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荀子教育思想现代启示录/教育薪火书系

荀子教育思想现代启示录/教育薪火书系

  • 字数: 390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作者: 胡征|责编:张书剑|总主编:张斌贤
  • 商品条码: 978720311214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荀子教育思想现代启 示录/教育薪火书系》以荀 子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 叙述,客观全面评价,不 有意拔高教育家的贡献, 注重教育家闪光点的挖掘 和传播,是教育家历史画 卷现代版的呈现。书系成 规模、系统化,学术性和 可读性强,具有较强的收 藏价值,适合各中小 学图书室和大学图书馆选 择配置。
精彩导读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 以游学始,以学者终 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 代,我国出现了继孔、孟 之后的一位大思想家和大 教育家——荀子。他与孔子 、孟子一起,被后世称为“ 三圣”——孑L子(至圣)、孟 子(亚圣)、荀子(后圣)。 翻开《史记》,关于荀 子的记载颇为简短,总共 也不过200多字:“荀卿, 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 齐(史家考证推断,‘五十’应 为‘十五’之误)。邹衍之术迂 大而闳辩;夷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 善言。故齐人颂日:‘谈天 衍,雕龙爽,炙毂过髡。’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 时,而苟卿最为老师。齐 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 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 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 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 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 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 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 巫祝。信禚祥,鄙儒小拘 ,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 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 卒,因葬兰陵。” 《刘向别录》中所记载 的要详细一些:“孙卿,赵 人,名况。方齐宣王、威 王之时,众天下贤士于稷 下,尊宠之。若邹衍、田 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 日列大夫。是时,孙卿有 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 。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 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 ,而孙卿三为祭酒焉(祭酒 犹今之主任)。齐人或谗孙 卿,孙卿乃适楚。楚相春 申君,以为兰陵令。或谓 春申君日:‘汤以七十里, 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也
目录
第一章 荀子的人生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以游学始,以学者终 第二节 荀子的文学造诣——辞赋之祖 第三节 荀子的治国之术——礼法并用 第二章 荀子的思想 第一节 荀子的思想学说——中华文化的第 一次大融合 第二节 荀子的思想著作——《荀子》 第三节 荀子的教育论著——《劝学》 第三章 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 化性起伪,弃恶从善——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安邦理民,教育兴国——教育的使命 第三节 君子成人,德性教化——教育的目的 第四节 环境育人,教使之然——教育的作用 第四章 教育的对象和功能 第一节 全民施教,全民选才——教育的对象 第二节 启发诱导,循循善诱——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补偏救失,因材施教——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始乎为士,终乎为圣——教育的功能 第五章 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节 教书育人,遵循三法——教学的方法 第二节 教书有式,譬辩结合——教学的方式 第三节 积渐全尽,培养习惯——教学的目的 第四节 学有所乐,赏识教育——教学的艺术 第六章 教师的地位和意义 第一节 尊师重傅,天地君亲——教师的地位 第二节 师法并举,人之大宝——教师的作用 第三节 德艺并举,师术有四——教师的资历 第四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的意义 第七章 学习的理念和过程 第一节 终身学习,学不能已——学习的理念 第二节 学以致用,由行致知——学习的目的 第三节 解蔽救偏,兼陈中衡——学习的视角 第四节 不能则学,闻见知行——学习的过程 第八章 学习的精神和途径 第一节 锲而不舍,学贵坚持——学习的精神 第二节 积微者答,重在积累——学习的方式 第三节 以近知远,融会贯通——学习的方法 第四节 隆师亲友,博学省己——学习的途径 第九章 学习的态度和境界 第一节 学问不厌,知而好问——学习的态度 第二节 善假于物,学思兼顾——学习的手段 第三节 学之如蜕,臻美致新——学习的使命 第四节 虚壹而静,虚心专一——学习的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