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经学(第三十六辑)
出版社: 广西师大
作者: 彭林 主编
商品条码: 9787559883438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中国经学(第三十六辑)》在“经学历史”“经学文献”“经学义理”等栏目下,汇集了吕友仁《今注本〈三国志·魏书·武帝〉引经辨正》、石瑊《论〈白虎通〉的内外爵制》、高隽《明堂礼祭五帝之形成与确立》、黄人二与童超《〈论语·爲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解——兼论汉魏与今人训诂、絶句之异与两汉举“贤良”之策》、 顾海亮《〈论语〉“能近取譬”新考——兼论孔子言“仁”之“德行”“政事”之分》等12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始文献出发,参考借鉴老一辈经学家的研究理路,对儒家经典文献做了颇具深度的解读和论析,展现了当代经学研究的最新样貌和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彭林,1949年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经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和礼乐文化的研究。
精彩导读
今注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引經辨正吕友仁 内容摘要筆者粗讀今注本《三國志》首卷《魏書·武帝紀》一過,得出其引經注釋失誤50例。其分類有六:一、今注本釋義錯誤者6例;二、今注本釋義的出典錯誤者2例;三、今注本釋義的出典不到位者7例;四、只有釋義而没有指出出典者13例;五、今注本對暗引經文成語既不注釋亦無出典者22例。凡50例。關 鍵 詞《三國志》今注史學經學 衆所周知,“二十四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中的《今注本二十四史》,是我國文化事業中的一件盛事。據《今注本二十四史》出版説明,《今注本二十四史》啓動於1994年,其目的是:“作爲歷史文化直接守護者的歷史學者,有責任爲世界提供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正確闡釋,有責任努力爲民衆争取對民族歷史文化解讀的話語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將與各相關單位通力協作,努力將《今注本二十四史》打造成一部具有思想穿透力與廣泛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從而爲講好中國歷史、推動中國歷史研究做出貢獻。”見已經出版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卷首。此《出版説明》的落款是《今注本二十四史》編纂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對此鏗鏘有聲的歷史擔當與精品追求,筆者表示由衷的欽佩。 《今注本二十四史·凡例》説:“本書的基本特點是史家注史。”《今注本二十四史》卷首。《關於〈今注本二十四史編纂總則〉幾點重要的補充説明》(2017年10月)説:“‘史家注史’是本書的重要特色。‘史家注史’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内容:一、版本的改誤糾繆;二、史實的正義疏通;三、史料的補充增益。”説到“史家注史”,問題就來了。“二十四史”引經極多,有明引,有暗引,以暗引爲主。明引的往往不易看懂,暗引的更難察覺。此其一。“二十四史”中的引經不僅數量極多,而且是居高臨下,作爲指導思想而存在。此其二。由於對以上兩點缺乏認識,今注本許多失誤由此而生,令人惋惜。事關重大,不容緘默。本文特抉發今注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陳壽撰,裴松之注,楊耀坤、揭克倫校注:《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國志》,成都:巴蜀書社,2013年。引經注釋失誤50例,籲請從事今注的朋友注意經學。不敢必是,歡迎批評。 一今注本釋義錯誤者6例 (1)70頁13行此頁碼行數,是今注本《三國志》頁碼行數。下同,不一一説明。:臣松之案:紹死至此過周五月耳,譚雖出後其伯,不爲紹服三年。 今注:服三年:服喪三年。古代禮制,父死,子爲父服喪三年。 按:此條今注文不對題。按:《儀禮·喪服·齊衰不杖期章》:“爲人後者爲其父母,報。”賈公彦疏:“此謂其子後人,反來爲父母在者,欲其厚於所後,薄於本親,抑之。”鄭玄注,賈公彦疏:《儀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668頁。因爲袁譚已經過繼給袁紹的哥哥,所以就不再爲生身父親袁紹服三年之喪,而只服期喪,即守孝一年。 (2)111頁9行:是用錫君衮冕之服。 今注:衮:天子、上公所穿繡龍之禮服。冕:天子、諸侯、卿大夫之禮冠。 按:今注泛泛而論,不切實際。此處是講曹操被天子封爲上公,此衮冕之服自當是上公之衮冕之服。按:《周禮·春官·典命》:“上公九命爲伯,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爲節。”鄭玄注,賈公彦疏:《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640頁。具體到上公的衮服(衣服)來説,就是九章,换言之,衮服上有九種圖案。賈公彦疏云:“九章:初一曰龍,次二曰山,次三曰華蟲,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畫以爲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爲繡。則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鄭玄注,賈公彦疏:《周禮注疏》,第791頁。 (3)111頁11行:六佾之舞。 今注:佾:舞的行列。周代舞佾的制度,天子八佾,即縱横皆八人,八八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六六三十六人。(同上《通鑒》胡注) 按:今注襲用《左傳》杜注之説,大誤。檢視《通鑒》胡注,胡三省注云:“舞佾之數,天子八,諸侯六。杜預曰:‘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六佾,六六三十六人。’服虔曰:‘天子八八,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宋傳隆曰:‘鄭伯納晉悼公女樂二八,晉以一八賜魏絳。’此樂以八人爲列之證也。”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2119頁。按:《左傳》的早期注家有二:東漢的服虔、晉代的杜預。胡三省《通鑒》注原原本本,不僅列舉了杜預、服虔兩家之説,而且通過徵引傅隆之説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胡三省是贊同服虔之説的。而今注者没有看懂這條胡注,竟然採納了杜預的説法。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對這個問題有詳細考證,茲轉録如下: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八、六、四、二,皆指佾數。佾,列也。每佾八人,所謂“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者也。故《白虎通·禮樂篇》云:“八佾者何謂也?佾,列也,以八人爲行列。”《楚辭·招魂》“二八接舞”,王逸注云:“二八,二列也。”《國語》“女樂二八”,韋昭注亦云:“八人爲佾,備八音也。”杜注謂“八八六十四人,六六三十六人,四四十六人,二二四人”,誤。俞樾《茶香室經説》謂“用八直是八人,用六直是六人,大夫四二直是四人,士二直是二人”,尤爲曲説,不可從。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46頁。另外,程樹德《論語集釋》對“八佾”亦有精細論證,結論是“古皆以八人爲列,足證服説之確”,又云“古造字者佾從八人,無八人即非佾”。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36—137頁。 (4)112頁8行:旒,旂旒也。 今注:旂:繪龍有鈴之旗。旒:旂上之飄帶。 按:“旂旒也”之“旂”是個誤字,當作“旗”。在《周禮》中,“旗”是普通名詞,“旂”是專有名詞。知者,《周禮·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爲常,交龍爲旂,通帛爲旜,雜帛爲物,熊虎爲旗,鳥隼爲旟,龜蛇爲旐,全羽爲旞,析羽爲旌。”鄭玄注,賈公彦疏:《周禮注疏》,第859頁。即包括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九旗。旂的定義是“交龍爲旂”。何謂“交龍爲旂”?鄭注云:“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鄭玄注,賈公彦疏:《周禮注疏》,第861頁。意謂旂的正幅上畫有兩條龍,一條頭向上,一條頭向下,象徵上傳下達。此“旂”字,不僅《三國志》各本誤,而且《公羊傳注疏》各本亦誤。 據上引《周禮》及鄭注可知,旂的定義是“交龍爲旂”,今注“繪龍有鈴之旗”是錯誤的。今注説“旒:旂上之飄帶”,没有錯。但並没有説清楚此句上文之“君若贅旒然”究竟是什麽意思。按《周禮·巾車》鄭注云:“九旗,正幅爲縿,斿(旒)則屬焉。”鄭玄注,賈公彦疏:《周禮注疏》,第838頁。什麽意思呢?須知《周禮》所説的九旗,每一種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連在旗杆上的一幅直帛,這是旗的主體,叫作縿,各種不同的圖像就是畫在縿上;另一部分是綴在縿下的旒,形似飄帶。