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韩帅帅|总主编:孙斌栋
  • 商品条码: 978757661823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城 市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新 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 要求。本书以中国城市如 何通过空间规划以实现生 态绩效提升为关键议题, 通过构建“减污、增绿、防 灾”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内 涵框架,分别从市辖区和 市域尺度研究了人口空间 结构对于空气污染、绿色 空间和热岛效应的影响。 从城市生态整体性和空间 多尺度性来看,单一的空 间结构不一定具有绝对高 的生态绩效。中国城市正 在大范围地推广新城新区 和工业园区建设,“一刀切” 地实施多中心规划具有生 态风险,要根据不同的生 态问题、不同的空间尺度 选择合适的空间规划方案 ,以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生 态绩效的目的。 本书主要面向对城市地 理、区域经济、城市与区 域管理等相关专业感兴趣 的读者。
目录
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 1.1.1 现实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1.3 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一:城市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 1.2.2 研究思路二: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研究的概念框架 1.2.3 研究框架 1.3 可能的创新与贡献 2 文献评述与理论框架 2.1 文献评述:基于理论视角 2.1.1 空间结构相关经典理论回顾 2.1.2 空间结构对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2.1.3 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 2.1.4 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作为影响机制的必然性 2.2 文献评述:基于实证视角 2.2.1 空间结构对空气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研究不足 2.2.2 空间结构对绿色空间建设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研究不足 2.2.3 空间结构对热岛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研究不足 2.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2.3.1 理论框架 2.3.2 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假说 2.3.3 机制研究假说 2.4 本章结论与启示 3 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基本事实 3.1 空间结构的概念辨析与特征 3.1.1 空间结构的概念辨析 3.1.2 空间结构的特征 3.2 空间结构的研究单元与数据 3.2.1 研究单元:市辖区与市域 3.2.2 研究的子单元 3.2.3 数据来源 3.3 空间结构的测度 3.3.1 市辖区尺度 3.3.2 市域尺度 3.4 空间结构的基本事实描述 3.4.1 市辖区空间结构现状与演化 3.4.2 市域空间结构现状与演化 3.5 本章结论与启示 4 空间结构与空气污染 4.1 引言 4.2 空气污染的时空演变 4.2.1 空气污染物的数据介绍 4.2.2 空气污染的基础事实描述 4.2.3 空间结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4.3 模型、变量与估计结果 4.3.1 模型介绍与变量说明 4.3.2 基本结果 4.3.3 稳健检验 4.3.4 机制检验 4.4 本章结论与启示 5 空间结构与绿色空间 5.1 引言 5.2 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变 5.2.1 绿色空间的数据来源与指标设计 5.2.2 绿色空间的基础事实 5.2.3 空间结构与绿色空间的关系 5.3 变量与模型结果 5.3.1 变量选取 5.3.2 基本结果与稳健检验 5.3.3 机制检验 5.4 本章结论与启示 6 空间结构与热岛效应 6.1 引言 6.2 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 6.2.1 热岛效应的空间尺度性 6.2.2 热岛强度计算的数据来源 6.2.3 热岛强度的基础事实 6.2.4 空间结构与热岛强度的关系 6.3 变量与模型结果 6.3.1 变量选取 6.3.2 基本结果与稳健检验 6.3.3 机制检验 6.4 本章结论与启示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城市生态绩效综合分析 7.2 研究结论 7.2.1 减污、增绿和防灾构建起城市生态优化的研究框架 7.2.2 市辖区和市域的降污策略不同 7.2.3 多中心可以提升市辖区和市域的绿色空间建设绩效 7.2.4 多中心结构有利于降低市辖区和市域的热岛强度 7.2.5 人口空间结构能够带动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以实现城市生态绩效的提升 7.2.6 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具有尺度适用性 7.3 政策启示 7.3.1 高密度的集中紧凑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城市生态优化 7.3.2 因地制宜为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生态要素选择合适的空间结构 7.3.3 新城新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城市部分生态要素的绩效 7.3.4 发挥政府在人口流动和生产力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7.4 未来展望 7.4.1 完善并提高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 7.4.2 加强识别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生态的因果关系的研究 7.4.3 补充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生态的案例研究和个体行为研究 7.4.4 系统地拓展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影响的其他作用机制 附录 附录1 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有关中英文文献的分析设定 附录2 市辖区和市域的样本城市 附录3 集中指数、集聚指数的计算方法说明 附录4 空间结构对水污染的影响 附录5 空间结构对平均温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