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组态视角下新企业组织韧性的多元驱动路径研究

组态视角下新企业组织韧性的多元驱动路径研究

  • 字数: 220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汤淑琴//汤培成|
  • 商品条码: 978752430363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创业 型领导对新企业组织韧性的 影响机制”(72262001)的 结项成果。市场环境的易变 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 (Uncertainty)、复杂性( Complexity)、模糊性 (Ambiguity)(VUCA)特 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 新常态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共 识,对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新 的挑战。新企业作为高成长 性和高风险性并存的开拓型 企业,对于就业机会的创造 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是组织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 。但新企业本身存在资源约 束和“新生弱性”与“小而弱 性”等问题,组织韧性为新 企业突破资源约束以及可持 续发展提供解决办法,新企 业如何实现高新企业组织韧 性值得进一步地研究。 本书基于资源基础理论 和Timmons创业过程模型理 论从创业者、资源以及机会 三个要素出发,以创业警觉 性、资源整合以及机会识别 作为条件变量构建新企业组 织韧性的分析框架,以263 个新企业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尝试探索新企业组织韧性 形成的多类条件组态。首先 ,采用NCA方法研究单个前 因条件在某一特定新企业组 织韧性水平下的必要性,并 进一步从组态视角运用 fsQCA方法探究创业过程三 要素,即创业者(创业警觉 性)、资源(资源整合)和 机会(机会识别)如何联动 影响新企业组织韧性,得出 实现高新企业组织韧性和非 高新企业组织韧性的条件组 态,并结合案例详细讨论各 路径对新企业实现高新企业 组织韧性策略启示。全书由 六章构成,分别是绪论、相 关概念与文献综述、理论基 础与研究框架、研究设计、 实证分析以及研究结论与启 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社会智库等理论 研究工作者和研究生从事组 织韧性、机会识别、资源整 合、领导力等领域研究的阅 读参考书,也可作为政府产 业政策、创业者、新企业管 理者参考的阅读图书。
作者简介
汤淑琴,女(1987-),江西省抚州市人,管理学博士,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创新与创业管理、创业教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在《科学学研究》《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近十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新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企业的内涵 二、新企业的特征 第二节 创业警觉性的相关研究 一、创业警觉性的内涵 二、创业警觉性的维度与测量 三、创业警觉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创业警觉性的作用效果研究 第三节 资源整合的相关研究 一、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二、资源整合的概念与维度 三、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资源整合的作用效果研究 第四节 机会识别的相关研究 一、创业机会的概念与分类 二、机会识别的概念与维度 三、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机会识别的作用效果研究 第五节 组织韧性的相关研究 一、组织韧性的概念 二、组织韧性的测量体系 三、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组织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Timmons创业过程模型理论 二、资源基础理论 第二节 创业警觉性与新企业组织韧性的关系 一、搜索和扫描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二、关联和连接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三、评估和判断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第三节 资源整合与新企业组织韧性的关系 一、资源内聚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二、资源耦合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第四节 机会识别与新企业组织韧性的关系 一、盈利性识别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二、可行性识别与新企业组织韧性 第五节 组态视角下创业警觉性、资源整合、机会识别与组织韧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