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美国漫画:一部历史
字数: 520
出版社: 广西师大
作者: (美)杰里米·道伯 著;陈友勋 译
商品条码: 978755986819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1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美国漫画:一部历史》讲述了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至今150多年的美国漫画历史。按照时间顺序,本书涉及的内容包括“美国讽刺漫画之父”托马斯?纳斯特与其创造的众多漫画形象、美国报纸连环漫画的黄金时期、英雄漫画的第一次热潮、漫威漫画革命、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地下漫画运动,以及21世纪的经典漫画如《蝙蝠侠》《超人》等的发展。本书研究了不同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与漫画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对连环漫画、政治漫画、超级英雄漫画等不同类型作品以及与漫画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详细梳理,回溯了过去150年的美国历史,透过漫画解读了美国文化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杰里米?道伯(Jeremy Dauber),1975年出生于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犹太文学和美国研究教授。出版过《犹太喜剧》(Jewish Comedy)和《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世界》(The Worlds of Sholem Aleichem),两本书都曾入围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现居美国纽约。 译者简介: 陈友勋,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现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重庆市外文学会理事、重庆翻译学会成员、重庆翻译家协会成员。
精彩导读
当托马斯?纳斯特开启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时,美国开始变成类似 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这个国家,漫画也是如此。 在1870年到1900年间,美国人口翻了一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民的迁入。与之对应,城市人口也增加了两倍,从而加速了美国的城市化转变(到1890年,纽约 40%的人口都是移民出身)。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渴望获悉最新的时事新闻,而像《哈波斯周刊》这样每周发行一次的杂志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同一时期,报纸的数量就从489种增加到了 1967种;总发行量也增长了4倍多,从260万份增至1500万份。新型高速印刷机每天可以印刷多种版本,广泛传播通过新发明的电报获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消息。报纸之间的这种竞争(纽约市在19世纪90年代有19种英文日报,更不用说那些周刊和外语 报纸了)降低了它们的价格,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黄金时代。 移民是出版商特别感兴趣的目标读者,因为他们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大多居住在城市, 因此是一个更加集中的消费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出版商为何不像对待其他读者一样,想办法从他们身上赚钱呢?他们当然想,然而,由于移民的母语不是英语,这就往往使得英语报 纸难以销售。一个解决方案是,利用美国强制设立的公立学校教育,在报纸上开发对移民子女有吸引力的特色内容——这样一来, 母语为英语或英语熟练程度高的移民子女就会说服他们的父母,从而购买他们喜欢的报纸。 这在移民自己的行业中已经有了一些先例,但这些报纸一般都是以美国的漫画周刊为蓝本的,因此本身就与移民具有渊源。1876 年,《爬客》(Puck)在圣路易斯作为德语杂志开始发行,它在很大程度上模仿《笨拙》,针对的目标读者是像托马斯 ?纳斯特的父母一样的移民。它的英文版在第二年开始发行,但很快就达到了6位数的发行量,这激发《爬客》麾下的一些艺术家于1881年创办了另一本杂志《贾奇》(Judge)。与杂志同名的贾奇本人,在创刊词中这样说道:“我创办《贾奇》是出于兴趣。我们的目标不是金钱,只有那些肮脏的灵魂才会被金钱牵着鼻子走。” 虽然《贾奇》显得有点清高,但它和《爬客》都是纳斯特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美国漫画成为一种政治力量。《爬客》公开支持民主党,在 1884 年的总统大选中,格罗弗 ?克利夫兰( Grover Cleveland)认为帮助自己获胜的最大功臣就是《爬客》的社论 和漫画。四年后,本杰明 ?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因《贾奇》在竞选过程中帮助自己击败克利夫兰而对其做出过类似评价;《贾奇》甚至收到了来自共和党的捐赠。《生活》(Life)是那个时代美国的第三大漫画周刊,但它不关心政治。据说 H.L.门肯(H. L. Mencken)曾这样出言相讥:“给我一个优秀的漫画家,我可以解雇一半的编辑人员。”不过,这句话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 周刊的漫画通常由一张图片配上两行笑话、一句双关语、解释性的独白或标题组成,模仿当时流行的杂耍喜剧(其中一般有一些少言寡语的钢铁直男和一帮插科打诨者在对话)。