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维特根斯坦的继承人与编者/西南民族大学外国哲学译丛

维特根斯坦的继承人与编者/西南民族大学外国哲学译丛

  • 字数: 15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德)克里斯蒂安·厄尔巴赫|译者:窦安振|校注:徐强
  • 商品条码: 978752275078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 20世纪最广为人知的哲学家 之一。但是,除了他的早期 著作《逻辑哲学论》以外, 他的那些已出版的哲学书籍 都是在他去世后人们从他留 给后人的作品中编辑而成的 。维特根斯坦留下的约2万 页哲学作品是如何成为一卷 卷的出版物的?本“精要”利 用大量的档案材料,重构并 考察了50多年来维特根斯坦 著作的编辑方式,并展示了 已出版的那些书籍如何讲述 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哲学传承 故事。本书的探讨覆盖了维 特根斯坦遗作编辑者之间的 冲突、他们对维特根斯坦手 稿的偏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其 他学术问题,还有编辑者们 共有的这段哲学传统——这 激发了他们忠实于维特根斯 坦并使他的著作可获得且容 易理解的愿望。就此而言, 本“精要”可被看作是所有已 出版的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 的阅读指南。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安·厄尔巴赫(Christian Erbacher),德国锡根大学“专项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researcher),曾于2007—2015年在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WAB)求学。2015年至今在德国锡根大学从事数字人文领域研究。自2012年开始,厄尔巴赫一直致力于维特根斯坦哲学遗作的文本整理、数字化、维特根斯坦哲学文本编辑历史等主题研究,分别在英国的《哲学研究》、美国的《分析哲学史杂志》、德国的《维特根斯坦研究》以及挪威的《北欧维特根斯坦评论》上发表相关主题论文十余篇,出版德文专著二部、英文专著一本。
目录
第一章 《哲学研究》的出版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遗作的诞生 第二节 时不我待 第三节 准备打字稿 第四节 “不精确但又绝佳的翻译”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和安斯康姆 第二章 理解《哲学研究》和《逻辑哲学论》的不同角度 第一节 文稿执行人的第一次会议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肖像 第三节 恰当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毕生著作 第四节 《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多舛的编辑史 第五节 《逻辑哲学论》之前的作品 第六节 历史背景 第三章 “中期维特根斯坦”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和里斯 第二节 “初探” 第三节 重返“摩尔卷” 第四节 哲学讨论 第五节 发现《哲学语法》 第六节 里斯精彩的共创式编辑 第四章 维特根斯坦文集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最后的一些著作 第二节 把副本保存到康奈尔大学? 第三节 优美且深刻的评论 第四节 维特根斯坦和冯·赖特 第五节 保存维特根斯坦的遗作 第五章 迈向学术版的第一步 第一节 一次学术非难 第二节 文献学批判I:牛津学者和冯·赖特 第三节 文献学批判II:牛津和图宾根结盟 第四节 图宾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的瓦解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著作编辑活动中的“冷战” 第六节 维特根斯坦传 第六章 近来的学术版 第一节 挪威维特根斯坦项目 第二节 一个睿智的决定 第三节 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 第四节 维特根斯坦逝世后的半个世纪 第五节 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阐释 附录一 维特根斯坦遗作概览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二 维特根斯坦遗作的编辑方法:走向历史的理解(节选)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