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介祺尺牍(尺海第一辑)

陈介祺尺牍(尺海第一辑)

  • 字数: 253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陈继揆,孙嘉奇
  • 商品条码: 978755064299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原书《秦前文字之语》为陈继揆整理陈介祺先生遗著数种之一。检家藏书札底稿及《秦前文字之语》手订本,参以影印本,稍加整理。潘氏为首,倡议者也,王卷次之,董理者也,今 仍其次第,不因订交早晚更改之。体例则悉依陈介祺订正之例,有节略,有增补,年月颠倒者理顺之。本次整理在《陈介祺尺牍》初版整理本《秦前文字之语》的基础上,根据体例重 新编排统计,计算具体通数,并补入此前整理中删节的部分,包括涉及簠斋在时事、醫医药、性理、金石、法书、救荒、为官为政等领域的言论。
作者简介
陈继揆,山东人,当代学者,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原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陈继揆乃海丰陈氏后裔,为晚清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六世孙,整理有《簠斋鉴 古与传古》《簠斋论陶》《秦前文字之语》《簠斋金文题识》《簠斋金文考》等。 孙嘉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精彩导读
潘祖蔭,字伯寅,號鄭盫。江蘇吴縣(今蘇州)人。一八三〇年生,一八九〇年卒。祖世恩,道光間任軍機大臣。父曾綬,内閣侍讀。咸豐二年,先生以殿試一甲第三名授編修。同光間,歷任工部、刑部、吏部、户部、禮部侍郎。光緒十一年,任工部尚書。 先生自幼即有金石文字之好。廿五歲,輯録朝鮮日本碑刻爲《海東金石録》,勒成一書,又作兩漢碑表成卷。其後搜集益勤,聞有彝器出土者,輒傾囊購之。所得既夥,遂輯成《攀古樓款識》若干卷。同治十一年,得邰鐘八及史頌、匽侯諸鼎。十三年,左宗棠自關中輦致盂鼎。鼎乃嘉道間岐山出土,初爲當地宋氏所得,後爲周氏豪奪以去。左氏購以重資,擬舁送關中書院,置之中天閣上,旋聞伯寅愛之,即慨然持贈。文凡二百九十五字,世間殊絶之品也。先生搜集金石文字,品類繁多,自鐘鼎至於石刻磚瓦。山左陶文發現,先生倩人往赴其地,廣爲收集,所藏亦夥。 潘陳兩家,本爲世交,先生之祖與簠齋之父同官中樞,先生之叔季玉與簠齋亦早結識。同治十三年,因鮑子年先生紹介,二先生遂成文字交。簠齋早有盂鼎考釋之作,乃并以邰鐘釋文送請正是。先生亦以所藏金文款識册相寄,簠齋爲之讀注。 先生尚義而有力,以故好刻先賢遺著及時人所著書。先後刻吴玉搢《别雅》、《紐匪石日記》、《許印林遺書》、程稚蘅《吴郡金石目》、吕氏《百磚考》、韓氏《寶鐵齋金石跋》、陳簠齋《傳古别録》、《鮑臆園手札》等。後將舊刻諸書彙爲《滂喜齋叢書》,復彙刻《功順堂叢書》。 先生得簠齋書札,甚珍重之,堅欲合鮑、王、吴諸先生所得書刻而傳之。體例商定,且已寫版一卷,或云三卷。卒未成書,實屬憾事,亦可感矣。 某年,先生回吴中,簡牘往還,遂爾斷絶。 一 伯寅世大兄少農大人台座:歸里廿年,久隔京華音問。前承惠緘,并賜新刻叢書。時以老妻長子相繼去世,心緒至惡,不能搦管,久之則欲言而囁嚅,又畏斟酌字句,心怯目眊,遂益遲遲。自省多疚,知大君子必不深責也。六月又於雪帆兄處寄手翰,并大刻各種,齒及賤名,尤深惶悚。子年兄處又屢寄尊齋新獲彝器各拓,自以邰鐘爲至精,兹妄釋其文,寄請教正,尤望寄示考釋,并指繆誤是企。仍由子年兄轉寄甚便,不敢求專復也。外金文三十二紙,乞鑒定。邰鐘可拓四紙,以小者刻尊考傳之,拓成先望賜寄。弟衰病無善狀,又事事須自爲,無優游之樂,不足爲大雅道也。手覆,即問台安。尊大人前乞過庭言及,仰念不具。世愚弟陳介祺頓首。 同治十二年癸酉六月六日 二 伯寅尊兄少農世大人台座:七月九日奉閏月十八日手復,并款識圖説册、金文各種,敬謝敬謝。祺於金文思通古人之意而讀書識字不多,乃承謙獎過辭,惶悚多矣。兹奉簠文一、簋二、鼎五、卣七、尊四、又一、三、壺盤鐸各一、匜四,共卅紙,乞審定之。尤企舊拓及家藏器拓分之副及。餘具附紙。即問台安不備。館世愚弟陳介祺頓首。 同治十二年癸酉七月十日附箋
目录
前言一 整理説明一 卷一 致潘祖蔭書(四十九通) 卷二 致王懿榮書(五十九通) 卷三 致鮑康書(四十六通) 卷四 致吴雲書(二十五通) 卷五 致吴大澂書(三十八通)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