杂耍喜剧以滑稽表演和民族幽默而闻名,报纸周刊也借鉴了这一点:比如《爬客》就以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爱尔兰人的漫画而名声大振,经常通过拉链浣熊(Zip Coon)、坦博(Tambo)和博纳斯(Bones)等角色的刻板形象来描绘黑人。但一位来自中西部且是移民出身的新闻记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注意到了漫画的成功。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行业巨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漫画。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于1847年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家庭,17岁时移民到了美国。在为联邦政府进行了一段乏善可陈的战斗之后,他定居在圣路易斯,并进入了报纸行业。在25岁的时候,他抛弃了当初创办的德语报纸,将《邮报》(Post)与《电讯报》(Dispatch)合并成一份报纸,并且该报纸至今仍在发行。后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他在 1883 年,以34.6万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1000 万美元)从“强盗大亨”杰伊?古尔德(Jay Gould)手中买下了陷入困境的《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两年后,《纽约世界报》卖出了 20 万份, 但普利策采取的促销方法会让那些对这个新闻业最高奖项背后令人敬畏的名字不太熟悉的读者感到惊讶: 他关注的是耸人听闻的丑闻以及那些 能够迎合人类猎奇心理的故事——类似于今天街上的八卦小报的一贯做法。不过普利策除了迎合读者的心理本能,还关注报纸的视觉效果。 1841年以前,美国禁止在星期天(安息日)出版报纸。后来,《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打破了这一禁令,但在普利策之前,很少有报纸愿意冒引起公众不满的风险。 1885 年,在买下《纽约世界报》两年之后,普利策把“周日副刊”扩展了5倍,达到了20页在接下来的十年之内,它的页码会翻倍,甚至更多。最重要的是,他还仿效《爬客》和《贾奇》的做法,在 1889 年推出了“喜剧副刊”。这一举措 的目的是迫使一家地区性竞争对手——《纽约每日画报》——关门大吉。 但这种做法却产生了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励其他报纸 推出周日版。于是到了 1890 年,在美国发行的周日报刊居然高达 250种之多。 普利策的成功得益于另一项技术创新:高速旋转彩色印刷机。1892 年,《芝加哥洋际报》(The Chicago Inter-Ocean)率先使用这种先进的机器; 到了第二年,普利策也买了一台。 他本打算用出版社的鲜红色和蓝色来重印西方艺术杰作,但他手下负责周日副刊的编辑莫瑞 尔 ?戈达德(Morrill Goddard)产生了另一种想法。毕竟,孩子们都喜欢鲜艳的颜色,而当时的成人漫画周刊却不怎么注重色彩。也许是考虑到建议者的家世显赫(戈达德的外祖父曾任缅因州州长),普利策同意了这种做法。于是,第一本彩色漫画副刊于1893年5月21日出现在《纽约世界报》的页面上,只卖5美分,价格只有高级周刊的一半。 普利策从《芝加哥洋际报》挖走了报纸副刊的艺术总监查尔斯?W.萨尔伯格(Charles W. Saalburg)。在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美国漫画人物诞生的前一年,萨尔伯格就创作了《叮呤小子》(The TingLing Kids),这是一部关于一群中国人的漫画。除了保存在学术纪录中,《叮呤小子》 在所有文献记录中都被略去不提,这充分说明了“其他种族”在美国文化记忆中的遭遇。萨尔伯格在漫画史上的位置最终落到了幕后,他选择和一位与美国漫画的起源密不可分的艺术家合作。 在以前的职业生涯中,理查德?费尔顿?奥特考特(Richard Felton Outcault)曾作为托马斯?爱迪生的全职雇员,为这位发明家的杂志《电气世界》(Electrical World)提供科学插图。(有一次,奥特考特没有认出发明家本人,不小心用一把尺子砸了他的屁股。后来爱迪生以牙还牙,对他进行了报复,于是奥特考特考虑给自己的裤子在臀部做个包边加厚,然而不幸的是,“那是他当时唯一的一条裤子”。) 1890 年,奥特考特开始向周刊出售自己创作的漫画作品,其中包括在贫民窟和廉价公寓生活的场景。他的作品引起了戈达德的注意,后者于1894年 雇用他为《纽约世界报》全职工作。 奥特考特不是唯一一个记录儿童生活的画家。不过,奥特考特在漫画中反映的美国穷孩子如何玩耍的情景,在著名的丑闻揭露者雅各布 ?里斯(Jacob Riis)的照片中是不会出现的。原因也许在于:当代摄影为了让画面产生更浓厚的庄严感,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或许是由于进步人士把他们作品中的主角看作需要怜悯和施舍的对象,而不是那种活力四射、独立自主的角色。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奥特考特笔下的人物角色——“黄孩子”米奇?杜根(Mickey Dugan)——以及他的 连环漫画《霍根小巷》(Hogan’s Alley都能带给读者一种惊喜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一种险中之趣。
目录
序言 一项艺术的诞生 i 第一章 漫画的出现和兴起 001 第二章 各领域漫画作品的极速发展 059 第三章 谁会害怕漫画作品? 137 第四章 从接受审查到坎普 201 第五章 涉及限制因素的漫画作品 263 第六章 融合与契约 317 第七章 新的世界 365 第八章 在紧身衣和西雅图之间 425 第九章 新世界(重演和变化) 499 第十章 既是终点,又是起点 545 后 记 599 致 谢 61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