即《爾雅·旌旗》“縿,衆旒所著”是也。明白了這一點,“君若贅旒然”就容易理解了:原來是尾大不掉,受制于下的意思呀! (5)125頁1行:獻帝起居注曰使使持節、行太常大司農安陽亭侯王邑齎璧、帛、玄纁、絹五萬匹之鄴聘。 今注:玄纁:幣帛的代稱。 按:釋義誤。《儀禮·士昏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鄭玄注:“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用玄纁者,象隂陽備(玄,黑色,象隂;纁,赤色,象陽)也。束帛,十端也。《周禮》曰:‘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鄭玄注,賈公彦疏:《儀禮注疏》,第77頁。可知“玄纁”是兩種顔色而已。 竊疑此句之“齎璧、帛、玄纁、絹五萬匹之鄴聘”之標點破句,當作“齎璧帛、玄纁絹五萬匹之鄴聘”。蓋“璧帛”連用,司空見慣,毋庸舉例。至於“玄纁絹五萬匹”,源出于《儀禮·士昏禮》:“納徵,玄纁束帛。”今人楊天宇《儀禮譯注》云:“束帛,據胡培翬説,昏禮所用帛,以二丈爲一端,二端相向卷之而爲一兩,五兩則爲一束。又據李如圭説,五兩中玄色的三兩,纁色的二兩,五兩而有玄纁二色,故曰玄纁束帛。”至於以“卷五萬匹”取代“帛五兩”,不過是與時俱進而已,其象徵意義是一樣的。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此句標點亦誤。 (6)145頁倒6行:王冕十有二旒。 今注:旒: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冕前後所懸的玉串。本《禮記·禮器》。 按:“旒”的釋義誤。那個“後”字是畫蛇添足。錯誤釋義的始作俑者是鄭玄。今注説“本《禮記·禮器》”,試看《禮記·禮器》:“禮有以文爲貴者:天子之冕,朱緑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爲貴也。”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74頁。《禮記·禮器》只説“十有二旒”,並没有説“前後所懸的玉串”,即前後均有十二旒。説“前後十有二旒”,肇自禮學權威鄭玄的誤解。《周禮·夏官·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鄭玄注:“延(按:“綖”的通假字),冕之覆在上,是以名焉。紐,小鼻,在武上,笄所貫也。繅,雜文之名也,合五采絲爲之繩,垂於延之前後各十二,所謂‘邃延’也(按:請讀者注意,鄭玄的誤注誤就誤在對“邃延”的誤解,詳下文江永《鄉黨圖考》)。就,成也。繩之每一帀而貫五采玉十二斿,則十二玉也。每就間蓋一寸。此爲衮衣之冕十二斿,則用玉二百八十八。”鄭玄注,賈公彦疏:《周禮注疏》,第983頁。 由于鄭玄是禮學的天字第一號權威,兩千年來的古今學者,躺倒中槍者,不知凡幾,所謂“寧道孔聖誤,諱聞鄭服非”是也。古人姑且無論,今人閻步克先生《服周之冕——周禮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中華書局,2009年)一書封面所繪帝王圖之冕仍是前後有旒,可見一斑。 爲什麽説持“冕前後皆有旒”説是錯誤的?因爲它忽略了文獻所載旒的功能。試看: ①《大戴禮·子張問入官篇》: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弇聰也。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王聘珍:《大戴禮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41頁。 ②《晏子春秋·外篇上》:“冕前有旒,惡多所見也;纊紘充耳,惡多所聞也。”吴
目录
經學歷史:後“經學時代”的經史互動 今注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引經辨正 吕友仁 論《白虎通》的内外爵制 石瑊 明堂禮祭五帝之形成與確立 高雋 《儀禮》房室制度考論馬延輝《左傳》卒偏之制研究 倪霄漢 經學文獻:出入漢宋的《論語》新證 《論語·爲政》“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解——兼論漢魏與今人訓詁、絶句之異與兩漢舉“賢良”之策 黄人二 童超 《論語》“能近取譬”新考——兼論孔子言“仁”之“德行”“政事”之分 顧海亮 《論語·顔淵》引用《詩經》“誠不以富,亦祇以異”辨義新解 王水涣 經學義理:通變與别宜 帛書《二三子問》“寑龍勿用”章發微 蔡飛舟 “一畫自闡苞符”:黄賓虹的易學觀和畫學構建 丁筱 男女之别不奪情——基於男女喪服服飾同異的研究 陳立瑜 洪武城隍改制的禮制原因 張照 札記 石介與《中庸》 郭曉東 點校本《通典》漢晉祀老人星廟條校勘商榷 計小豪 《尚書·無逸》文王“不遑暇食”董、馬説辨證 王浩達 《公羊傳》陳佗非“誅君”論 劉俊飛 編後記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