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何是杭州:不只是杭州

为何是杭州:不只是杭州

  • 字数: 179
  • 出版社: 浙江人民
  • 作者: 三土城市笔记|
  • 商品条码: 978721311998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杭州“六小龙”说起 讲述杭州与中国科创的激荡故事 杭州,这座历来以西湖闻名的千年古都,如今正以更硬核的姿态惊艳世界。不仅孕育出杭州“六小龙”等科技新贵,更通过“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创业新四军”,构建起繁盛的创新生态。 本书讲述了“天堂硅谷”杭州的腾飞史,以生动鲜活的笔触,将杭州的城市定位、区域板块和产业经济的变迁,结合其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作了全景式的分析,展现了杭州从旅游胜地到电商之都,再到人工智能重镇的跃迁历程。作者团队深入产业一线,探访整数智能、西湖心辰、特看科技、灵伴科技、炽橙科技这五家极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科创企业,并结合长期以来对杭州的观察研究,揭秘杭州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治理智慧,以及杭州独特的城市精神。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跳出杭州、放眼全国,详述了南京、合肥、无锡、义乌等标杆城市的差异化转型之路,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经验。 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今,中国城市群正组团突破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读懂杭州经验,读懂中国科创产业集群,也正是在读懂下一个十年的中国科创版图。
作者简介
三土城市笔记是一个立足杭州城、聚焦长三角的区域城市观察类自媒体,致力于挖掘城市人文历史资源、解读区域财经动向。2018年成立至今,先后深度解读过杭州、宁波、湖州、南京、无锡、成都等国内上百座城市,已成为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国城市的陪伴式成长笔记”。该团队的写作者由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媒体人、财经作家组成,也曾为澎湃新闻、南风窗、秦朔朋友圈等媒体供稿。
精彩导读
楔 子 一 风起于青萍之末。 如果追溯这波杭州创新浪潮在大众媒体端的引爆过程,一个很重要的由头和起点,可能要从2024年12月底,两家中国公司接连发布新品,引发了海外重新审视中国创新的现象说起。 先是宇树科技发布了B2-W机器狗,它翻山涉水爬坡,负重载人,灵敏的反应俨然是狗中特种兵,在海外科技圈引发不少关注。没过几天,一家在国内并不算主流的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发布了DeepSeek-V3模型的技术报告,它的训练效率和成本令大模型行业人士大为惊诧。 这两家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媒体往往以不同视角来报道它们。而作为一个驻点杭州的科技媒体记者,我却感觉到一个特殊点——这是两家诞生在杭州的公司。杭州的科技创新是不是正成为一种“杭州现象”? 杭州这些年在科技创新领域其实已经不乏出圈的成绩。大众层面知名度最高的当属2024年引爆全球游戏圈、创下了首款国产单机3A游戏销售纪录的《黑神话:悟空》,它就出自游戏科学的杭州团队之手。还有一批行业内名声不俗的科技独角兽企业,比如我在2024年秋天因为空间智能公司酷家乐的一场产品升级发布会知道了它背后的母公司群核科技。这是一家被许多人划归到家装赛道,但其实拥有着不俗的空间计算能力的公司,2019年它就与今天硅谷的万亿美元市值巨头们有合作。又比如在扩展现实(XR)领域深耕多年的人工智能公司灵伴科技(Rokid),过去几年它在持续引领国内人工智能硬件的一些创新方向…… 简单爬梳后,我认为值得以群像的方式来报道这座城市的科技创新。于是在2025年元旦,我们的新媒体阵地“数智前线”推出了我的一篇深度报道《枪响在2018:神秘东方力量,为何扎堆杭州》,这应该也是目前国内对杭州这波科技创新比较早、比较全面的深度报道文章。 这篇报道发出去后,我们很快感受到它正迅速、广泛地触达这座城市里关心科技创新的人群。因为后台很快涌入了大量的读者留言,他们围绕着杭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创新企业聚集在杭州,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政府部门的人士也来了解报道情况。同城媒体的报道也很快跟上,全城热议之下,杭州“六小龙”的提法不胫而走。 到2025年1月下旬,又有新的事件引爆大众的情绪。1月20日,深度求索公司发布了新的模型DeepSeek-R1,这是第一家对外公布思维链推理模型的公司,它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开源策略,模型的口碑也在各种类型的人群里打?们已经做了十几年。幻方最开始切入金融场景,只是在尝试很多场景之后,最终切入的一个足够复杂的场景。而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下一件最难的事之一,所以幻方进入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只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为什么做的问题。 今天大家都明白梁文锋所言非虚,人们发现他在浙江大学攻读人工智能方向时就笃信“人工智能一定会改变世界”。