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法治化研究

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法治化研究

  • 字数: 293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董宏伟 徐济铭 张亚楠
  • 商品条码: 978751309553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5G技术日新月异的实践进步,尤其是对G安全问题的关注与分析,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升华,并加以更深度的阐释与指引。本书作者在网信理论与实务领域从业十余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并长期进行互联网技术、应用方案、产业合作、最新发展动态方面的研究。本书通过构建G安全技术标准与法律治理体系转换的具体架构,为后续G技术与立法的协 同发展提供借鉴,对于数字法治研究者与学习者、数字产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董宏伟(1986-),安徽芜湖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副研究员,国家互联网协会青年法律专家,东南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导,长期从事互联网法治领域的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由技术到规范: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构建的价值 第一节 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构建的价值 一、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 二、当前我国5G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 三、我国5G网络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第二节 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现状 一、技术层面: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梳理 二、规范层面:我国5G安全法规架构梳理 三、技术与规范的背离:5G安全技术标准与法律体系有待融合 第三节 域外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构建方式 一、美国有关5G安全的政策流变 二、欧盟有关5G安全的政策发展 三、域外5G安全政策总体布局 第四节 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制定思路 一、立法引领:加强5G技术标准与现有网信领域立法的衔接 二、位阶转化:深度推进5G技术标准融入现有法律规范体系 三、国际战略:构建保障性5G标准战略布局 第二章 平衡论: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法治化的构建思路 第一节 立足数据公共资源的基本特性 一、数据公共资源的概念流变 二、数据公共资源的基本分类 三、数据公共资源的内在特征 第二节 厘定5G安全技术标准应用的保护场域 一、数字政府场域 二、数字经济场域 三、数字社会场域 第三节 明确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化的核心权益 一、数字平等权 二、数据隐私权 三、数字知情权 四、个人信息权 第四节 平衡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利益格局 一、国家义务 二、企业义务 三、个人义务 第三章 主体标准:推进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头部构建 第一节 行业监管机构层面 一、5G安全技术法治体系现状 二、域外5G安全监管模式探析 三、行业监管层面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 设备供应商层面 一、域内现状 二、域外做法 三、应对措施 第三节 电信运营商层面 一、推进运营商加速转型 二、国内外代表运营商发展概况 三、国内运营商面临挑战 四、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破解之道 第四章 内容标准:推进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权责构建 第一节 5G安全风险与安全保护思路 一、5G技术应用安全风险与挑战 二、5G安全保护与标准法治化需求 三、5G安全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第二节 权利与义务履行的法治构建 一、明确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的核心 二、抓住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关键 三、理顺5G运营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第三节 5G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一、5G安全的整体策略 二、5G安全的常规管理 三、5G安全操作规程管理 四、5G安全管理制度的修订评审 第四节 5G特殊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一、设计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二、制定5G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流程 三、建立5G应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 四、完善5G数据安全保护体制机制 第五章 隐私标准:推进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价值构建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层面 一、聚焦敏感数据的界定以及归属主体 二、厘定数据归属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节 信息安全防护层面 一、出台统一的5G终端安全认证规则 二、强化边缘计算规则下的隐私保护 三、控制不同信任域之间的多实体访问 四、细化动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颗粒度 五、加大对国家级核心数据的重点保护 第三节 风险社会治理层面 一、识别数据技术加剧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明确数据开放共享过程的公私主体 三、维护个人数据权益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平衡 附录 关于5G安全技术较为关键的国家标准 一、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GB 40050—2021) 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支撑系统技术要求 (GB/T 38561—2020) 三、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技术要求 四、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身份服务安全技术要求 (GB/T 42573—2023)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