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伟大的19世纪

伟大的19世纪

  • 字数: 245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毛亮//陈以侃//毛尖|
  • 商品条码: 978710808038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西方文学史上,19世纪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时 期:兴起于18世纪的小说在19世纪“登堂入室”, 真正成为一种能够与诗歌、戏剧鼎足而三的独立且 严肃的文学体裁。随之而来的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高 度繁荣以及一大批文学巨匠的诞生,这些作家以极 大的勇气直面本国困境与时代弊病,对现代社会的 成就与矛盾,以及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卑鄙与 高尚、堕落与抗争进行了全景式的书写,将文学提 升到了一种包罗万象的新高度。 余斌、胡蔚、毛尖、王斯秧、董强、马凌、乔 修峰、石一枫、毛亮、陈以侃、 刘文飞,11位国内 一流的学者、作家和译者,深度剖析经典的19世纪 文学巨著,带领我们重返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 斯泰等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展现这些站在新旧时 代门槛上的创作者如何力促文学的转型与创新,如 何以虚构笔法介入现实问题,从而在书写与叙事发 生重大变革的新时代,激活文学正典的当代生命力 。
作者简介
余 斌 学者、作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胡 蔚 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毛 尖 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王斯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 董 强 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法语系博雅特聘教授 马 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 乔修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石一枫 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借命而生》、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译作《猜火车》 毛 亮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陈以侃 作家、译者 刘文飞 翻译家、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人文社科学部主任
精彩导读
现实主义何以“征服”19世纪文坛? * 本文节选自《伟大的19世纪:重返文学的正典时 代》引言“为什么说19世纪是文学的正典时代”,标题 为编者所拟 文丨余斌 我们一直在谈论19世纪欧洲的写实小说,“现实主 义”这个概念一再被提及,要强调的是,万不可将它当 作万能标签,好像豆荚里的都是豆子一样。现实主义是 千姿百态的,一言蔽之的做法大错特错。写实小说的两 大重镇,英国和法国,其小说的风味就大不一样。19世 纪英国流行的是多卷本的结构松散的小说,与法国小说 严谨的情节组织迥异其趣,就像英式园林布局随意,法 国园林讲究工整。 英国小说家擅长描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 ,不同阶层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习俗以及他们的对话和 行为方式,以一种洞悉人情世态的笔调勾画社会众生相 ,多少有点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归纳的“世情 小说”,“描摹世态,尽其情伪”。“社会风习小说” “生活方式小说”“世态喜剧小说”还有其他说法都是 对它们的不同命名。简·奥斯丁和萨克雷的小说,还有 狄更斯的部分小说,都可归入这一类型的写作。 简·奥斯丁的小说因题材均为婚姻恋爱,常被当作 爱情小说,事实上她的故事都是在社会风俗的底子上展 开的,以《傲慢与偏见》而论,她花在描写小镇人情世 故上的笔墨,一点不少于男女主人公的谈情说爱。她偷 笑着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小镇风情画,像当下的言情小 说那样让主人公去“专业地”谈恋爱,是她所不取的。 状写社会风习这一点当然不是英国小说独有的,事 实上,它在所有写实派小说中几乎都不可或缺。但是社 会风习在法国作家那里大不一样,典型的例子是巴尔扎 克。《人间喜剧》分量最大的一个板块叫“风俗研究” ,照这题目,就是奔着展示世间百态去的,但是我们一 点看不到英国作家笔下那种阅世已多、见怪不怪、多少 有点居高临下的口吻,相反,巴尔扎克总是在“吃惊地 ”发现,仿佛第一次面对这些风俗。比如,他“吃惊地 ”发现了“金钱”。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可称为他 的“外省生活研究”,与狄更斯小说中的描写——比如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世相刻画——就大相径庭,福 楼拜将对外省世态的点染,细密地编织进包法利夫人的 悲剧命运中,狄更斯的描写则是众生相式的“浮世绘” 。 这里就不必再说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别之处了 ,它的抒情气息、深沉的责任感都是英法文学没有的。 撕去笼统标签的更具体的做法,是回到一个个具体的作 家: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不同于契诃夫的现实主义,简 ·奥斯丁的现实主义不同于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巴尔扎 克的现实主义不乏热情,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则冷静克制 ……这里我们不必纠缠概念,对于真正走近一个作家而 言,贴标签毫无意义。贴标签完成的只是归类,将一个 人认定为胖子或瘦子并不真正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对作
目录
引言 为什么说19世纪是文学的正典时代? 余斌 第一讲 歌德:德国文化精神的代表 胡蔚 第二讲 简·奥斯丁:婚姻诗学的开拓者 毛尖 第三讲 司汤达: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 王斯秧 第四讲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缔造者 董强 第五讲 爱伦·坡:19世纪哥特小说代言人 马凌 第六讲 狄更斯:用放大镜看世界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乔修峰 第七讲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文学的巅峰 石一枫 第八讲 亨利·詹姆斯:书写美国文明的核心价值 毛亮 第九讲 奥斯卡·王尔德:伪装成“段子手”的天才 陈以侃 第十讲 契诃夫:小说与戏剧中的人间诊断 刘文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