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都市皮黄

都市皮黄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人民美术
  • 作者: 徐堃|
  • 商品条码: 978710209504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民国初年北 京和上海两大商业圈京剧 市场的研究,剖析京剧市 场逐渐发展至高潮期时段 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 和赞助人背景,进而分析 市场主体构成及特征、市 场化运营特征和结果以及 政府监管等方面的情况。 分析京剧市场繁荣的历史 必然性、偶然性以及不可 复制性,寻找繁荣背后暗 藏的式微的线索、原因及 规律。
作者简介
徐堃,1982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副教授,兼任紫金文创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硕士至博士阶段一直师从李向民教授学习艺术经济史。研究18、19世纪广州外销艺术品、西藏佛造像艺术和晚清民国时期戏曲艺术等特定时空中的艺术经济史,同时关注中西方文化史、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努力探索与建立独有的学术话语体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民国初年京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环境 第一节 京沪两地京剧市场的经济环境 一、城市人口聚集 二、交通枢纽确立 三、经济环境波动 四、城市空间拓展 第二节 新文化格局下的京剧改良运动 第三节 城市有闲阶级对京剧的赞助 一、“自娱+娱人”模式 二、“趣味+金钱”模式 第二章 京剧市场的主体 第一节 戏班组织管理制度的变化 一、戏班组织体系的松散化 二、戏班制度的保留与创新 第二节 演出空间的革新与经营困境 一、演出空间的发展特征 二、演出空间的经营困境 三、戏园经营业中资本力量的对抗 第三节 观众群体构成的演变 一、市民观众群体逐渐被边缘化 二、权贵观众群体成为主流 三、女性观众进入剧场 四、京剧的海外市场和观众 第三章 京剧市场的中介组织 第一节 梨园自治组织的影响与作用 一、独立信仰系统是梨园集体主义的基石 二、梨园自治组织是伶人生存的基本保障 第二节 梨园经纪组织雏形出现 第三节 媒体平台宣传造势 第四章 京剧市场的运行 第一节 堂会与商业演出并行互补 第二节 逐渐走高的戏价与包银 第三节 戏园与戏班合作与分配制度 一、从轮转制到长期合同 二、短期合作与雇佣制并存 第四节 伶人薪酬水平与支出项目 第五章 京剧市场化运作的影响 第一节 京剧艺术本体的融合与创新 一、海派新戏应运而生 二、女伶演出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第二节 京剧市场繁荣的外部影响 一、带动周边商业圈发展 二、各地出现京剧“戏码头” 第三节 伶人社会地位提高及群体内部分化 一、伶人社会地位上升与自我认同提高 二、伶人群体内部分化为两极 第六章 国家对京剧市场的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北京的管理机构:近代政府雏形 二、上海的管理机构:租界独立掌控 第二节 税收制度 一、北京:繁多的税费名目 二、上海:沉重的税费支出 结论 附录 参考资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