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以新时期宁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以新时期宁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 字数: 210
  • 出版社: 宁夏人民
  • 作者: 白亮|
  • 商品条码: 978722708162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文是白亮《中国当代 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 ——以新时期宁夏文学为中 心的考察》的序言及目录。 作者是白亮的老师,回忆其 学生时代勤奋踏实,论文成 果颇丰。当下中国当代文学 “地方史料”研究薄弱,白亮 此书开了好头。 该书以宁夏文学为个案 ,具有多方面价值。从大量 史料中展现宁夏地方文学史 鲜活面貌,如《朔方》在五 六十年代就为宁夏文学崛起 奠基;注重史料与点面结合 ,立足宁夏又观照全国,阐 释“地方文学”与“国家文学” 互动关系。 全书包括绪论、四章主 体内容和结语,分别从《朔 方》发展、作家队伍构建、 文学批评话语、诗歌生态等 方面展开研究,并附有多项 附录。此书对“中国当代文 学地方史料的整理和阐释” 课题有开创性价值,有望推 动该领域研究进入新阶段。
作者简介
白亮,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国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当代文坛》《现代中文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文学评论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文学研究专著1部,编著2部。曾获评北京高等学校优质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卓越青年教师”“青年教学名师”;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省部级)。
目录
绪论 “地方路径”视域内的宁夏当代文学 第一章 《朔方》与新时期宁夏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创刊、复刊与更名 第二节 五次改版及其有效性 第三节 启事、广告与征文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中国潮”与微型小说的“读者路” 第五节 着力培养本地作者 第六节 “向全国进军”与“三棵树”效应 小结 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当代文学的史料价值 第二章 “二张一戈”与新时期宁夏作家队伍的构建 第一节 “宁夏出了个张贤亮” 第二节 “二张一戈”的命名 第三节 文学机构对“二张一戈”的推介 第四节 文学评奖对“二张一戈”的助推 小结 地方文学生产机制之于经典作家的重释 第三章 宁夏文学批评的话语构建、经验生成与实践效应 第一节 文学批评对“张贤亮形象”的塑造 第二节 “好大一棵树”的影响与引领 第三节 关于“歌颂与暴露”的争鸣 第四节 地域性的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 第五节 文学实践与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 小结 地方文学制度构建、地方性视野与中国经验 第四章 新时期宁夏诗歌生态的形成与构建 第一节 “大风歌”、牧歌和飘香的“沙枣花” 第二节 “光辉永照宁夏川” 第三节 “朦胧诗潮”的回应与“新边塞诗”的兴起 第四节 诗会、专栏、专号的筹办 小结 “地方”的文学表征及其意义阐释 结语 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 附录 一、宁夏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情况(第一届—第十三届) 二、《朔方》(原《宁夏文艺》)大事记(1977—2000年) 三、“二张一戈”评论统计——以《朔方》(1979—2000年)为中心 四、《朔方》的《评论》栏目(1977—1984年)部分专栏文章目录 五、《朔方》的《诗歌》栏目(1980—1988年)设置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