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同(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古都大同六书)

大同(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古都大同六书)

  • 字数: 270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作者: 编者:安大钧
  • 商品条码: 978720309021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古都大同六书总序 《大同——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课题评审意见 绪论 大同古都——承前启后,融续中华 第一节 融“胡汉”一体——中华民族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控北御南——中国都城战略大转移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东延与北展 第一章 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 古地理基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二 自然分界标志——阴山山脉 三 人文分界标志——万里长城 第二节 复合的经济结构 一 农耕与游牧之差别 二 农耕与游牧之冲突 三 大同经济结构之演变 第三节 大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贡献 一 大同成为民族融合之都的历史要因 二 大同地区民族的融合轨迹 第二章 和亲与移民——中华民族融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先秦时期晋、赵之地的通婚联姻 一 晋、赵之地与夷狄的通婚联姻 二 晋、赵与华夏诸国的通婚联姻 第二节 平城——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的起点 一 白登之围与平城和亲 二 琵琶老店与昭君出塞 第三节 魏晋时期平城的和亲之路 一 北魏与匈奴的和亲 二 前燕与北魏的和亲 三 后秦与北魏的和亲 四 北凉与北魏的和亲 五 北魏与柔然的和亲 第四节 和亲——汉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推手 一 和亲与中国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拓展 二 和亲推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第三章 学习与借鉴——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大道 第一节 胡服骑射——民族学习之滥觞 一 胡服骑射的背景 二 胡服骑射的推行 三 大同与胡服骑射 四 胡服骑射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北魏迁都——民族学习之典范 一 北魏迁都的时代背景 二 大同与北魏迁都 三 北魏迁都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双向学习 一 民族学习的原因 二 民族学习的特点 三 民族学习的结果 第四章 北魏——大同古都文明的主要创造者 第一节 民族融合中成长的拓跋鲜卑 一 鲜卑民族与大鲜卑山 二 后来居上的拓跋鲜卑 三 由部族联盟进入国家建构 第二节 建都平城——北魏王朝的辉煌 一 建都平城,据南御北 二 三教并尊,文化包容 第三节 孝文改革:承前启后,构建中华 一班禄制、定法律、选人才,完善国家建构- 二均田制 三三长制,重构社会基层组织 四迁都洛阳,易服、变音、改姓 第四节 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北魏建国之策 一 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 二 虚怀若谷,兼容并包 三 通婚、移民,民族大融合 第五章 流风启隋唐余韵育西京 第一节 隋唐时的大同 一 唐前期的大同 二 安史之乱后的大同 三 胡汉交融的河朔文化 第二节 余韵育西京 一 辽代的西京 二 金承辽制 第六章 元明清——边贸中心和军事重镇 第一节 大同行政区划 一 元代大同沿革 二 明代大同沿革 三 清代大同沿革 第二节 战争和贸易来往 一 重要的边关要垒 二 镇边三名将 三 繁荣的大同马市 四战争和军事消费 第三节 盛极一时的商贸重镇 一 元代大同的商贸 二 清代大同的商贸 三 大同地区的开荒移民 第四节 宗教和民风民情 一 开放的宗教习俗 二 兴盛的元代杂剧 三 大同地区的回族 四 大同地区的民情民俗 余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