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交错(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研究三部曲)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交错(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研究三部曲)

  • 字数: 444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任重|
  • 商品条码: 978730034242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3
  • 印次: 1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交错是“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维度。本书以清华大学实体/程序交互的模块化民事诉讼法教学体系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习者在接触法学之初就扣好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的“第一粒扣子”。本书共分为15讲,具体涵盖了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民法典视域下的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视域下的民法典,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目的之重塑,请求权基础规范与诉讼标的规范的协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重塑,实体/程序交互的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分配的程序导向反思,形成判决与虚假诉讼的规制,实体导向的必要共同诉讼,连带责任的共同诉讼类型,必要共同诉讼程序导向的反思,实体导向的法官释明论,民法典和公司法的诉讼分析以及实体/程序交互的股东代表诉讼。本书提出了实体/程序交互的民事诉讼“一、二、三、四”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是清华大学特色课程“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指定教材。
作者简介
任重: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德国萨尔大学法学博士(国家公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编委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及会刊《民事程序法研究》执行主编。在海内外出版、发表中/外文著作、译作和学术论文、译文80余部/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和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获第八届、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第十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论文奖,第三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首届法律出版社金獬豸奖,2018年度法律出版社十大好书(榜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和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最高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讲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1 第一节 位于交汇处的协同实施研究 2 第二节 分合之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协同实施研究 3 第三节 协同之困:两法协同实施的四重困境 10 第四节 协同之法:可能的协同实施分析框架 17 第五节 亲近实体法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22 第二讲 民法典视域下的民事诉讼法 24 第一节 法典化运动中的民事诉讼法 24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试行化” 28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正式化” 32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去试行化”的希尔伯特问题 39 第五节 以民法典为参照的民事诉讼基础理论重塑 48 第三讲 民事诉讼视域下的民法典 50 第一节 民法典中的诉讼规范 50 第二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规范模式 55 第三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诉讼构造 63 第四节 作为诉讼规范的共同危险行为 72 第五节 侵权责任编的诉讼审视 77 第四讲 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目的之重塑 80 第一节 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机制的民事诉讼法 80 第二节 权利保护说的证成 82 第三节 纠纷解决说的反思 93 第四节 权利保护说的回归 96 第五讲 请求权基础规范与诉讼标的规范的协同 98 第一节 侵权责任请求权基础规范的诉讼转换难题 98 第二节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要件重叠 102 第三节 动物致害请求权基础的关系重塑 104 第四节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证明责任评价分层 110 第五节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诉讼构造 115 第六节 侵权责任编诉讼标的规范体系的重塑 117 第六讲 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重塑 122 第一节 我国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二元化 122 第二节 我国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历史变迁 126 第三节 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模式 133 第四节 我国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一元模式的重塑 142 第五节 作为两法协同之钥的诉讼标的 (诉讼请求) 147 第七讲 实体/程序交互的民事证明责任 149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实体导向和程序导向 150 第二节 举证责任的程序导向 154 第三节 证明责任概念的正当性重述 160 第四节 实体导向的证明责任分配方法 166 第五节 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重塑 172 第八讲 证明责任分配的程序导向反思 177 第一节 证明责任论的“现代”挑战 177 第二节 具体举证责任的体系定位 180 第三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实质标准反思 185 第四节 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的现代修正 189 第五节 证明责任的程序导向缘何发生 194 第九讲 形成判决与虚假诉讼的规制 196 第一节 《民法典》对民事判决效力的实体指引 197 第二节 公权力介入私法秩序之谦抑性 201 第三节 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 204 第四节 《民法典》第229条的程序检视与诉讼应用 216 第五节 《民法典》第229条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重塑 219 第十讲 实体导向的必要共同诉讼 222 第一节 必要共同诉讼的程序导向 222 第二节 程序导向模式的成因及实践反馈 223 第三节 我国必要共同诉讼的模式转换 231 第四节 实体导向下必要共同诉讼的制度重塑 241 第五节 实体/程序交互的共同诉讼 249 第十一讲 连带责任的共同诉讼类型 250 第一节 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的边缘化 251 第二节 实体/程序交互的民事诉讼理论分层 252 第三节 连带责任共同诉讼的基础理论检视 263 第四节 连带责任型普通共同诉讼的基础理论证成 268 第五节 实体/程序交互的民事诉讼理论分析框架 273 第十二讲 必要共同诉讼程序导向的反思 276 第一节 多数人侵权共同诉讼的程序导向 277 第二节 “案件基本事实查明”之实践标准探析 279 第三节 “合一确定判决必要性”标准的再解读 285 第四节 对诉讼标的标准的再认识 288 第五节 比较法对民事诉讼理论分析框架的挑战 292 第十三讲 实体导向的法官释明论 294 第一节 《民法典》时代的释明变更诉讼请求 295 第二节 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标准化困境 298 第三节 关于法律关系性质与民事行为效力的释明 301 第四节 关于解除、请求数额、变更与追加当事人及第三人的释明 307 第五节 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标准重塑 314 第六节 实体/程序交互的案例研究方法 320 第十四讲 民法典、公司法的诉讼分析 323 第一节 实体法典的诉讼分析对象 324 第二节 实体法典的诉讼分析方法 326 第三节 新公司法中的程序要素 334 第四节 程序要素的类型整合 335 第五节 程序要素的阶层化 336 第十五讲 实体/程序交互的股东代表诉讼 339 第一节 实体/程序交互的公司法 339 第二节 《公司法》第189条的诉讼分析 341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实体事项/程序事项” 344 第四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形态及构造 348 第五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判决效力及其他 353 关键词检索列表 357 后 记 3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