大众还没听过“通用人工智能”这个词时,2020年幻方AI就在公众号文章里提过要构建超大型神经网络,探索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科学,寻找通往强人工智能未来的钥匙。它的动作其实与海外的头部大模型公司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科技的价值重估,也意味着在此之前大家普遍认同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与海外存在代差。 这里不得不提2023年的春节,国内科技圈人士应该很难忘记这个时间点。 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快速突破了1亿用户。到2023年春节期间,这个新兴的、划时代的产品真正开始在国内的产业界掀起讨论热潮。我们当时围绕着产业界的动向,写过一篇报道《ChatGPT火了,中国人工智能圈有点上火》,从标题就能看出那阵子国内产业界的心态。彼时行业主流观点是中美差距可能在两年到三年。 也因此,整个2023年到2024年,国内大模型的新品发布时都少不了一个环节:对标GPT的能力。这个时间段国内科技界有一个共同心声,要奋力追赶海外一流模型,缩小海内外差距。很多企业还列出了追赶时间表。 2024年春节时,“噩耗”再度传来。OpenAI发布了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演示视频,与前一年春节一样,Sora也成了现象级的刷屏产品。并且伴随着这种刷屏,行业内还弥漫着一股更为悲观的情绪。 ChatGPT发布时国内大厂基本都有动作,大家拆解技术路线,成立研发小组加速追赶,反应和行动速度都很快。但Sora出来后,我们听说一些头部大厂内部论坛甚至都没有帖子讨论。这种沉默背后其实有一股意兴阑珊感,许多人觉得国内与海外一线企业的差距已很难追上。这可能是国内AI产业信心最薄弱的时刻。 到2024年年中,国内大模型赛道有一场战争爆发,模型调用成本迎来了大幅下降,大厂纷纷跟进这一动作,大模型创业公司也不得不做出反应。许多人认为这场价格战下,模型企业的生存状态因此变得更为艰难,创业公司很难通过用户付费调用来实现健康造血,完成正向经营循环。 行业内追溯这场战争源头时发现,以技术进步来实现科技普惠,打响第一枪的其实正是DeepSeek。梁文锋当时也出来接受过媒体采访,他的回应十分有少林扫地僧的风范。他说,降低模型调用价格只是想把技术进步带来的普惠效应分享给开发者群体,并没有预料到之后在行业内形成的蝴蝶效应。 其实也是在这一时期,DeepSeek已经开始不显山露水地展现出了自己的创新力了。DeepSeek在此期间发布的V2模型,在海外科技圈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许多行业大咖点赞模型能力。“神秘东方力量”的提法在那个时期就开始流传开来。独木不成林,除了DeepSeek,同期,阿里巴巴的千问(Qwen) 开源模型也在开发者圈子里有了不错的反馈。也是在这段时间,国内的文生视频大模型突然迎来了爆发。 典型的有快手可灵文生视频大模型,作为全球第一个可公开试用的生成时长超过1分钟的产品,它甚至走在了Sora的前面。 事后回想,2025年年初的中国人工智能价值重估,社会情绪酝酿可能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之后,每多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发布新产品,这种重新认知中国创新的情绪就增加一分。 行业内在讨论文生视频领域的“逆袭”时认为,国内能后来者居上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路线已经没有秘密后,国内的人才储备和数据资源及应用场景丰富,对文生视频大模型的快速进步大有助益。 而如果推而广之到这轮中国科技产业爆发,国内的人才储备、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丰富都是当下中国能快速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创新者们已经站在了全球竞争的最前沿,他们敢于争先,不做追随者。这也是新一代中国创新者的面貌。 到2025年年初,伴随着DeepSeek与宇树科技等接连发布新品,展现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后,大众情绪的临界点也终于到来。 从这个层面看,这一波的杭州创新浪潮,要纳入世界重新认知中国创新的框架中。也可以说,杭州是中国科创的一个缩影。杭州的“六小龙”现象,是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持续求索,锥处囊中终于脱颖而出的时刻。 关注杭州科创新势力,就是在关注中国创新。
目录
楔 子? 001 第1章 城市进化论:从西湖时代到科创之城? 015 01 从销金窟到数字经济第一城? 019 02 杭州科创中心的南移与西进? 040 第2章 创新者图鉴:科技突围的杭州样本? 063 01 整数智能:AI行业的“数据合伙人”? 067 02 西湖心辰:做“懂人心”的情感大模型? 079 03 特看科技:AIGC如何重塑电商内容生产? 090 04 灵伴科技:等待AI眼镜“iPhone时刻”的到来? 101 05 炽橙科技:工业领域的Manus何以从杭州而来? 111 第3章 为何是杭州:政府、人才与市场的良性互哺? 129 01“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135 02 比西湖更迷人的人才引力场? 154 03 刻在骨子里的创业“浙商基因”? 170 04 一位本土投资人眼中的杭州创投生态? 188 第4章 群星闪耀时:中国创业创新的“满天星斗”? 205 01 南京:产业进化论的标本城市? 209 02 合肥:“最牛风投城市”如何炼成? 225 03 无锡:地级市“天花板”的产业秘诀? 244 04 义乌:低线城市的“逆袭”神话? 265 尾 声? 281 后 记? 3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