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义民法学——总则、物权

教义民法学——总则、物权

  • 字数: 287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刘洋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136544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简明型教材,意在运用干净、简洁的语言,对于民法的主要制度、基本法理作尽可能清晰的阐释和分析。 本书之阐释,均秉持教义学理念,将实证法规则作为思考论述的起点,并且深入潜伏于法条背后的价值取向。 本书融入相应法律制度所对应的事实场景及相关典型案例,让法律规范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得以重建,对于引导法科学子把握民法规范的适用情境、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本书以相对有限的篇幅,呈现诸法律规则的立法意旨、规范内涵、比较法渊源以及适用中可能涉及的核心问题,能够让初学者以相对较低的时间成本,有效地建立对《民法典》精义的认识。
作者简介
刘洋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法院特聘教授、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曾任上海金融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挂职)。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弗莱堡大学、科隆大学、奥格斯堡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台湾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或短期访学。研究方向为民商法、金融法。在《法学研究》《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浦江学者”“上海市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获评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00 第一节 民法的性质和体系/00 一、 民法的性质/00 二、 民法的体系/00 第二节 民法的渊源/00 一、 法律渊源的内涵和功能/00 二、 法律与法律解释/00 三、 行政法规/00 四、 习惯法/00 五、 司法解释/00 六、 指导性案例/00 七、 法律行为(契约)/0 八、 国际条约/0 第二章 总则/0 第一节 民法总则的功能与实现技术/0 一、 民法总则的功能/0 二、 民法总则的立法技术/0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0 一、 基本原则及其功能/0 二、 私法自治/0 三、 合法权益受保护/0 四、 人格平等/0 五、 信赖保护/0 六、 公平/0 七、 诚实信用/0 八、 公序良俗/0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0 一、 法律行为的类型/0 二、 意思表示及其构成/0 三、 意思表示的生效/0 目 录Contents 001 002 第四节 意思表示瑕疵:欺诈/0 一、 欺诈的构成要件/0 二、 第三人欺诈/0 三、 基于欺诈的撤销权/0 第五节 意思表示瑕疵:胁迫/0 一、 胁迫构成要件/0 二、 第三人胁迫/0 三、 基于胁迫的撤销权/0 第六节 意思表示瑕疵:重大误解(错误)/0 一、 重大误解的类型/0 二、 重大误解的撤销权/0 第七节 意思表示瑕疵:通谋虚伪意思表示/0 一、 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的双层规范结构/0 二、 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的效力与第三人保护/0 第八节 意思表示瑕疵:真意保留/0 一、 真意保留的利益格局/0 二、 真意保留的法律效果/0 第九节 意思表示瑕疵:戏谑表示(非诚意行为)/0 一、 戏谑行为的利益格局/0 二、 戏谑行为的法律效果/0 第十节 法律行为解释/0 一、 法律行为解释的概念/0 二、 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0 三、 补充性的法律行为解释/0 第十一节 行为能力/0 一、 行为能力的内涵和类型/0 二、 无行为能力的法律效果/0 三、 限制行为能力的法律效果/0 四、 监护制度/0 003 004 第十二节 代理/0 一、 代理制度的功能和体系定位/0 二、 代理权与基础关系/0 三、 代理行为/0 四、 无权代理/0 五、 表见代理/0 第十三节 法律行为的形式/0 一、 形式自由原则/0 二、 要式行为/0 第十四节 法律行为的内容/0 一、 法律行为内容自由及其限制/0 二、 法律禁令作为法律行为的边界/0 三、 公序良俗作为法律行为的边界/0 第十五节 条件、期限和须经同意的法律行为/0 一、 法律行为附条件/0 二、 法律行为附期限/0 三、 须经同意的法律行为/0 第十六节 格式条款/0 一、 格式条款的界定和判断/0 二、 格式条款纳入合同和“突袭条款”排除/0 三、 格式条款的解释/0 四、 格式条款效力控制/0 五、 合同漏洞及其填补/0 第十七节 自然人/0 一、 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教义学构造/0 二、 人格权保护/0 三、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0 第十八节 法人/0 一、 法人的通用规则/0 二、 营利法人/ 三、 非营利法人/ 四、 特别法人/ 第十九节 非法人组织/ 一、 非法人组织的设立/ 二、 非法人组织的治理架构和责任承担/ 三、 非法人组织的终结/ 第二十节 诉讼时效/ 一、 诉讼时效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二、 一般诉讼时效的长度及其调整/ 三、 诉讼时效进行的障碍事由/ 四、 诉讼时效届满的效力及其意定调整/ 第二十一节 权利体系/ 一、 权利的概念及其规范要素/ 二、 权利的类型化/ 三、 权利的行使和限制/ 第三章 物权/ 第一节 物权的界定/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 物尽其用和效率理念/ 二、 物权法定及其缓和/ 三、 物权绝对及其展开/ 四、 区分原则和无因原则/ 五、 公示原则/ 六、 特定性及确定性原则/ 七、 自治原则/ 第三节 物权的类型划分/ 一、 完全物权和定限物权/ 二、 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 005 006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 一、 物权请求权的功能和特征/ 二、 物权请求权的类型/ 第五节 占有/ 一、 占有的规范要素/ 二、 占有的法律功能/ 三、 占有的类型界分/ 四、 占有的法律保护/ 第六节 物权变动: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一、 动产物权变动/ 二、 不动产物权变动/ 三、 善意取得(从非权利人处取得)/ 第七节 物权变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一、 添附/ 二、 征收/ 三、 基于裁判文书/ 四、 继承/ 第八节 所有权/ 一、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框架下所有权的三分形态/ 二、 共有/ 三、 建筑物区分所有/ 四、 相邻关系/ 第九节 用益物权/ 一、 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则/ 二、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 宅基地使用权/ 四、 农地承包经营权/ 五、 农地经营权/ 六、 居住权/ 七、 地役权/ 第十节 担保物权/ 一、 担保物权的通用规则/ 二、 抵押权/ 三、 质押权/ 四、 留置权/ 五、 增信措施的性质和法律效果/ 六、 功能主义视野下的非典型担保形式/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