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万斯同集校注(全二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

万斯同集校注(全二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

  • 字数: 468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清)万斯同|校注:朱端强
  • 商品条码: 9787101155754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66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清浙江鄞县人,黄宗羲的及门弟子,清初浙东学派重要学人之一。精于史学,尤熟明代掌故,曾以布衣被聘入京纂修《明史》。万斯同经学和史学成就很高,其诗文也独具风格、内容广博,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文风世会、学术状况、名人交往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其诗文集散佚严重。本次整理,全力搜集其诗文作品,按不同体裁重新分类编排,析为诗作二卷、文章十卷、《(明史)新乐府》上下二卷,总十四卷。诗文校注主要以汇刊较早的张寿镛等所辑《四明丛书》本《石园文集》为底本,以所收诗文较为完备的清钞本《石园存稿》为通校本,以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罗振玉辑刊《万季野先生遗稿》等为参校本。《(明史)新乐府》以同治刻本为底本,以《又满楼丛书》本为通校本,以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全祖望手校本和《续甬诗》等为参校本。全书诗文大体按其写作时序或万斯同行年重新编次,撰写题解、校注,相关唱和之作则列为附录。书后附录重要序跋、传记资料等。
作者简介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清浙江鄞县人。万斯大弟,黄宗羲弟子。精史学。南明鲁王监国,授户部主事。康熙十七年(1678)拒应博学鸿儒科,次年以布衣与修《明史》,不受俸、不署衔,成《明史稿》。万斯同贯通汉以下政制沿革,人物得失,尤通明史,谙熟郡志、邸报、野史、家乘。所著另有《历代史表》《儒林宗派》等。 朱端强,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万斯同与《明史》修纂问题。曾出版专著《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该书又选入“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2012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再版;《布衣史官——万斯同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若干。
精彩导读
放歌行补 官奴城外秋草肥,官奴城中鸡犬稀〔一〕。十年不见笙歌乐,但看烽火照人衣。我生忧患何缠缚,一廛陋巷资饘粥。终朝泠泠听胡笳,清夜凄凄闻塞曲〔二〕。何处深山有紫芝,田园虽芜不成归。空林麋鹿应怜我,世外烟霞好伴谁。朅来咄咄何多怪,天刑犹喜尊足在〔三〕。百尺楼前卧雪霜,万木丛中听灵籁。洗出幽人一片心,冰壶秋水夜沉沉。瓣香爇向孤山顶,斗酒浇将栗里岑〔四〕。名山未必无知己,扫门弹铗胡为尔。不见阆风台上人,空吟诗句幽人齿〔五〕。四明之山芙蓉峰,我欲登之蹑遗踪〔六〕。鹿亭樊榭多奇迹,华顶赤城望里通〔七〕。卧向清泉与白石,芰荷可衣实可食。一枕悠然绝世氛,巾衫亦带烟霞色。兴来援笔作此歌,道余眷眷长相忆。 【题解】 《石存》无此诗,张本或据《续甬诗》补,字句略异。据万斯同行年,作于顺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左右,时清军已占领宁波十余年之久,万斯同年十九岁上下。顺治二年六月,宁波“归顺”清廷。万斯同之父万泰参加南明鲁王反清斗争失败后,携家逃亡奉化榆林山中,其间,万斯同母亲、祖母先后去世。顺治六年,始返宁波城郊白云庄别业,次年,再返鄞城故居。诗作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宁波地区战乱频仍、“异族”入主、前明世族万氏家道破落,子弟靠耕种自食的变化,以及自己隐居自适的心情。 【校注】 〔一〕官奴城,宁波之古称。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八《江南东道十·明州》:“光武曾为贼所败逐,有奴在田中耕,因藏,光武获免。后定天下,议赏,光武问欲何官,奴云欲得鄮县令。后或号鄮县为官奴县。”按,鄮县因山而得名,今宁波有“鄮山街”“鄮西巷”等地名可证。 〔二〕“泠泠”,《续甬诗》作“冷冷”。胡笳、塞曲,或指代清军及其占领宁波后的“异己”行为。 〔三〕天刑犹喜尊足在,《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耶?’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按,尊足,指比足更尊贵之物,谓德行也,气质也。天刑,原义指天造之质,此借喻为不可逃避的刑罚,即明清易代之变难。 〔四〕瓣香爇向孤山顶,指北宋林逋隐居事。林逋一生不婚不仕,长期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栗里,陶渊明隐居地,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五〕“空吟”,《续甬诗》作“至今”。 〔六〕芙蓉峰,黄宗羲《四明山志》卷一《名胜》:“伏龟山,其山状如鸡子。有三朵、五朵峰,出没烟霭中……五朵,即芙蓉峰。” 〔七〕鹿亭,所谓“四明九题”之一。黄宗羲《四明山志》卷四《九题考》:“五曰鹿亭,在大兰山。《南史》:孔佑……隐于四明山。有鹿中箭,来投佑,佑为之养创,愈然后去,故于祠宇观侧建鹿亭。”樊榭,据同书同卷记,三国时吴国刘纲官上虞县令,与夫人樊氏云翘同学道于白君。道成,常与夫人较术,事事逊之。旋双双升仙。后人在其升仙处建“樊榭”,以祀樊夫人。地在今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境内。华顶,又称花顶,即天台山之主峰。赤城,即赤城山。参见本卷《姚江李聃孙石梁图歌为六兄充宗赋》注文。
目录
卷一 诗一 放歌行补 述怀二首 秋怀三首 ………… 卷二 诗二 鄮西竹枝词五十首 宁波 文种 黄公林 ………… 卷三 论说 考辨一 禘说一 禘说二 禘说三 ………… 卷四 论说 考辨二 卦变考 左传揲蓍占法 宋遗民广录订误 卷五 论说 考辨三 隶书考一 隶书考二 隶书考三 ………… 卷六 论说 考辨四 读洪武实录 读弘治实录二则 读史琳传 ………… 卷七 序一 送方田伯南还序 送张汉瞻道兄南还序 送宣城梅耦长南还序 ………… 卷八 序二 赠高废翁先生序 李杲堂先生五十寿序 黄子鸿六十寿序 ………… 卷九 序三 海外遗集后序 盛讷夫诗序 明儒学案序代 ………… 卷十 记 应岙先茔记 逸老堂记 追记先世所藏令旨事 ………… 卷十一 书 与钱汉臣书 与从子贞一书 致董道权二通 ………… 卷十二 传 戴敬夫先生传 董氏五先生世传 文学贾若水先生传 ………… 卷十三 (明史)新乐府 上 沉瓜步 李太师 百岁衣 ………… 卷十四 (明史)新乐府 下 曹妃怨 定安南 王江泾 ………… 附一 重要序跋 附二 传记资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