算让他兼其他职务,多领取一份俸禄,却被清高的李格非拒绝了。 李格非在官场上磨炼了近十年,元丰八年(1085),奉调回到汴京,仕途上出现转机。回京师之后,李格非入补太学录。太学录是太学长官太学正的副手,协助管理太学学生。不久,转任太学正,迁为太学博士,以经书教授太学生。太学职务,品位虽然不高,但职掌清要,在“崇文”风气极其浓郁的宋代,颇受人们尊重。太学的这一系列职务十分适合学识渊博、清高孤傲的李格非。李格非到汴京后,开始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个人与家庭生活,购置了自己的居所。居有定所后,李格非便过起了清心读书著述的简朴生活。晁补之在元祐四年(1089)所写的《有竹堂记》中提到:“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曰‘有竹’,牓诸栋间,又为之记于壁,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研,呻吟策牍,为文章日数十篇……”(《鸡肋集》卷三十)这是李格非个性与志向的必然选择。 李格非回京任职之际,恰逢神宗去世、哲宗以幼龄登基、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氏信任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集团,文坛巨擘苏轼也因此回到汴京,受到朝廷的重用。这段时期政坛风云变幻的是是非非不是本书叙述的范围,但是,政坛风气转移,却与李格非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苏轼等人身居要职,奖掖文学人才,使得许多出身低微而又才气横溢的人士获得了世人的重视,元祐文坛昌盛一时。在苏轼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崭露头角或已经声誉卓著的文学之士,酝酿着一个文学创作高峰时期的到来。李格非同样幸运地获得苏轼的赏识,《宋史·李格非传》称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四学士”之后,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名列“苏门后四学士”,其文学创作成就逐渐获得世人的注目。而后,李格非与苏门弟子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人交往甚多,交情甚厚,这些当时著名作家的文集中都留有与李格非的酬唱之作。 在北宋后期政坛新旧党派纷争不已的动荡中,李格非自然因为其品格操行、政治观点、师友交际等因素而卷入旋涡,颠簸起伏,备受牵连。首先是元祐末年,高氏去世,哲宗亲政。哲宗挟太皇太后垂帘期间多年仅为朝廷傀儡之怨气,报复贬斥旧党重臣,苏轼、苏辙兄弟首当其冲。这一场党派斗争,平心而论,并不是无原则的株连。哲宗以及得势的新党大臣,还是有相当的理智,他们只是把怨恨与报复措施集中在一部分旧党要臣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亲戚、师友身上,关系稍稍疏远者,不在牵累范围之内。李格非与苏轼的关系相对疏远,不比“苏门四学士”,所以,哲宗亲政初期李格非并不是党争打击的对象。绍圣元年(1094)五月,朝廷立局“编类元祐群臣章疏及更改事条”(《宋史·哲宗本纪二》),当政者欲用李格非为检讨官。这是一个收集元祐大臣黑材料的专门机构,检讨的职责就是收集、检校这类黑材料。李格非获此任命,可见朝廷并没有将他列入旧党,更没有对其实施政治打击或迫害。但是,新职务却与李格非耿直的秉性、倾向旧党的政治态度大相径庭,李格非断然予以拒绝。李格非也因此得罪了当政者,被排斥出京师,通判广信军(今江西上饶)。 通判广信军期间,李格非曾出手惩治地方上一名妖言惑众、聚敛钱财的道士。某日在路上相逢该妖道坐车经过,李格非命人将其拖下,揭穿其奸诈欺骗的真面目,以杖痛殴之,并将其驱逐出境。李格非也因此闻名当地。 随着党争的逐渐缓和,李格非再度被召回京师。尤其是徽宗刚刚继位的时候,朝廷欲调和新旧两党,用人方面特意摒去党派界限。这次回京,李格非历任校书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等职务,仕途升迁顺利。不过,廷上层正酝酿着更大的一场政治风波。徽宗坐稳位子之后,受蔡京等蛊惑,对旧党展开更大规模、更加酷烈的打击迫害。徽宗崇宁元年(1102)七月,蔡京拜相,极力主张追贬元祐党人,禁元祐学术。同月,“禁元祐法”;九月,“立党人碑于端礼门”,被罗织入党籍的共309人。朝廷令全国各州县皆刻“党人碑”,颁布天下。列入党籍者纷纷被贬谪乃至罢官。李格非也在党籍之内,罢职丢官,结束了仕途的颠簸生活。此后,李格非没有再出仕,在潦倒中默默去世,终年61岁。 李格非的文学创作,受到人们相当高的推崇。南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下转引他人评价说:“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司马迁)之后,一人而已。”虽为过誉之词,但能说明宋人对其文章的推崇备至。《宋史·李格非传》的评价比较平实,说:“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从时人的评论及流传的少量作品来看,李格非最负声名的是古文创作,这是欧阳修、苏轼等人诗文革新运动成功之后的文坛成就。据宋人文献不完全记载,李格非有诗文四十五卷、《礼记精义》十六卷、《永洛城记》一卷、《史传辨志》五卷。可惜李格非的多种著作南宋时就非常少见,流传到今天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仅有《洛阳名园记》《廉先生序》以及散见于笔记、诗话的残篇断句。《全宋诗》辑录李格非的诗九首,残句二。成绩平平,乏善可陈。较出色者如《绝句》之一,说:“步履江村雾雨寒,竹间门巷系黄团。犹嫌肮脏惊鱼鸟,父老相呼拥道看。”李格非的诗歌创作成就,远远不如古文。 李格非的家世已经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考辨,根据推测,应该是名位不著但文化气氛非常浓厚的书香门第,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寒族。李清照在《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之一中回顾说:“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齐鲁稷下,战国时期便学者云集,相互辩驳,学风昌盛由来已久。李清照将自己的父祖与这种学风直接联系,表明她对自己家学渊源的自豪与自信。这样的家世传统,对李格非以及李清照后来的文学成就,影响至深。
目录
目录 引言00 一书香门第00 1.李清照籍贯00 2.李清照父李格非00 3.李清照母王氏0 二少女时期0 1.家庭环境0 2.少女生活0 3.咏史诗才0 4.少女情怀0 三伉俪情深0 1.赵明诚家世0 2.幸福婚姻0 3.新婚别离0 4.崇宁党争0 5.京城生活0 四屏居青州0 1.赵蔡争权,罢免返乡0 2.收藏校勘,风雅情趣0 3.日常生活,其乐无穷0 4.煌煌《词论》,不让须眉0 五两处闲愁0 1.赵明诚起复0 2.相思情深0 3.莱州重逢 六仓皇南渡 1.南渡逃难 2.清照爱国诗篇 3.南渡初年词作 4.明诚病逝 七再嫁风波 1.再嫁与离异 2.再嫁之辩诬 3.事实之认定 4.宋代之再嫁 八凄凉晚景 1.收藏珍品流失 2.沥血投书 3.卜居金华 4.“丈夫气”与饮酒 5.定居临安 6.思旧情怀 结语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