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雪城(上下)

雪城(上下)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印次: 1
  • 商品条码: 978702019349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定价:¥1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雪城》是梁晓声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描写20世纪80年代初知青返城后,如何在生活的洪流中为理想而奋斗拼搏、自强不息”的作品。它以北方雪城A市为舞台,以徐淑芳、刘大文、姚玉慧等人的命运纠葛为线索,讲述了返城知青们如何努力融入新环境、艰难寻觅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故事,真实展现了他们的迷茫与求索,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怀和追求。《雪城》曾多次再版,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影响广泛。
作者简介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收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典作品文库;《雪城》收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部优秀长篇小说典藏。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精彩导读
  第一章 忍耐。 几千名接站者忍耐着透骨的寒冷和近乎绝望的期待在他们心中造成的愤怒。 火车站忍耐着愤怒的人们。 种种不安在车站广场上空的宁寂中悄悄流动着……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镇定地俯视着万头攒动的人群…… “站长,要不要开探照灯?” “暂时不要……” “治安警察可以出动了吗?” 站长思忖片刻,尽量从容地回答:“不必……”随即补充了一句,“站内的可以出动了……” 他放下听筒,缓缓坐到椅子上,翻开值班日记,匆匆写了一行字:“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他还想写什么,却难以组织准确的词汇。 广播开始了: “站台工作人员注意,站台工作人员注意,113 次列车就要进站了,请作好接站准备,请作好接站准备,请……” 站长立刻放下笔,起身大步跨到窗前,凝望广场。 他心中对广播员充满了感激。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火车站,广播员的声音都永远是那么一种职业性的,那么一种缓而慢之的,那么一种能够安定人心的语调和节奏。每一个国家的国徽和国旗是不同的,但所有国家所有火车站的广播员,却仿佛就是同一位可敬的女性,一位熟谙世界各国语言的女性。 感激她们那种至亲至爱的声音! 我们的地球上没有一个火车站的广播员是男性,正说明在火车站这种地方,人类的心理是多么需要那种温良的、至亲至爱的、女性的声音来安抚。 火车站是人性的磁场。 A 市火车站女广播员的声调是优雅沉着的。然而全体站台工作人员一听到,还是紧张地从各处迅速跑到站台上,肃立在安全线以内,如同组成“散兵线”的士兵。 出站口预先得到站长的命令,绝不放入一个接站者。站台上除了那道蓝色的“散兵线”,再无他人,呈现着一种类似戒严的空寂情形和防备状态。 113 次列车并非什么极端重要的军列,亦非中央高级领导人或秘密来访的某外国元首的专列,车上更没有足以危害一座城市的可怕的瘟疫传染者。 它是历史的债车。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四十余万知识青年,东北广大地域内近百个农场的知识青年,分散在无法计数的东北各农村的插队知识青年,所有这些在十年动乱中被城市抛弃或抛弃了城市的知识青年,这些当年“堂吉诃德”式的或被哄上被骗上被硬推上历史“游艺车”的“红卫兵”,开始了如钱塘江潮般迅猛的大返城! 113 次列车,是为他们临时增加的车次。可以认为它是返城知识青年们的专列。他们的人数加在一起,少说也有八九十万。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迁移。它首次运行即将抵达A 市。它已晚点十三小时,毫无疑问还将继续晚点下去。鬼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站上海! A 市是它运行中的第一大站。在此站,它将撇下两千多名知识青年。另有一千七百多名几天前乘其他车次抵达A 市的知识青年,正如丧失了编制和纪律的溃军败旅,蚁群似的拥在车站大楼内,期待着转乘知青“专列”兼程南下。他们早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回各自朝思暮想的城市。他们由于不情愿而没办法的滞留,耐性崩溃瓦解,盲目的怨气和怒气达到顶点,随时欲寻找机会发泄。这种怨气和怒气,已不复是千百少男少女缺乏磨炼的急躁情绪,而是成熟了的一代人长久积压的委屈和愤懑。 从哪一天起他们开始产生了这种心理? 这个研究兴趣留给社会心理学家们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